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95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其通过设置前检测部和后检测部,使得该检测车能够通过剪叉机构实现在隧道内的行进,而且由于在前检测部和后检测部上均设置了不相互重叠的检测组件,使得本检测车的检测更加全面,同时,检测组件由于设置了软笔头和硬笔头从而使得该检测组件能够同时检测出裂缝和凸起并且做出不同的记录,更进一步的,在检测出裂缝后还可以通过浆液修补组件进行裂缝修补,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同时,在检测车上设置了扫描仪结构,将纸质的记录纸转换为可远程发送和电脑操作的数据格式,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车的智能性。智能性。智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道路交通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也取得了快速的进展,我国山陵较多,因此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隧道建设,隧道的数量也随之与日俱增,由于隧道所面临的环境比较恶劣,其内部或者表面会出现裂缝、鼓包等缺陷,因此,隧道经常需要进行病害检测。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其公开了一种使用图像采集装置和轮廓传感器共同作用,来对隧道内的裂缝进行检测的检测车系统,通过使得多目相机同步采集隧道图像,提高了图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虽然替代了人工检测,但是由于其使用了大量的图像采集装置,还使用了轮廓传感器,使得该装置的造价较高,且检测整个过程中所要处理的数据也会较多,在探测出裂缝时也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后续工程人员也不能够很好的应用检测数据来对隧道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又如专利文献2,其公开了隧道裂缝检测车,所述检测车上设置有若干分散开的探测杆23,该分散杆能够在接触到隧道因为裂缝而凸起时带动底部的柔性笔头在记录纸上留下不同宽度的线条结构,通过该线条的粗细能够判断出隧道内裂缝的开裂程度,但是其并不能检测隧道因为裂缝而内陷的情形,更并不能够判断出裂缝的开裂长度和开裂方向,裂缝要是与小车的行进方向呈一定角度,那该种检测方式也仅能够检测出缝隙的一部分,后续工作人员再根据记录纸上的笔画也仅能初步判断出,隧道在此处是有凹陷的,并不能准确判断出是否有裂缝,裂缝的开度大小等等也是无从得知的,而且在检测出有裂缝时也不能够及时的填补裂缝,同时,由于检测时该检测车占据了整个隧道空间,因此,检测时仅能将隧道封锁不让车经过,这必然会大大影响公路交通,最后,检测车使用了一般的车轮驱动方式进行检测,由于仅经过隧道一次,若是裂缝不在探测杆探测范围,又需要重新在经过隧道一次,这又势必延长了检测时间;最后,如专利文献3,其公开了一种能够对隧道内的裂缝进行自动注浆的裂缝修复结构,通过图像采集传感器对隧道内部进行图像采集,并且将裂缝数据传动到控制器中,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注浆喷头移动到裂缝位置处进行注浆操作,其虽然实现了检测好裂缝后进行注浆,但是其并不能记录该裂缝所处位置,不方便后续检修,并且注浆头的移动都是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后得到裂缝数据后控制的,其控制精度随算法的不同会有很大不的不同,计算量大,可靠性不高。
[0003][专利文献1]CN108953654A;
[0004][专利文献2]CN109080649B;
[0005][专利文献3]CN111206942B。
[0006]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隧道病害检测,大部分都是采用摄像头、传感器等复杂结构对隧道内部的病害情况进行采集,即使有使用机械结构进行动作采集的,其也仅仅是能够大概判断出隧道内侧病害情况,并不能够进行准确的检测和测量,特别是对于裂缝与检测车行驶方向呈一定角度时,都不能够进行精确的检测,在形成裂缝后更不能够进行
