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276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包括油墨泵支撑板、分墨管和控制器,所述油墨泵支撑板和分墨管之间设有一加热片,且加热片与油墨泵支撑板之间设有隔热片,所述加热片通过电源引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分墨管一侧增设了加热片,通电后开始发热,因分墨管与加热片为贴敷关系,温度很快能够传导至分墨管,通过分墨管的油墨同时被加热,从而使油墨的粘稠度降低。从而使油墨的粘稠度降低。从而使油墨的粘稠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分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个院校、事业机关、印刷厂等单位都需要依靠印刷设备印刷一些而学习教材、文件、广告字牌等内容资料。当下所用较多的是一体式速印机,其印刷速约每分钟60

130张。使用简便,印刷效率高,字体图像清晰。一体式速印机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一体式速印机印刷所需要使用的油印耗材是一种油墨,使用市面上有国外产原装油墨和国产油墨,由于国外对油墨生产技术的封锁以及垄断性,使国产的油墨制造技术一直处于劣势,造成油墨的品质一直达不到国外的品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油墨的粘稠度的性质不稳定;当室温低于5摄氏度后,油墨的粘稠度会增加30%,使油墨的流动力下降难以分解开来。
[0003]如图1所示,是一体式速印机的滚筒内部结构图。1

油墨泵、 2

油墨传感器、3

探针、4

油墨驱动轴、5

搓墨滚、6

油墨桶、 7

分墨管、8

油墨泵支撑板、9

滚筒、10

油墨、11

挤压辊。
[0004]工作原理是:机器开始印刷时油墨泵1开始从油墨桶6里吸油墨,然后通过分墨管7的出口排出油墨,排出的油墨滴在挤压辊11上,经过挤压辊11的左方向旋转将油墨带到油墨驱动轴4 上,因油墨驱动轴4和挤压辊11是相向旋转运动,油墨就被顺利的送入到挤压辊11和搓墨滚5之间,因挤压辊11和搓墨滚5 是相向方向旋转运动,搓墨滚5将油墨均匀的搓附在整个挤压辊 11上,因挤压辊11与滚筒9相向做旋转运动,油墨就被挤压到滚筒9上。
[0005]低温所带来的问题:机器开始印刷时油墨泵开始从油墨桶了吸油墨,然后通过分墨管的出口排出油墨,排出的油墨滴在挤压辊上,经过挤压辊的左方向旋转将油墨带到油墨驱动轴上,因油墨的粘稠度增加,油墨的流动力下降难以分解开来,使油墨在驱动轴和挤压辊的作用下无法将油墨及时带入到下一个环节中,油墨就会累积在油墨驱动轴和挤压辊上方,而油墨泵还在不段的把油墨吸过来,油墨驱动轴和挤压辊上方的油墨越累越多,最后累计到一定量的时候油墨就会触碰到探针,油墨传感器通过探针检测到油墨,将信息传递给控制电路,使机器出发故障而停止工作。同时因为油墨没有及时被送下来,导致挤压辊表面附着的油墨面积减少,就无法将油墨均匀的挤压在滚筒上,印刷出来的文稿文字就是出现印刷淡,印刷不均匀等现象出现,影响印刷效率。目前因进口油墨太贵很多用户难以承受,大部分用户都退而求其次选择国产油墨使用。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季节性温度差异较大,大部分大部分低于到了冬季,温度都低于零度,为了国产油墨能够正常使用避免上述的问题,研发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
[0007]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包括油墨泵支撑板、分墨管和控制器,所述油墨泵支撑板和分墨管之间设有一加热片,且加热片与油墨泵支撑板之间设有隔热片,所述加热片通过电源引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源。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油墨泵支撑板上设有下墨孔,所述分墨管上设有进墨孔,所述下墨孔与进墨孔之间的隔热片和加热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处安装有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且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压紧于下墨孔与进墨孔之间,所述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主要起到密封作用,使油墨泵支撑板为分墨管输送油墨时油墨不会溢出,所述分墨管底部设有出墨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的厚度为6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墨管包括板体,板体上端面为与加热片接触的平整面,板体底部设有墨管,所述出墨孔设置在墨管底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分墨管、加热片和隔热片通过螺丝锁定在油墨泵支撑板上,所述油墨泵支撑板上设有线孔,电源引线穿过线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上设有恒温传感器,恒温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起到检测温度的作用。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片由硅酸铝陶瓷纤维材料制成,起到隔热作用,使加热片的温度不会传导至油墨泵支撑板,加热时有助于温度上升快,延长冷却时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采用聚酰亚胺加热膜,采用12V供电,最高发热温度为25摄氏度。加热片通电后开始发热,因分墨管与加热片为贴敷关系,所以温度很快传导至分墨管,通过分墨管的油墨同时被加热,使油墨的粘稠度降低。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技术在分墨管一侧增设了加热片,通电后开始发热,因分墨管与加热片为贴敷关系,温度很快能够传导至分墨管,通过分墨管的油墨同时被加热,从而使油墨的粘稠度降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一体式速印机的滚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电路元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
[002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包括油墨泵支撑板8、分墨管7和控制器(图中未示),所述油墨泵支撑板8和分墨管7之间设有一加热片16,且加热片16与油墨泵支撑板8之间设有隔热片15,所述加热片16通过电源引线17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源。
[0021]进一步地,所述油墨泵支撑板8上设有下墨孔14,所述分墨管7上设有进墨孔(图中未示),所述下墨孔14与进墨孔之间的隔热片15和加热片16上设有通孔20,通孔处安装有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18,且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18压紧于下墨孔14 与进墨孔之间,所述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18主要起到密封作用,使油墨泵支撑板8为分墨管7输送油墨时油墨不会溢
出,所述分墨管7底部设有出墨孔12。
[0022]进一步地,所述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18的厚度为6mm。
[0023]进一步地,所述分墨管7包括板体701,板体701上端面为与加热片16接触的平整面,板体701底部设有墨管702,所述出墨孔12设置在墨管702底部。
[0024]进一步地,所述分墨管7、加热片16和隔热片15通过螺丝 13锁定在油墨泵支撑板8上,所述油墨泵支撑板8上设有线孔 19,电源引线17穿过线孔19。
[002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16上设有恒温传感器,恒温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起到检测温度的作用。
[0026]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片15由硅酸铝陶瓷纤维材料制成,起到隔热作用,使加热片16的温度不会传导至油墨泵支撑板8,加热时有助于温度上升快,延长冷却时间。
[0027]进一步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包括油墨泵支撑板、分墨管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泵支撑板和分墨管之间设有一加热片,且加热片与油墨泵支撑板之间设有隔热片,所述加热片通过电源引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泵支撑板上设有下墨孔,所述分墨管上设有进墨孔,所述下墨孔与进墨孔之间的隔热片和加热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处安装有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且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压紧于下墨孔与进墨孔之间,所述分墨管底部设有出墨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墨孔环形橡胶垫片的厚度为6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印机供墨系统的分墨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士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沃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