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48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壳体、第一分流室、注料口、第二分流室和排料口,所述反应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分流室,且第一分流室下方的反应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二分流室,并且第二分流室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连通槽,连通槽远离第二分流室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分流室的内部,所述第一分流室上方的反应壳体内部设有限流结构,且反应壳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料口,注料口的底端延伸至反应壳体的内部,并且反应壳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排料口,排料口的顶端延伸至反应壳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的反应效果,提高了微反应器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流体的质量。而且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流体的质量。而且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流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为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学工业中两种流体的混合是常见的传质过程,常用的反应设备有混料釜、静态混合器等,它们处理量大,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但这些混合设备为流体提供的是宏观尺度的混合,存在混合效率低下、动力消耗大、设备体积大等缺点,而微反应器具有与大反应器完全不同的几何特性,狭窄规整的微通道、非常小的反应空间和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微反应器逐渐替代传统的反应设备,成为化工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器械之一。
[0003]目前市面上的微反应器多种多样,但功能性较为单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0004](1)现有的此类微反应器不便于对流体多重反应处理,导致流体的混合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还需加以改善;
[0005](2)现有的此类微反应器不便于调节流体的流速,难以根据具体反应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使用时有所不便;
[0006](3)现有的此类微反应器不便于对流体进行筛选处理,导致流体内部易残留有大颗粒杂质,进而难以确保流体的质量,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微反应器不便于对流体多重反应处理、不便于调节流体的流速以及不便于对流体进行筛选处理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壳体、第一分流室、注料口、第二分流室和排料口,所述反应壳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分流室,且第一分流室下方的反应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二分流室,并且第二分流室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连通槽,连通槽远离第二分流室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分流室的内部,所述第一分流室上方的反应壳体内部设有限流结构,且反应壳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料口,注料口的底端延伸至反应壳体的内部,并且反应壳体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排料口,排料口的顶端延伸至反应壳体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反应壳体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固定有承载板条,且承载板条上方的反应壳体内部安装有承载框,以便对筛网进行安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室以及第二分流室远离连通槽的一端皆设有流通口,流通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分流室以及第二分流室的外部,以便流体流通于第一分流室以及第二分流室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室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圆形分流柱,第二分流室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矩形分流块,以便对流体进行多重分流处理。
[0012]优选的,所述限流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球槽、球体、旋柄、旋杆以及密封环,所述第一分流室上方的反应壳体内部设有球体,且球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球槽,球槽的两端皆延伸至球体的外部,以便流体进行流通处理。
[0013]优选的,所述球体与反应壳体的接触位置处皆设有密封环,且球体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旋杆,旋杆的一端延伸至反应壳体的外部,并且旋杆远离球体的一端安装有旋柄,以便调节球槽的角度。
[0014]优选的,所述承载框的内侧安装有筛网,承载板条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顶端延伸至承载板条的外部,以便对流体进行筛选处理。
[0015]优选的,所述定位槽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扣柱,扣柱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槽的外部并与承载框的底端固定连接,以便对承载框进行定位安装处理。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强混合微反应器不仅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的反应效果,提高了微反应器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流体的质量;
[0017](1)通过设置有流通口、第一分流室、圆形分流柱、连通槽以及第二分流室,通过第一分流室顶部流通口的流通作用,使得流体流入至第一分流室的内部,经圆形分流柱对流体初步分流后,使得流体混流至一起并由连通槽流入至第二分流室的内部,再而经矩形分流块对流体二次分流后并混流至一起,随后此部分流体由第二分流室底部的流通口流出,以便对流体多重反应处理,从而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的反应效果;
[0018](2)通过设置有球槽、球体、旋柄、旋杆以及密封环,通过密封环对球体与反应壳体内壁之间存留的间隙进行密封处理,使得流体只能由球槽的内部进行流通,手动旋转旋柄,使其由旋杆带动球体在反应壳体的内部旋转,进而使得球槽的角度发生变化,以便根据具体反应需求调节流体的流速,从而提高了微反应器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9](3)通过设置有筛网、承载框、扣柱、定位槽以及承载板条,通过将扣柱扣入至定位槽的内部,使得承载框稳固安装于承载板条的上方,因筛网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使得筛网对流体进行筛选处理,以便对流体内部的颗粒物质进行筛除处理,从而确保了微反应器使用时流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限流结构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球槽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反应壳体;2、流通口;3、矩形分流块;4、第一分流室;5、限流结构;501、球槽;502、球体;503、旋柄;504、旋杆;505、密封环;6、注料口;7、圆形分流柱;8、连通槽;9、第二分流室;10、排料口;11、筛网;12、承载框;13、扣柱;14、定位槽;15、承载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壳体1、第一分流室4、注料口6、第二分流室9和排料口10,反应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分流室4,第一分流室4以及第二分流室9远离连通槽8的一端皆设有流通口2,流通口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分流室4以及第二分流室9的外部,以便流体流通于第一分流室4以及第二分流室9的内部;
[0028]第一分流室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圆形分流柱7,第二分流室9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矩形分流块3,以便对流体进行多重分流处理;
[0029]且第一分流室4下方的反应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二分流室9,反应壳体1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固定有承载板条15,且承载板条15上方的反应壳体1内部安装有承载框12,以便对筛网11进行安置;
[0030]承载框12的内侧安装有筛网11,承载板条15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定位槽14,定位槽14的顶端延伸至承载板条15的外部,以便对流体进行筛选处理;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包括反应壳体(1)、第一分流室(4)、注料口(6)、第二分流室(9)和排料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壳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分流室(4),且第一分流室(4)下方的反应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二分流室(9),并且第二分流室(9)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连通槽(8),连通槽(8)远离第二分流室(9)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分流室(4)的内部,所述第一分流室(4)上方的反应壳体(1)内部设有限流结构(5),且反应壳体(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料口(6),注料口(6)的底端延伸至反应壳体(1)的内部,并且反应壳体(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排料口(10),排料口(10)的顶端延伸至反应壳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壳体(1)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固定有承载板条(15),且承载板条(15)上方的反应壳体(1)内部安装有承载框(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室(4)以及第二分流室(9)远离连通槽(8)的一端皆设有流通口(2),流通口(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分流室(4)以及第二分流室(9)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混合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室(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梁袁玉苹陈维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