记录,而且缺少能够在检测出缝隙缺陷后进行精确填补的检测车装置,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针对不同缺陷进行不同后续处理的、能够检测出横向布置的裂缝,对于裂缝和凸起均能够进行记录的,并且能够准确对裂缝进行填补的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公路隧道病害检测车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其包括:前检测部、后检测部、剪叉机构和记录部,所述剪叉机构和记录部连接于前检测部和后检测部之间,所述前检测部包括拱形架一和竖直行走轮一,竖直行走轮一固定安装于拱形架一的两端下部,所述拱形架一上间隔安装有若干检测组件,所述后检测部包括拱形架二和竖直行走轮二,竖直行走轮二固定安装于拱形架二的两端下部,所述拱形架二上也间隔安装有若干检测组件,所述拱形架一和拱形架二上的检测组件沿隧道长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合,所述竖直行走轮一和竖直行走轮二上均设置有刹车机构,所述剪叉机构与竖直行走轮一和竖直行走轮二的刹车机构共同动作完成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在隧道内的行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水平调整构件、记录组件和浆液修补组件,所述水平调整构件可拆卸的安装于拱形架一和拱形架二上,所述记录组件设置于水平调整构件上,从而能够相对于拱形架一或拱形架二沿水平面移动,所述记录组件在检测到隧道内有缝隙或者凸起时,能够在记录部的记录纸上留下不同的标记线,且在检测到隧道内有缝隙时能够控制浆液修补组件进行缝隙填补,所述拱形架一和拱形架二内均提供有足够车辆经过的空间。
[0008]优选地,所述记录组件包括主体杆、移动杆、软笔头和硬笔头,所述主体杆穿过水平调整构件,在主体杆与水平调整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压紧弹簧,所述移动杆滑动设置于主体杆的下侧,所述软笔头固定设置于主体杆的下端,所述主体杆在位于水平调整构件的两侧通过转轴二和转轴一分别转动设置有上楔块和下楔块,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上均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硬笔头设置于主体杆内,且穿过移动杆延伸至软笔头内,所述上楔块通过硬笔头驱动机构带动硬笔头上下移动,所述下楔块通过软笔头驱动机构带动软笔头上下移动,在隧道内未有任何裂缝或者凸起时,隧道顶部以及压缩弹簧使得软笔头刚好不触碰到记录纸,在隧道内有裂缝后,主体杆的顶部伸入裂缝内部,从而使得主体杆向上滑动,水平调整构件挤压下楔块转动,下楔块通过软笔头驱动机构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比主体杆向上滑动更长的距离,从而使得软笔头接触到记录纸,从而能够记录裂缝,在裂缝如果与检测车行驶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时,主体杆会使得水平调节构件横向动作,从而能够使得软笔头能够记录出裂缝的开裂方向、大小和长度,在主体杆滑出裂缝后,主体杆向下滑动,下楔块由于复位扭簧的作用,又使得软笔头向上运动,同时,水平调整构件使得记录组件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运动位置处,在检测到凸起后,主体杆向下运动,从而挤压软笔头接触记录纸,同时,上楔块受到挤压,通过硬笔头驱动机构驱动硬笔头向下滑动,硬笔头穿过软笔头后同时接触到记录纸,使得记录纸上留下了硬笔头和软笔头两种记号。
[0009]优选地,所述硬笔头驱动机构包括联杆二,所述联杆二一端转动设置于上楔块上,另外一端转动连接于硬笔头的上端,所述移动杆包括杆体二和位于其上的空心套,所述软笔头驱动机构包括联杆一,所述联杆一一端转动设置于下楔块上,另外一端转动连接于空心套。
[0010]优选地,所述浆液修补组件包括位于主体杆上端的浆液储存室,位于浆液储存室出口处的球出口,所述浆液储存室内的浆液由浆液补充装置进行补充,通过泵结构实现浆液的供料和喷射,所述球出口内设置有电磁开关阀,该电磁开关阀由下楔块的动作进行控制,在下楔块受到挤压发生转动后,电磁开关阀启动,浆液储存室内的浆液从球出口内喷出,实现对裂缝的自动修补。
