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34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包括针脚和单针,针脚包括针脚主体、同轴设置在针脚主体一端的鱼眼结构和同轴设置在针脚主体另一端的插孔部,插孔部沿中心轴线设有连接插孔;单针包括一中心单针和连接在中心单针外周的多根第二单针,第二单针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插孔内。本申请的接触件,针脚主体采用鱼眼结构设计避免过孔处阻抗不匹配,提高了高速传输速率,通过中心单针及中心单针外周连接的第二单针构成刷状结构,实现了接触件低插拔力,高可靠,插拔寿命长的特点。插拔寿命长的特点。插拔寿命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连接器高速化、高密度发展需求,需要一种微型接触件,其特点是外形尺寸更小、可靠性更高、高速传输为一体的刷状型接触件,但是目前国内外的接触件在接触模式上采用刚性与弹性的接触模式,可靠性不高、插拔力大;在端接方式上采用针脚焊接印制板,在高速传输时具有短桩效应,影响信号传输;在外径尺寸上不够小,满足不了连接器接触件高密度排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接触件高速传输时产生短桩效应及连接时插拔力大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包括:
[0006]针脚,包括针脚主体、同轴设置在所述针脚主体一端的鱼眼结构和同轴设置在所述针脚主体另一端的插孔部,所述插孔部沿中心轴线设有连接插孔;
[0007]单针,包括一中心单针和连接在所述中心单针外周的多根第二单针,所述第二单针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插孔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针的数量有六根,六根所述第二单针圆形阵列连接在所述中心单针的外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针的两端面均为斜面状,所述第二单针靠近所述连接插孔的一端从外侧向内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单针外侧的长度小于内侧的长度;所述第二单针远离所述连接插孔的一端从内侧向外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单针外侧的长度大于内侧的长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针靠近所述连接插孔一端的斜面和所述第二单针远离所述连接插孔一端的斜面互相平行。
[0011]进一步地,所述针脚主体的外周设有用于限位的台阶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部包括从鱼眼结构向插孔部方向依次设置的圆柱台阶、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所述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均包括圆柱段和圆锥段,所述圆锥段位于靠近所述插孔部的一端;
[0013]所述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中圆柱段的直径相等,且均小于所述圆柱台阶的直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针的一端压接或焊接连接在所述连接插孔内。
[00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本申请的接触件,针脚主体采用鱼眼结构设计避免过孔处阻抗不匹配,提高了高速传输速率,通过中心单针及
中心单针外周连接的第二单针构成刷状结构,实现了接触件低插拔力,高可靠,插拔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单针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单针的主视图。
[0021]其中:1、针脚;11、鱼眼结构;12、圆柱台阶;131、第一定位台阶;132、第二定位台阶;2、单针;21、中心单针;22、第二单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采用鱼眼压接,解决了短桩效应,避免过孔处阻抗不匹配,无需焊接,装配简单、可靠。采用刷状型结构,插拔力轻,插拔寿命长,同时单针端部为斜面,接触可靠,无怼针风险。采用保证可靠性的工艺方式,将单针与针脚固定一起。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包括针脚1和单针2,针脚1包括针脚主体、同轴设置在针脚主体一端的鱼眼结构11和同轴设置在针脚主体另一端的插孔部,插孔部沿中心轴线设有连接插孔;单针2包括一中心单针21和连接在中心单针21外周的多根第二单针22,第二单针22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插孔内。
[0026]本申请的接触件,针脚主体采用鱼眼结构设计避免过孔处阻抗不匹配,提高了高速传输速率,通过中心单针及中心单针外周连接的第二单针构成刷状结构,实现了接触件低插拔力,高可靠,插拔寿命长的特点。
[0027]在本申请中,单针的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其采用第二单针22圆形阵列连接在中心单针21的外周的连接形式。在本申请中,第二单针22的数量为六个,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单针22的数量还可以为五个、七个、八个等,其根据中心单针21及第二单针22的尺寸进行设计,保证第二单针22均布在中心单针21的外周,保证单针2和针脚1的连接效果。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单针2头部和尾部呈斜面结构,斜面是指单针2端面与单针轴线非垂直(即图1中α≠90
°
),头部与尾部两端面为平行面。此处可采用中心单针21和第二单针22均采用端部斜面结构的设计形式,也可只采用第二单针端部斜面的设计形式。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单针22的两端面均为斜面状,第二单针22靠近连接插孔的
一端(第二单针的头部)从外侧向内侧倾斜,以使第二单针22外侧的长度小于内侧的长度;第二单针22远离连接插孔的一端(第二单针的尾部)从内侧向外侧倾斜,以使第二单针22外侧的长度大于内侧的长度。此种设计能够使第二单针和针脚连接及两个接触件在对插的时候插拔顺畅,有效防止怼针。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接触件在绝缘套中位置不固定,在针脚1靠近鱼眼结构11的一端设有台阶部,用于固定接触件在绝缘套的相对位置,保证接触件与绝缘套的界面尺寸。
[0031]具体的,台阶部包括从鱼眼结构11向插孔部方向依次设置的圆柱台阶12、第一定位台阶131和第二定位台阶132,第一定位台阶131和第二定位台阶132均包括圆柱段和圆锥段,圆锥段位于靠近插孔部的一端。第一定位台阶131和第二定位台阶132中圆柱段的直径相等约为0.7mm,圆柱台阶12的直径为针脚1最大直径处,其直径约为0.8mm,圆柱台阶12的直径为针脚1的最大外径。这样的结构使接触件装入绝缘套时易进难出,增强接触件在绝缘套中的可靠性,避免接触件在绝缘套中偏斜的现象。
[003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单针22的一端压接或焊接连接在连接插孔内,通过中心单针21和第二单针22的相互挤压,保证了单针和针脚连接的稳定。
[0033]本申请中提到的鱼眼结构11,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脚(1),包括针脚主体、同轴设置在所述针脚主体一端的鱼眼结构(11)和同轴设置在所述针脚主体另一端的插孔部,所述插孔部沿中心轴线设有连接插孔;单针(2),包括一中心单针(21)和连接在所述中心单针(21)外周的多根第二单针(22),所述第二单针(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插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针(22)的数量有六根,六根所述第二单针(22)圆形阵列连接在所述中心单针(21)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压接刷状型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针(22)的两端面均为斜面状,所述第二单针(22)靠近所述连接插孔的一端从外侧向内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单针(22)外侧的长度小于内侧的长度;所述第二单针(22)远离所述连接插孔的一端从内侧向外侧倾斜,以使所述第二单针(22)外侧的长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珂张荣辉孟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