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28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针对钢柱预留孔洞位置偏差、劲性混凝土梁纵筋安装位置偏差、钢柱开洞位置偏差的问题进行攻关整改,针对性强,严格过程控制,整改效果良好,工作效率提高,节约了施工工期。工期。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代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越来越多,这种结构是将型钢构件作为劲性骨架包裹在混凝土内,具有跨度大、刚度大、强度高等优点,但是施工难度也较大,最大的问题是出现了钢柱预留孔洞位置偏差与劲性混凝土梁纵筋安装位置偏差,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急需整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针对性强,严格过程控制,整改效果良好,工作效率提高,节约了施工工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制好的型钢柱、型钢梁以及连接型钢安装到位,焊接成型钢架;S2:在型钢架外侧和梁柱节点区绑扎钢筋;S3: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
[0005]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型钢柱安装,为了防止安装偏位,采取以下措施:S11:型钢柱在工厂制作成型后,将中心线搭在型钢柱两端的翼缘板上,并作标识,用于安装时控制轴线和垂直度之用,出厂时全部编号梁柱号节号,以便安装;上下翼缘板的角焊缝都采用两个焊工,在相对对称的位置,沿同一个方向采用相同的电流、相同的焊速进行焊接,从而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S12、标高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安装型钢柱标高,测定已安装型钢柱标高及偏差,根据拟安装型钢柱长度来进行标高调整,柱头间出现缝隙,用钢垫片调整;S13、垂直度、偏扭控制在型钢柱相互垂直两翼缘板划出柱身中心线,根据楼层轴线,用两台经纬仪从不同方向进行观测,用缆风绳调整、控制其垂直及偏扭,同时测量已安装型钢柱的垂偏差,进行调整,预留倾斜量,在安装焊接过程中依靠变形将其抵消;S14、复核型钢柱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框架梁的施工,严格控制,逐层复核调整,防止误差累积。复核合格后,固定缆风绳,将耳板用连接板拧紧,塔吊松钩进行焊接;S15、校正钢梁的底标高、垂直度、轴线和跨度,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型钢柱偏差控制在
±
2mm之内,达到要求。
[0007]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绑扎钢筋过程中,型钢梁纵筋排距出现偏差的解决方
法:施工时在箍筋上标注纵筋精确位置,在工人绑扎误差超标时,及时调整。
[0008]进一步的,现场所有型钢梁纵筋排距偏差控制在
±
2mm之内,达到要求。
[0009]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的浇筑混凝土之前,为了防止型钢梁纵筋保护层偏差,需要制作新型保护层垫块,确保安装到位。
[0010]进一步的,现场所有型钢梁纵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控制在
±
2mm之内,达到要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新型保护层垫块包括底座、垫板与定位块,所述垫板设置在底座与定位块之间,所述定位块为中部凹陷的方形结构,定位块的四个侧面设有相同尺寸的圆弧,定位块中部凹陷区的中心部位低于圆弧下边缘的高度,定位块背面设有两个定位盲孔,所述垫板上设有与定位盲孔相配套的连接孔,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与定位盲孔、连接孔相配套的定位销。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垫板数量≥1个。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垫板厚度为2

4m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针对影响其合格率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严格过程控制,整改效果良好,提高了验收合格率,工作效率提升,节约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整改措施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保护层垫块示意图。
[0017]附图标识列表:1、底座,2、垫板,3、定位块,4、圆弧,5、连接孔,6、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分为三个步骤:1:将预制好的型钢柱、型钢梁以及连接型钢安装到位,焊接成型钢架;2:在型钢架外侧和梁柱节点区绑扎钢筋;3: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
