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08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其结构包括:防水面料层,以及连接于防水面料层内侧的抗菌透气层,还包括处于防水面料层与抗菌透气层之间的抗变形层,抗变形层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粘合剂与防水面料层、抗菌透气层连接;抗变形层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第一经线、第二经线从左往右依次交错编织,且第一经线、第二经线连接处形成有交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相结合,衣物穿着使用时不易变形,同时当衣物挤压后,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带动防水面料层与抗菌透气层自动回弹复位,从而有效提高面料防水的稳定性,防止防水面料层表面间隙变大导致透水,维持面料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


[0001]本技术是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属于面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品面料主要用于制作衣物家纺等物品,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进步,纺织面料逐渐多样化,特别是部分用于制作POLO衫、开襟衫、训练服的面料还具有防水功能,但目前技术考虑不够完善,具有以下缺点:面料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存在挤压等现象,现有的的防水面料回弹性较差,从而导致面料产生褶皱变形并造成面料表面的孔径增大,降低面料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已解决面料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存在挤压等现象,现有的的防水面料回弹性较差,从而导致面料产生褶皱变形并造成面料表面的孔径增大,降低面料的防水性能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其结构包括:防水面料层,以及连接于防水面料层内侧的抗菌透气层,还包括处于防水面料层与抗菌透气层之间的抗变形层,所述抗变形层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粘合剂与防水面料层、抗菌透气层连接;所述抗变形层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从左往右依次交错编织,且第一经线、第二经线连接处形成有交叉孔,所述纬线从左往右依次贯穿交叉孔并将第一经线、第二经线串联,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采用高弹性纱线。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呈“X”形编织,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形成有三角形空腔。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抗菌透气层由第一抗菌纱线、第二抗菌纱线交织而成;所述第一抗菌纱线、第二抗菌纱线包括吸湿纱线、纳米银纤维、透气膜,所述透气膜套设于第一抗菌纱线外侧,所述纳米银纤维呈螺旋缠绕连接于透气膜与透气膜之间。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吸湿纱线、纳米银纤维、透气膜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碳颗粒。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气膜表面网孔的直径小于碳颗粒的直径。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水面料层采用疏水性纱线交织而成。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水面料层表面涂覆有特氟龙涂层。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具有以下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相结合,衣物穿着使用时不易变形,同时当衣物挤压后,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纬线带动防水面料层与抗菌透气层自动回弹复位,从而有效提高面料防水的稳定性,防止防水面料层表面间隙变大导致透水,维持面料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抗变形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抗菌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一抗菌纱线、第二抗菌纱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防水面料层

1、抗菌透气层

2、抗变形层

3、第一抗菌纱线

21、第二抗菌纱线

22、吸湿纱线

23、纳米银纤维

24、透气膜

25、第一经线

31、第二经线

32、纬线

33、交叉孔

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防水面料层1,以及连接于防水面料层1内侧的抗菌透气层2,还包括处于防水面料层1与抗菌透气层2之间的抗变形层3,所述抗变形层3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粘合剂与防水面料层1、抗菌透气层2连接;所述抗变形层3包括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从左往右依次交错编织,且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连接处形成有交叉孔34,所述纬线33从左往右依次贯穿交叉孔34并将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串联,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为高弹性纱线,进而通过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相结合,衣物穿着使用时不易变形,同时当衣物挤压后,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带动防水面料层1与抗菌透气层2自动回弹复位,从而有效提高面料防水的稳定性,防止防水面料层表面间隙变大导致透水,维持面料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
[0023]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呈“X”形编织,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形成有三角形空腔,提高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的抗变形能力,防止防水面料层1、抗菌透气层2变形。
[0024]作为优选的,所述抗菌透气层2由第一抗菌纱线21、第二抗菌纱线22交织而成;所述第一抗菌纱线21、第二抗菌纱线22包括吸湿纱线23、纳米银纤维24、透气膜25,所述透气膜25套设于第一抗菌纱线21外侧,所述纳米银纤维24呈螺旋缠绕连接于透气膜25与透气膜25之间,继而当皮肤表面产生汗液时,汗气穿过透气膜25,且吸湿纱线23进行吸湿排汗,同时利用纳米银纤维24实现抗菌效果。
[0025]作为优选的,所述吸湿纱线23、纳米银纤维24、透气膜25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碳颗粒,通过碳颗粒进一步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
[0026]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气膜25表面网孔的直径小于碳颗粒的直径,防止碳颗粒通过透气膜25的网孔泄漏,同时保证透气膜25的透气效果。
[0027]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水面料层1采用疏水性纱线交织而成,实现面料表面的防水效果。
[0028]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水面料层1表面涂覆有特氟龙涂层,进一步提升面料的防水性能。
[0029]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当衣物受到挤压后,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带动防水面料层1与抗菌透气层2自动回弹复位,同时当皮肤表面产生汗液时,汗气穿过透气膜25表面的网孔,病通过吸湿纱线23进行吸湿排汗,同时利用纳米银纤维24和碳颗粒实现抗菌效果。
[0030]以上仅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其结构包括:防水面料层(1),以及连接于防水面料层(1)内侧的抗菌透气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于防水面料层(1)与抗菌透气层(2)之间的抗变形层(3),所述抗变形层(3)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粘合剂与防水面料层(1)、抗菌透气层(2)连接;所述抗变形层(3)包括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从左往右依次交错编织,且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连接处形成有交叉孔(34),所述纬线(33)从左往右依次贯穿交叉孔(34)并将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串联,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纬线(33)为高弹性纱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抗菌双面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32)呈“X”形编织,所述第一经线(31)、第二经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燕萍杨家辉钟云然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