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73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干尘降收集机构包括干桶,干桶内设第一漏斗和干沉降收集盘;湿沉降收集机构包括湿桶,湿桶内设第二漏斗和湿沉降收集桶;盖板自动控制机构包括转轴和集水桶,转轴上设有转轮和平衡杆,平衡杆上连接盖板和配重块;转轮上连接拉绳,拉绳上连接配重锤和漏水桶。晴天时,重锤重量>漏水桶重量,重锤通过拉绳拉动转轮转动,盖板盖在湿桶上,干桶收集干沉降;雨天时,集水桶收集雨水并注入漏水桶中,漏水桶重量>重锤重量,拉动转轮转动,盖板盖住干桶,湿桶收集湿沉降。该装置将干、湿沉降收集装置进行集成设置,并通过纯机械结构控制干、湿沉降收集装置的切换,从而实现在雨天和晴天时自动收集干、湿沉降。湿沉降。湿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气沉降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
,具体地,涉及一种大气沉降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气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被沉降至地面或水体的过程,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大气沉降是陆源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向海洋输送的重要途径,通过大气沉降途径向海洋输入的N、P营养盐,zn、Pb、Cd、Ni等重金属元素以及酸雨等,对于近岸海洋特别是表层海水中的污染物质分布、海水富营养化、重金属元素污染及海水酸化都有较大的影响。此外大气沉降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0003]在大气沉降检测前,需要对环境进行采样,现有的收集装置,往往是干沉降与湿沉降分别通过不同的收集装置进行分离收集,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将干、湿沉降收集装置进行集成设置,并通过纯机械结构控制干、湿沉降收集装置的切换,从而实现在雨天和晴天时自动收集干沉降和湿沉降。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包括干尘降收集机构、湿沉降收集机构及盖板自动控制机构,其中:
[0006]所述干尘降收集机构包括干桶,所述干桶为金属质圆柱体桶身,干桶内下部安装第一漏斗,第一漏斗下方设有干沉降收集盘;
[0007]所述湿沉降收集机构包括湿桶,所述湿桶为金属质圆柱形桶身,湿桶内上部安装第二漏斗,第二漏斗下方设有湿沉降收集桶;
[0008]所述盖板自动控制机构包括转轴和集水桶,所述转轴设于干桶与湿桶之间且可以自由转动,转轴上设有转轮和平衡杆,平衡杆的一端连接盖板,其另一端连接配重块;所述转轮上固定连接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配重锤,其另一端连接漏水桶,漏水桶下部设有漏水嘴,集水桶下端连接导水管,导水管与漏水桶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干桶下部设置第一开口,用于取出干沉降收集盘。
[0010]优选的,所述湿桶下部设置第二开口,用于取出湿沉降收集桶。
[0011]优选的,距干桶上沿cm处固定设有第一放置环,第一漏斗可拆卸安装于第一放置环上。
[0012]优选的,距湿桶上沿cm处固定设有第二放置环,第二漏斗可拆卸安装于第二放置环上。
[0013]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转轴安装于支撑机构上。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箱体,支撑箱体上设有凸耳,凸耳上配装轴承,所述转轴配装于轴承内。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箱体上设有支撑板,集水桶放置于支撑板上。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箱体为上下开口的矩形箱体或U形箱体。
[00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的大气沉降收集装置,盖板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下雨时自动将盖板盖到干桶上,雨停后自动将盖板盖到湿桶上;盖板和配重块通过平衡杆与转轴固定于一起,随转轴一起转动,在重力作用下,配重块与盖板对转轴的力矩相同;重锤和漏水桶用于控制转轴转动,漏水桶内无湿沉降时,重锤重量>漏水桶重量;漏水桶内装满湿沉降时,重锤重量>漏水桶重量;漏水桶下部安装一个漏水嘴,湿沉降可以通过漏水嘴缓慢流出;集水桶用于收集湿沉降,通过导水管将湿沉降导入漏水桶中。干桶内漏斗距桶上沿较长的目的是防止桶内收集的干沉降受风吹影响重新散发到空气中;湿桶内漏斗距桶上沿较近的目的是增大湿沉降收集桶的容量。
