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46505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将新鲜桑叶切碎,并与PDA液体培养基、蜂蜜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得桑叶培养基;S2:向步骤S1所得的桑叶培养基中接入桑黄菌菌种进行初步发酵,得初步发酵液;S3:向步骤S2所得的初步发酵液中接入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进行二次发酵,得二次发酵液,发酵液过滤后得到富含γ-氨基丁酸、维生素B1的桑叶酵素原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不仅保证了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桑叶,是蚕的主要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我国各地均广泛种植桑树,桑叶产量较高。桑叶富含黄酮类、生物碱、植物甾醇、γ-氨基丁酸、多糖等多种成分。初霜后采收的桑叶,除去杂质,晒干即得药用桑叶,可作为一种发散风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其具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降血糖等功效。
[0003]为了更好的开发桑叶的营养价值,现有技术中记载了很多桑叶营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γ

氨基丁酸是一种高效的方法。目前已公开了多种用于发酵生产γ

氨基丁酸的细菌。例如CN 106479932 A即公开了一种产γ

氨基丁酸的戊糖乳杆菌。另外,还公开了多种用于发酵生产γ

氨基丁酸的短乳杆菌。但该菌株利用糙米粉作为培养基,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其产量仍达不到高产的要求。
[0004]如中国专利CN 105285625 B公开了一种富含GABA的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步骤为:将桑叶完全浸没到水中;然后放入谷氨酸溶液浸泡处理;再超声波条件下处理后经微波处理,取出桑叶切细、萎凋、揉捻,置于烘箱里烘干,用粉碎机将所得的烘干桑叶粉碎备用;将粉碎的桑叶与PDA液体培养基混合;向所得混合培养基中接入灵芝菌或桑黄菌菌种进行初步发酵;加入蔗糖、果蔬,接入酵母菌进行二次发酵;再接入红茶菌进行综合发酵,发酵液过滤后得到富含GABA的桑叶酵素原液。该专利技术虽提高了GABA的含量,但其发酵产物中合成维生素B1的含量偏低。
[0005]综上所述,目前仍缺乏有效开发桑叶中γ

氨基丁酸和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不仅能提高γ

氨基丁酸的含量,还保证了所得酵素饮料中富含维生素B1,且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桑叶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S1:将新鲜桑叶切碎,并与PDA液体培养基、蜂蜜混合,得桑叶培养基;S2:向步骤S1所得的桑叶培养基中接入桑黄菌菌种进行初步发酵,得初步发酵液;S3:向步骤S2所得的初步发酵液中接入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进行二次发酵,得二次发酵液,发酵液过滤后得到富含γ-氨基丁酸、维生素B1的桑叶酵素原液。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丁酸梭菌菌种需先进行复壮培养后再接入初步发酵液中,所述丁酸梭菌菌种复壮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7.0~14.0g,蛋白胨7.0~14.0g,磷酸氢二钾0.30~0.65g,七水合硫酸镁0.25~0.55g,硫酸锰0.05~0.2g,生育酚棕榈酸酯2.0~4.0g、短梗霉多糖0.5~1.5g和谷胱甘肽2.0~5.0g,无菌水850~950g,调节pH值为6.0~7.0,115℃,灭菌30min,即得。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丁酸梭菌菌种复壮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11.0g,蛋白胨12.0g,磷酸氢二钾0.42g,七水合硫酸镁0.35g,硫酸锰0.15g,短梗霉多糖1.2g,生育酚棕榈酸酯3.0g和谷胱甘肽3.5g,无菌水900g,调节pH值为6.0,115℃,灭菌30min,即得。
[0010]进一步地,所述新鲜桑叶、PDA液体培养基和蜂蜜按照1:65

80:1

1.5的质量比混合,得桑叶培养基。
[0011]进一步地,所述桑黄菌菌种的用量为桑叶培养基的2.5

4.5 wt%;优选的,所述桑黄菌菌种的用量为桑叶培养基的3.0 wt%。
[0012]进一步地,所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的总用量为初步发酵液的5.0

6.5 wt%,所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重量比为1:1;优选的,所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的总用量为初步发酵液的6.0 wt%。
[0013]进一步地,所述桑黄菌菌种先进行复壮培养后再接入桑叶培养基中,所述桑黄菌菌种复壮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组成:桑叶粉、海带粉、KH2PO4、MgSO4、无菌水的质量比为38.9:12:0.35:0.20:48.55,调节pH值为8.0。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桑叶酵素原液。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在补充维生素B1和γ

氨基丁酸产品中的应用。
[0016]本专利技术先对桑黄菌进行培养,并在其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桑叶粉、海带粉显著增强了桑黄菌发酵过程中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的活性,进而有效促进了桑叶细胞壁的分解;而为改善细胞壁和细胞膜对底物的传质阻力,本专利技术在丁酸梭菌的复壮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比例的生育酚棕榈酸酯、短梗霉多糖和谷胱甘肽可大幅度提高菌细胞细胞壁的通透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保证了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高效进行,从而有利于丁酸梭菌合成丁酸和维生素B1。此外,丁酸梭菌和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相互促进,最终提高了酵素原液γ

氨基丁酸的含量。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桑叶酵素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采用PDA液体培养基、蜂蜜与新鲜桑叶混合得到桑叶培养基,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物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再接入桑黄菌菌种发酵,有效促进桑叶细胞壁的分解,然后接入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共同发酵,提高丁酸和维生素B1含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桑叶酵素原液富含γ

氨基丁酸和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达到1.63

2.18mg/100g,γ

氨基丁酸的含量高达0.029

0.035g/L;而最佳实施例中,维生素B1的含量高达2.18mg/100g,γ

氨基丁酸的含量高达0.035g/L;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桑叶酵素原液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且绿色环保,适合大规模生产。
[0018]本专利技术在丁酸梭菌的复壮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比例的生育酚棕榈酸酯、短梗霉多糖
和谷胱甘肽,大幅度提高了菌细胞细胞壁的通透性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保证了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高效进行,从而有利于丁酸梭菌合成丁酸和维生素B1。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了桑黄菌复壮培养采用的培养基,使得桑黄菌发酵过程中的木质素过氧化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叶酵素原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新鲜桑叶切碎,并与PDA液体培养基、蜂蜜混合,得桑叶培养基;S2:向步骤S1所得的桑叶培养基中接入桑黄菌菌种进行初步发酵,得初步发酵液;S3:向步骤S2所得的初步发酵液中接入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进行二次发酵,得二次发酵液;发酵液过滤后得到富含γ-氨基丁酸、维生素B1的桑叶酵素原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酵素原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黄菌菌种的用量为桑叶培养基的2.5

4.5 wt%。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酵素原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的总用量为初步发酵液的5.0

6.5 wt%,所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重量比为1: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桑叶酵素原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和丁酸梭菌菌种的总用量为初步发酵液的6.0 wt%。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酵素原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黄菌菌种先进行复壮培养后再接入桑叶培养基中,所述桑黄菌菌种复壮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组成:桑叶粉、海带粉、KH2PO4、MgSO4、无菌水的质量比为38.9:12:0.35:0.20:48.55,调节pH值为8.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酵素原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酸梭菌菌种先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梦洋王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沐家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