[0020]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以往劲性混凝土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具体是:先对以往已完成的劲性混凝土转换层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大量统计数据,劲性混凝土的验收合格率仅为80%。详见调查表:
序号项目频数频率累计频率调查方法1钢柱预留孔洞位置偏差4151.351.3测量2劲性混凝土梁纵筋安装位置偏差2328.880.1测量3钢柱开洞位置偏差78.888.9测量
4钢柱开洞遗漏56.395.2测量5钢柱孔洞直径与钢筋直径不符33.899测量6其它11100目测7合计80100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去除一些主观原因,影响劲性混凝土转换层验收合格率的主要原因是:钢柱预留孔洞位置偏差、劲性混凝土梁纵筋安装位置偏差、钢柱开洞位置偏差,其累计频率达80.1%,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
[0021]接下来制定整改措施,设定合格率须达到95%以上。
[0022]整改实施实施一:型钢梁纵筋保护层偏差1、针对型钢梁上下保护层偏差,本专利技术制作了一种定制的新型保护层塑料垫块,高度可以调节,其厚度偏差控制不超过2mm,如图2所示,所述新型保护层垫块包括底座1、垫板2与定位块3,所述垫板2设置在底座1与定位块3之间,所述定位块为中部凹陷的方形结构,定位块的四个侧面设有相同尺寸的圆弧4,定位块中部凹陷区的中心部位低于圆弧下边缘的高度,定位块背面设有两个定位盲孔,所述垫板2上设有与定位盲孔相配套的连接孔5,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与定位盲孔、连接孔5相配套的定位销6。
[0023]根据高度需要可以在底座1与定位块3之间放置多块垫板3,每个垫板厚度为2

4mm,确保了总厚度达到标准。
[0024] 实施二:型钢梁纵筋排距偏差1、施工时在箍筋上用粉笔标好纵筋精确位置。
[0025]2、在工人绑扎误差超标时,及时调整,确保型钢梁纵筋排距偏差在
±
2mm以内。
[0026]实施三:型钢柱安装偏位1、钢梁柱在工厂制作成型后,将中心线搭在钢梁柱两端的翼缘板上,并作标识,用于安装时控制轴线和垂直度之用,出厂时全部编号梁柱号节号,以便安装。上下翼缘板的角焊缝都采用两个焊工,在相对对称的位置,沿同一个方向采用相同的电流、相同的焊速进行焊接,从而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
[0027]2、标高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安装型钢柱标高,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测定已安装型钢柱标高及偏差,根据拟安装钢柱长度来进行标高调整,柱头间出现缝隙,用钢垫片调整;3、垂直度、偏扭控制在型钢柱相互垂直两翼缘板划出柱身中心线,根据楼层轴线,用两台经纬仪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制好的型钢柱、型钢梁以及连接型钢安装到位,焊接成型钢架;S2:在型钢架外侧和梁柱节点区绑扎钢筋;S3: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型钢柱安装,为了防止安装偏位,采取以下措施:S11:型钢柱在工厂制作成型后,将中心线搭在型钢柱两端的翼缘板上,并作标识,用于安装时控制轴线和垂直度之用,出厂时全部编号梁柱号节号,以便安装;上下翼缘板的角焊缝都采用两个焊工,在相对对称的位置,沿同一个方向采用相同的电流、相同的焊速进行焊接,从而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S12、标高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安装型钢柱标高,测定已安装型钢柱标高及偏差,根据拟安装型钢柱长度来进行标高调整,柱头间出现缝隙,用钢垫片调整;S13、垂直度、偏扭控制在型钢柱相互垂直两翼缘板划出柱身中心线,根据楼层轴线,用两台经纬仪从不同方向进行观测,用缆风绳调整、控制其垂直及偏扭,同时测量已安装型钢柱的垂偏差,进行调整,预留倾斜量,在安装焊接过程中依靠变形将其抵消;S14、复核型钢柱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框架梁的施工,严格控制,逐层复核调整,防止误差累积;复核合格后,固定缆风绳,将耳板用连接板拧紧,塔吊松钩进行焊接;S15、校正钢梁的底标高、垂直度、轴线和跨度,使其满足设计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劲性混凝土转换层质量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柱偏差控制在
±
2mm之内,达到要求。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先盼花如祥虞春芳王彧陈林尤翔王婷婷朱军郭连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