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84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电路,包括:通信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主控电路,与输出电路和反馈电路连接;输出电路,与被控设备连接;反馈电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本申请的通信电路将上位机发出的控制信号传输给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将该控制信号输出给输出电路,再由输出电路输出给被控设备进行动作,同时主控电路还将该控制信号输出给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直接将该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上位机,使得上位机根据反馈回来的控制信号与前一刻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对比,判断被控设备是否接收到该控制信号,以确定下一控制信号的输出,确定了被控设备是否接受到控制信号的同时,也便于进行下一控制信号的输出,提高了水下机器人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水下机器人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水下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水下的重要工具。水下机器人在水下进行检测工作时,往往无法得知水下机器人是否进行其接收的控制信号对应的动作,造成水下机器人控制过程不够精准,无法对水下机器人进行其他控制,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控制电路。
[0004]一种控制电路,包括:
[0005]通信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用于将上位机输入的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主控电路;
[0006]主控电路,与输出电路和反馈电路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输出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
[0007]输出电路,与被控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动作;
[0008]反馈电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上位机。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
[0010]复位电路,输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复位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复位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反馈电路进行复位。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
[0012]所述通信电路包括: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
[0013]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入端和第二通信输出端均与远程终端连接。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0015]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供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供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和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和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三芯片;
[0017]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三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三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四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四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远程终端连接。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
[0019]所述第三芯片的供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六电容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供电端和所述接地端连接。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路包括:
[0021]第一继电器、第一光耦、第一二极管;
[0022]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光耦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光耦的阳极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阴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二光耦、第二二极管;
[0024]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光耦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接地,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光耦的阳极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阴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三继电器、第三光耦、第三二极管;
[0026]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光耦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光耦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公共端悬空,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公共端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阳极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光耦的阴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连接。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第四光耦和三极管;
[0028]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主控电路的复位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光耦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阳极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四光耦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光耦的集电极与所述反馈电路的复位端输入端连接。
[0029]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申请的通信电路将上位机发出的控制信号传输给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将该控制信号输出给输出电路,再由输出电路输出给被控设备进行动作,同时主控电路还将该控制信号输出给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直接将该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上位机,使得上位机根据反馈回来的控制信号与前一刻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对比,判断被控设备是否接收到该控制信
号,以确定下一控制信号的输出,确定了被控设备是否接受到控制信号的同时,也便于进行下一控制信号的输出,提高了水下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其中:
[0033]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0034]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0035]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芯片的电路图;
[0036]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芯片的电路图;
[0037]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控芯片的电路图;
[0038]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0039]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0040]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0041]图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电路,与主控电路连接,用于将上位机输入的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与输出电路和反馈电路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输出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输出电路,与被控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被控设备,以使所述被控设备动作;反馈电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上位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电路,输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复位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路的复位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反馈电路进行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所述通信电路包括: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入端和第二通信输出端均与远程终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供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一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供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二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和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和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三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三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芯片的第三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四通信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第四通信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芯片的第一通信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远程终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三芯片的供电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六电容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供电端和所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波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润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