[0011]优选地,所述水平调整构件包括水平圆盘环和若干相互包覆的套接环套,所述套接环套包括上环板、下环板和外环,上环板内侧设置有上圆孔,下环板的内侧设置有下圆孔,所述水平圆盘环的内侧设置有供主体杆穿过的通孔,最内侧的套接环套的上环板和下环板均与水平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其包括:前检测部(2)、后检测部(3)、剪叉机构(4)和记录部(5),所述剪叉机构(4)和记录部(5)连接于前检测部(2)和后检测部(3)之间,所述前检测部(2)包括拱形架一(6)和竖直行走轮一(7),竖直行走轮一(7)固定安装于拱形架一(6)的两端下部,所述拱形架一(6)上间隔安装有若干检测组件(8),所述后检测部(3)包括拱形架二(51)和竖直行走轮二(52),竖直行走轮二(52)固定安装于拱形架二(51)的两端下部,所述拱形架二(51)上也间隔安装有若干检测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架一(6)和拱形架二(51)上的检测组件(8)沿隧道长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合,所述竖直行走轮一(7)和竖直行走轮二(52)上均设置有刹车机构,所述剪叉机构(4)与竖直行走轮一(7)和竖直行走轮二(52)的刹车机构共同动作完成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在隧道(1)内的行走,所述检测组件(8)包括水平调整构件(9)、记录组件(10)和浆液修补组件(11),所述水平调整构件(9)可拆卸的安装于拱形架一(6)和拱形架二(51)上,所述记录组件(10)设置于水平调整构件(9)上,从而能够相对于拱形架一(6)或拱形架二(51)沿水平面移动,所述记录组件(10)在检测到隧道内有缝隙或者凸起时,能够在记录部(5)的记录纸(37)上留下不同的标记线,且在检测到隧道内有缝隙时能够控制浆液修补组件(11)进行缝隙填补,所述拱形架一(6)和拱形架二(51)内均提供有足够车辆经过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隧道病害集成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组件(10)包括主体杆(21)、移动杆(22)、软笔头(23)和硬笔头(24),所述主体杆(21)穿过水平调整构件(9),在主体杆(21)与水平调整构件(9)之间固定设置有压紧弹簧(18),所述移动杆(22)滑动设置于主体杆(21)的下侧,所述软笔头(23)固定设置于主体杆(21)的下端,所述主体杆(21)在位于水平调整构件(9)的两侧通过转轴二(44)和转轴一(28)分别转动设置有上楔块(32)和下楔块(27),所述转轴一(28)和转轴二(44)上均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硬笔头(24)设置于主体杆(21)内,且穿过移动杆(22)延伸至软笔头(23)内,所述上楔块(33)通过硬笔头驱动机构(26)带动硬笔头(24)上下移动,所述下楔块(27)通过软笔头驱动机构(25)带动软笔头(23)上下移动,在隧道内未有任何裂缝或者凸起时,隧道顶部以及压缩弹簧(18)使得软笔头(23)刚好不触碰到记录纸(37),在隧道内有裂缝后,主体杆(21)的顶部伸入裂缝内部,从而使得主体杆(21)向上滑动,水平调整构件(9)挤压下楔块(27)转动,下楔块(27)通过软笔头驱动机构(25)带动移动杆(22)向下移动比主体杆(21)向上滑动更长的距离,从而使得软笔头(23)接触到记录纸(37),从而能够记录裂缝,在裂缝如果与检测车行驶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时,主体杆(21)会使得水平调节构件(9)横向动作,从而能够使得软笔头(23)能够记录出裂缝的开裂方向、大小和长度,在主体杆(21)滑出裂缝后,主体杆(21)向下滑动,下楔块(27)由于复位扭簧的作用,又使得软笔头向上运动,同时,水平调整构件(9)使得记录组件(10)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运动位置处,在检测到凸起后,主体杆(21)向下运动,从而挤压软笔头(23)接触记录纸(37),同时,上楔块(32)受到挤压,通过硬笔头驱动机构(26)驱动硬笔头(24)向下滑动,硬笔头(24)穿过软笔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应新谢雄耀张辉周建庭钱正富杨建喜汪永林曾维成周彪钟杭刘理唐忠林刘志义梁小波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云南楚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湖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