[0018]晴天时,重锤重量>漏水桶重量,重锤通过拉绳拉动转轴雨转轮转动,盖板盖在湿桶上,干桶打开用于收集干沉降;雨天时,集水桶收集雨水,并通过导水管注入漏水桶中,漏水桶重量>重锤重量,从而拉动转轴与转轮转动,盖板盖住干桶,湿桶打开用于收集湿沉降;雨停后,漏水桶中雨水通过漏水嘴流出,在重锤作用下,转轴与转轮转动,盖板重新盖到湿桶上。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将干、湿沉降收集装置进行集成设置,并通过纯机械结构控制干、湿沉降收集装置的切换,从而实现在雨天和晴天时自动收集干沉降和湿沉降,没有电子设备,更易适用野外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具体实施例1中大气沉降收集装置的干沉降收集状态图;
[0021]图2为具体实施例1中大气沉降收集装置的湿沉降收集状态图;
[0022]图3为具体实施例2中大气沉降收集装置的干沉降收集状态图;
[0023]图4为具体实施例2中大气沉降收集装置的湿沉降收集状态图。
[0024]图中:干尘降收集机构1,干桶101,第一漏斗102,干沉降收集盘103,第一开口104,第一放置环105;湿沉降收集机构2,湿桶201,第二漏斗202,湿沉降收集桶203,第二开口204,第二放置环205;盖板自动控制机构3,转轴301,集水桶302,转轮303,平衡杆304,盖板305,配重块306,拉绳307,配重锤308,漏水桶309,漏水嘴310,导水管311;支撑机构4,支撑箱体401,凸耳402,轴承403,支撑板4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容易理解,现结合附图采用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包括干尘降收集机构1、湿沉降收集机构2、盖板自动控制机构3及支撑机构4,其中:
[0028]所述干尘降收集机构1包括干桶101,所述干桶101为金属质圆柱体桶身,干桶101内下部安装第一漏斗102,第一漏斗102下方设有干沉降收集盘103;
[0029]所述湿沉降收集机构2包括湿桶201,所述湿桶201为金属质圆柱形桶身,湿桶201内上部安装第二漏斗202,第二漏斗202下方设有湿沉降收集桶203;
[0030]所述盖板自动控制机构3包括转轴301和集水桶302,所述转轴301设于干桶101与湿桶201之间且可以自由转动,转轴301上设有转轮303和平衡杆304,平衡杆304的一端连接盖板305,其另一端连接配重块306;所述转轮303上固定连接拉绳307,拉绳307的一端连接配重锤308,其另一端连接漏水桶309,漏水桶309下部设有漏水嘴310,集水桶302下端连接导水管311,导水管311与漏水桶309连通。
[0031]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箱体401,支撑箱体401上设有凸耳402,凸耳402上配装轴承403,所述转轴301配装于轴承403内。所述支撑箱体401为上下开口的矩形箱体。
[0032]实施例2:
[0033]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包括干尘降收集机构1、湿沉降收集机构2、盖板自动控制机构3及支撑机构4,其中:
[0034]所述干尘降收集机构1包括干桶101,所述干桶101为金属质圆柱体桶身,干桶101内下部安装第一漏斗102,第一漏斗102下方设有干沉降收集盘103;所述干桶101下部设置第一开口104,用于取出干沉降收集盘103。距干桶101上沿70cm处固定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尘降收集机构(1)、湿沉降收集机构(2)及盖板自动控制机构(3),其中:所述干尘降收集机构(1)包括干桶(101),所述干桶(101)为金属质圆柱体桶身,干桶(101)内下部安装第一漏斗(102),第一漏斗(102)下方设有干沉降收集盘(103);所述湿沉降收集机构(2)包括湿桶(201),所述湿桶(201)为金属质圆柱形桶身,湿桶(201)内上部安装第二漏斗(202),第二漏斗(202)下方设有湿沉降收集桶(203);所述盖板自动控制机构(3)包括转轴(301)和集水桶(302),所述转轴(301)设于干桶(101)与湿桶(201)之间且可以自由转动,转轴(301)上设有转轮(303)和平衡杆(304),平衡杆(304)的一端连接盖板(305),其另一端连接配重块(306);所述转轮(303)上固定连接拉绳(307),拉绳(307)的一端连接配重锤(308),其另一端连接漏水桶(309),漏水桶(309)下部设有漏水嘴(310),集水桶(302)下端连接导水管(311),导水管(311)与漏水桶(309)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沉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桶(101)下部设置第一开口(104),用于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娇郭鑫年于效涛孔德杰李凤霞王长军李百云许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