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加力支板及使用该加力支板的加力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26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加力支板及使用该加力支板的加力燃烧室,一体化加力支板包括由前缘壁面、尾缘壁面和侧壁面合围形成的具有空腔的加力支板型面,加力支板型面设计为单层薄壁,加强一体化设计的紧凑性,减轻了整体重量,前缘为圆弧型凸曲面,侧壁与尾缘为直线型壁面,整体采用流线外型减少流动损失;所述气膜孔布置于加力支板表面,以前缘迎风脊线和支板轴向为基准进行排列,通过外涵引气进入支板内使冷气从气膜孔流出,在支板外表面形成全覆盖冷却气膜,调节气膜孔排布、结构可实现对加力支板壁面的温度控制,保障多种飞行状态下一体化加力支板的可靠工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性能。发动机性能。发动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加力支板及使用该加力支板的加力燃烧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一体化
,具体是一种一体化加力支板及使用该加力支板的加力燃烧室。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传统的加力燃烧室而言,一方面,航空发动机加装加力燃烧室后,给发动机带来的整体增重接近20%,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对推重比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加力燃烧室带来附加质量和发动机长度的增加,不可避免的成为影响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提高的负面因素;另一方面,传统的加力燃烧室将火焰稳定器、喷油装置、混合器等部件直接安置于涵道流路中,引起主流的阻塞,造成明显的流动损失,在加力燃烧室不工作的冷态工作状态下,这些损失本是毫无意义的。而先进战斗机所需具备的超声速巡航的性能,要求加力燃烧室在冷态下有相对小的流阻损失。
[0003]在传统加力燃烧室结构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下,能组合多个组件功能、降低流动损失、减少部件数目、缩短整体长度的一体化设计成为了加力燃烧室发展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
[0004]针对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涡轮后出口排出的燃气温度高速度快,其核心部件一体化加力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加力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缘壁面、尾缘壁面和侧壁面合围形成的具有空腔的加力支板型面,其中,前缘壁面为加力支板正对内涵主流燃气的迎风壁面,尾缘壁面为位于加力支板后端的平直壁面,前缘壁面和侧壁面上布置有气膜孔,空腔区域为与气膜孔连通的支板冷气通道,支板冷气通道包括支板外涵冷气入口与支板中心锥冷气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加力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支板型面为厚度为0.8

3mm的单层薄壁,整体沿着加力支板中心轴线两侧对称,沿径向高度收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加力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壁面形状为圆弧型凸曲面,前缘顶端脊线处圆弧曲率半径为1.5

3.5mm,为前缘底端脊线处圆弧曲率半径的1.2

1.45倍,整体沿径向倾斜,壁面法向与轴向呈5

15
°
夹角;所述侧壁面为前缘壁面与尾缘壁面之间平滑连接部分,其靠近前缘部分延续前缘圆弧型凸曲面特征,靠近尾缘部分为与主流方向平行的直线型壁面;所述尾缘壁面周向与主流方向垂直,壁面法向与主流方向夹角为5
°‑
45
°
,壁面沿径向高度收缩,顶端宽度为底端的1.5

2.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加力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外涵冷气入口面积为支板中心锥冷气出口面积的2

4倍,且支板外涵冷气入口面形心较支板中心锥冷气出口面形心更靠近支板尾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加力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孔包括第一排气膜孔、第二排气膜孔、第三排气膜孔和后续气膜孔,其中第一排气膜孔纵向排列于加力支板前缘壁面迎风脊线上,第二排气膜孔、第三排气膜孔和后续气膜孔沿加力支板中心轴线两侧对称,气膜孔孔径在0.5

2mm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体化加力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孔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晓茗韦裕恒李文肖翔单勇张靖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