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809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7
基于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控制系统,直流系统包括供电直流母线KM+、K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直流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磷酸铁锂晶体中的P

O键稳固,难以分解,即便在高温或过充时也不会像钴酸锂一样结构崩塌发热或是形成强氧化性物质,因此拥有良好的安全性。长寿命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在300次左右,最高也就500次磷酸铁锂电池,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达到2000次以上,标准充电(5小时率)使用,可达到2000次。同质量的铅酸电池是“新半年、旧半年、维护维护又半年”,最多也就1

1.5年时间,而磷酸铁锂电池在同样条件下使用,理论寿命将达到7

8年。综合考虑,性能价格比理论上为铅酸电池的4倍以上。
[0003]由于以上特性,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将其成本优势充分发挥。但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中,蓄电池部分由于技术传承原因,一直使用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自放电率较高,自放电电流1mA/ Ah,只有通过长期浮充电保证满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系统包括供电直流母线KM+、KM

,供电直流母线KM+、KM

上连接有直流充电屏CHC、磷酸铁锂蓄电池屏BAT及直流馈电屏DISC,直流充电屏CHC内设有整流模块ZHG向供电直流母线KM+、KM

提供直流电源,磷酸铁锂蓄电池屏BAT内设有充电电源模块CHG以及两套蓄电池装置BAT1和BAT2,蓄电池装置BAT1和BAT2内的两组蓄电池分别通过充放电控制管理开关BMS1和BMS2与充电电源模块CHG和供电直流母线KM+、KM

连接,直流系统还设有直流系统检测控制器(1),直流系统检测控制器(1)对直流充电屏CHC、磷酸铁锂蓄电池屏BAT、直流馈电屏DISC和供电直流母线KM+、KM

内各部分的电压电流以及蓄电池装置BAT1和BAT2内蓄电池电芯温度进行监测,并控制充放电控制管理开关BMS1和BMS2的了连接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电源模块CHG内设有并联的两组充电机CHG1和CHG2,充电机CHG1和CHG2输入端接交流进线电源,充电机CHG1和CHG2输出端通过充电连接开关NFB32和NFB33与充放电控制管理开关BMS1和BMS2连接,充放电控制管理开关BMS1和BMS2分别与两个蓄电池组连接,充放电控制管理开关BMS1和BMS2还通过供电开关QS1和QS2与供电直流母线KM+、KM

连接,充电连接开关NFB32和NFB33、供电开关QS1和QS2由直流系统检测控制器(1)进行控制,并实现充电机CHG1和CHG2向蓄电池组单向充电,蓄电池组向供电直流母线KM+、KM

的单向放电,充电机CHG1和CHG2的并联输出端设有数字电压表LU22和数字电流表LI22,蓄电池装置BAT1和BAT2内的两组蓄电池处分别设有数字电压表LU24、LU25和数字电流表LI24、LI25,数字电压表LU22、LU24、LU25和数字电流表LI22、LI24、LI25与直流系统检测控制器(1)上的模拟量模块(3)输入端电连接,模拟量模块(3)和直流系统检测控制器(1)通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管理开关BMS1和BMS2内部结构相同,以充放电控制管理开关BMS1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南陈刚胡翰文杜萌李黛琳杨骐高翔杜东明倪呈祥石志峰刘春意陈杰程泽涛陈东董骥施翔宇艾洪涛陈佳琪冯强郭余翔章影汪凌宇秦玮昕郭玲王鹏张洋施薇徐志高靳华伟刘洋阮修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宜昌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