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554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属于运载火箭姿控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燃发器,其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两端的燃气排出口,壳体内设有一端开口四周封闭的双层环形绝热层,双层环形绝热层内装填有药柱,双层环形绝热层的中心孔内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一端朝向双层环形绝热层的开口端并与其中一个燃气排出口连通,中心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燃气排出口连通;姿控器,其包括将多组燃发器首尾连接并组成环形燃气通道的多条燃气管路,多条燃气管路上共设有六组推力器,六组推力器出口方向的轴线共同组成“卄”形结构。本申请采用两边出气的燃发器能够节省近一半的消极质量,且能够长时间工作并提供大燃面的恒定流量的燃气。定流量的燃气。定流量的燃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运载火箭姿控动力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运载火箭姿控动力系统在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控制运载火箭完成俯仰、偏航、滚转、轨道保持、速度修正等。传统液体运载火箭姿控动力系统部组件分布分散,输送管路穿插复杂,气密泄漏风险较高,总装测试工序繁多,并且需要运载火箭总体系统设计预留大量空间容纳姿控系统,降低了运载火箭可靠性和空间利用效率,制约了运载火箭快速响应能力及运载载荷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0003]另外,运载火箭姿控动力系统可提供短时间的持续推力,进行偏转与姿态控制,一般与主飞行轨迹的轴线成90
°
。固体推进剂因其固有的易获得性、可贮存性、安全性高和维护使用方便等方面的优点,克服了有毒液体推进剂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但相较于液体姿轨控动力系统推力大、比冲高、工作时间长而言,固体姿轨控动力系统目前仍存在推力小、比冲低、工作时间短、推进剂利用率低等不足的缺点。
[0004]传统的燃气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发器(9),所述燃发器(9)设有多组,所述燃发器(9)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两端的燃气排出口(60),所述壳体(1)内同轴设有一端开口四周封闭的双层环形绝热层(2),所述双层环形绝热层(2)内装填有药柱(5),所述双层环形绝热层(2)的中心孔内同轴设有中心管(4),所述中心管(4)的一端朝向双层环形绝热层(2)的开口端并与其中一个燃气排出口(60)连通,所述中心管(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燃气排出口(60)连通;姿控器,所述姿控器包括将多组燃发器(9)首尾连接并组成环形燃气通道的多条燃气管路(10),所述燃气管路(10)的一端与其中一组燃发器(9)的燃气排出口(60)连通,燃气管路(10)的另一端与另一组燃发器(9)的燃气排出口(60)连通,多条所述燃气管路(10)上共设有六组推力器,六组推力器出口方向的轴线共同组成“卄”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环形绝热层(2)包括:外筒体(21),所述外筒体(21)的外壁粘接在所述壳体(1)内壁上;内筒体(22),所述内筒体(22)同轴位于所述外筒体(21)内,所述内筒体(22)的一端与所述外筒体(21)的一端之间形成燃面窗口(220);环状连接层(23),所述环状连接层(23)的外边缘和内边缘分别与所述外筒体(21)另一端和内筒体(22)另一端相连接,并在所述外筒体(21)、内筒体(22)和环状连接层(23)之间形成装填药柱的药柱填充空间(2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发器(9)还包括人工脱粘层(3),所述人工脱粘层(3)包括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分布且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粘接在所述外筒体(21)的内壁上并靠近所述环状连接层(23),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环状连接层(23)并与所述外筒体(21)的内壁形成第一间隙(30);所述外筒体(21)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气槽(20),所述导气槽(20)与第一间隙(30)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燃气量供气模式的固体矢量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30)的大小为0~0.5mm,且当取值为0时,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外筒体(21)的内壁接触且不粘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扬丁杰王刚周杨梓周子翔余明敏王善金周睿张周周刘丹王少恒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