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体及车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47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胎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胎冠、轮体及轮底,轮体设有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轮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组盲孔开口于第一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盲孔;第二组盲孔开口于第二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盲孔;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错位设置,第二盲孔的尺寸大于相邻两个第一盲孔的间距,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气流通孔;上述设置,减轻了胎体的重量,减少了轮胎的滚动阻力;相邻两个第二盲孔的区域与相邻两个第一盲孔的区域分别为轮体的两侧提供了支撑力,保证了轮体两侧的平衡,气流通孔使轮体两侧的气体流通,散热性好,解决了充气内胎发生漏气、爆胎的情况,车胎的安全性能稳定。安全性能稳定。安全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胎体及车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胎体及车胎。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通常选择车辆作为日常通勤交通工具。车胎作为车辆上必不可少的部件,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目前的车胎一般由内胎和外胎两部分组成,外胎在行驶过程中与地面摩擦,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内胎则是控制胎压,往往是通过充气来承受一定的压力,以此保持车胎内压,但这种车胎经常发生爆胎和漏气现象。
[0003]此后,人们开发出了免充气车胎来避免爆胎和漏气现象,免充气车胎可以将整个车胎作为一个单体使用,免充气车胎主要分为发泡车胎和实心车胎,其中:发泡车胎设有无数个密闭的气孔,车胎不存在刺破风险,可以避免对车胎进行多次维护,但车胎的材料为橡胶发泡而成,耐候性较差、老化速度快、容易松弛脱胎,尤其是连续较高速度运行时,胎心泡沫部分迅速软化,继而碎裂,导致车胎无法使用,车胎使用寿命的有限导致使用发泡车胎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对于上述发泡车胎的缺点,继而产生了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实心车胎进行克服,但是整个车体为实心结构,车胎重量大、散热效果不佳,滚动阻力大,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不可预见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胎安全性能不够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胎体及车胎。
[0005]一种胎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胎冠、轮体及轮底,所述轮体设有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所述轮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
[0006]所述第一组盲孔开口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盲孔;
[0007]所述第二组盲孔开口于所述第二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盲孔;
[0008]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错位设置,所述第二盲孔的尺寸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间距,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气流通孔。
[0009]上述胎体,通过在轮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交错的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减轻了胎体的重量,减少了轮胎的滚动阻力,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实心轮胎胎体重量大、滚动阻力大,安全性能得不到有利保障的问题;且相邻两个第二盲孔的区域与相邻两个第一盲孔的区域分别为轮体的两侧提供了支撑力,保证了轮体两侧的平衡,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的气流通孔又保证了轮体两侧的气体可以流通,使胎体的散热性好,解决了以往的充气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气、爆胎的情况,使车胎的安全性能稳定,上述胎体可以作为车胎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现有的外胎配合使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区域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盲孔的中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区域设有第一组凹槽,所述第一
组凹槽开口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凹槽还包括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胎冠,所述第五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轮底。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凹槽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线重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盲孔的区域设有第二组凹槽,所述第二组凹槽开口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组凹槽包括第六凹槽、第七凹槽以及第八凹槽,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八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七凹槽连通所述第六凹槽和所述第八凹槽,且所述第七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六凹槽和所述第八凹槽。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凹槽还包括第九凹槽和第十凹槽,所述第九凹槽连通所述第六凹槽和所述胎冠,所述第十凹槽连通所述第八凹槽和所述轮底。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凹槽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线重合。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胎冠上设有多条纵向槽和多条横向槽,其中:
[0018]多个所述纵向槽间隔设置,所述纵向槽的长度为所述胎冠的长度;
[0019]多个所述横向槽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槽沿所述胎冠的宽度方向设置。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体上设有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其中:
[0021]所述第一连通槽开口于所述第一侧面,连通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横向槽;
[0022]所述第二连通槽开口于所述第二侧面,连通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横向槽。
[002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胎,包括外胎,还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胎体,所述胎体作为内胎与所述外胎相配合。
[0024]上述车胎,胎体中通过在轮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交错的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减轻了胎体的重量,减少了轮胎的滚动阻力,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实心轮胎胎体重量大、滚动阻力大,安全性能得不到有利保障的问题;且相邻两个第二盲孔的区域与相邻两个第一盲孔的区域分别为轮体的两侧提供了支撑力,保证了轮体两侧的平衡,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的气流通孔又保证了轮体两侧的气体可以流通,使胎体的散热性好,因此,通过现有外胎与胎体相配合的上述车胎也保证了胎体的散热性好,避免车胎发生爆胎等现象,即增加了车胎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保证车胎具有稳定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胎体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胎体主视图;
[0027]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胎体后视图;
[0029]图5为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胎体左视图。
[0031]其中:
[0032]10、胎体;
[0033]100、胎冠;110、纵向槽;120、横向槽;
[0034]200、轮体;210、第一侧面;211、第一盲孔;212、第一凹槽;213、第二凹槽;214、第三凹槽;215、第四凹槽;216、第五凹槽;220、第二侧面;221、第二盲孔;222、第六凹槽;223、第七凹槽;224、第八凹槽;225、第九凹槽; 226、第十凹槽;230、气流通孔;240、第一连通槽;250、第二连通槽;
[0035]300、轮底。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7]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胎冠、轮体及轮底,所述轮体设有第一组盲孔和第二组盲孔,所述轮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组盲孔开口于所述第一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二组盲孔开口于所述第二侧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错位设置,所述第二盲孔的尺寸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间距,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正对部分形成气流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区域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盲孔的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区域设有第一组凹槽,所述第一组凹槽开口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凹槽还包括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胎冠,所述第五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轮底。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凹槽的中心线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线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如孙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