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29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属于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两组半环吊装组件,每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均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外半环体,同一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半环体位于外半环体的下方;不同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沿着其对应半环体的端头可拆卸地拼装固定成一个整体,其中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的内半环体拼装后形成内吊装环,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的外半环体拼装后形成外吊装环;所述内吊装环与外吊装环之间固定设有若干组H型钢轨,每组所述H型钢轨上均设有行车滚轮装置,所述H型钢轨的顶部设有上吊耳组件,所述行车滚轮装置的底部设有下吊耳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用频繁更换工装从而提升施工便捷性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吊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风力发电项目发展迅速,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由此塔架不断增高增大,塔架也由钢制塔筒逐步走向钢筋混凝土塔筒与钢制塔筒混装而成,用以满足不同地域自然风速风压,增加因全钢制塔架在长年风力的撼动下的抗疲劳度,延长塔架的使用寿命,提高发电量。钢筋混凝土塔架现场浇筑施工成本大、耗时多、速度慢,影响施工进程,对按期并网发电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直接影响到收入效益。工厂化预制混凝土PC构件运到现场拼装成塔筒环节后再吊装就位形成塔架替代了现场浇筑混凝土塔架,混凝土筒节的吊装速度决定着风机安装的总进程。现阶段施工现场常用的六角型、八角型吊装工装在吊装混凝土塔筒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工装或工装上的挂钩点,吊装速度慢,效率低。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适用不同直径的圆台形塔筒筒节同时又能够避免频繁更换工装的吊装装置以适应快速施工的需求,同时提升工装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该工装具有不用频繁更换工装从而提升施工便捷性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包括两组半环吊装组件,每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均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外半环体,同一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半环体位于外半环体的下方;不同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沿着其对应半环体的端头可拆卸地拼装固定成一个整体,其中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的内半环体拼装后形成内吊装环,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的外半环体拼装后形成外吊装环;所述内吊装环与外吊装环之间固定设有若干组呈斜坡状的H型钢轨,每组所述H型钢轨上均设有能够沿着其钢轨表面滚动行走的行车滚轮装置,所述H型钢轨的顶部设有上吊耳组件用于与上吊带相连接,所述行车滚轮装置的底部设有下吊耳组件用于与下吊带相连接。
[0006]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之间采用两组内外环连接件拼装固定于一体,每组所述内外环连接件均包括一竖向支撑钢板,每块所述竖向支撑钢板均对应焊接于其中一组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半环体与外半环体相邻的端头之间;每块所述竖向支撑钢板的顶部板边和底部板边均对应与同组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外半环体的上下表面相对齐形成平滑的支撑面,每个所述支撑面上均焊接第一辅助连接钢板;另一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外半环体共同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均焊接有第二辅助连接钢板;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一辅助连接钢板和第二辅助连接钢板均共同设有覆盖二者表面的固定连接钢板,所述固定连接钢板通过加固螺栓将其与对应的第一辅助连接钢板和第二辅助连接钢板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钢板和固定连接钢板的钢板厚度为3cm,所述第一辅助连
接钢板和第二辅助连接钢板的钢板厚度均为1cm,同侧所述第一辅助连接钢板、第二辅助连接钢板与覆盖二者表面的固定连接钢板上均设有相配合的螺栓孔,通过将所述加固螺栓贯穿旋合于对应的螺栓孔内进而将固定连接钢板与相对应的第一辅助连接钢板、第二辅助连接钢板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每块所述固定连接钢板上的加固螺栓分为两排,其中一排所述加固螺栓用于将固定连接钢板与对应的第一辅助连接钢板紧固连接;另一排所述加固螺栓用于将固定连接钢板与对应的第二辅助连接钢板紧固连接;每排所述加固螺栓的数量为5个并且螺栓的型号为M30
×
80

8.8。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吊耳组件包括H型钢轨顶部的承压板以及通过螺栓连接于承压板顶部的上吊耳,所述上吊耳上设有上耳孔;所述上吊耳的两侧均设有加强肋,以增强吊耳的结构稳定性;所述下吊耳组件包括设置于行车滚轮装置底部的下吊耳,所述下吊耳上设有下耳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行车滚轮装置为GCT系列单轨行车滚轮装置,所述GCT系列单轨行车滚轮装置设计承载重量为10吨并且能够在H型钢轨的表面上灵活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吊装环与外吊装环之间的若干组H型钢轨沿着二者的环边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吊装工装中GCT系列单轨行车中的滚轮装置自重约88公斤,所述工装整体重量约5.5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半环体与外半环体之间的高度差为10cm。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外半环体均采用半环形工字钢制成,所述外半环体采用规格为25#b的工字钢制成,其高度250mm,腿宽118mm,腰厚10mm,重量42.03kg/m,直径6100mm;所述内半环体采用规格为25#b的工字钢制成,其高度250mm,腿宽118mm,腰厚10mm,重量42.03kg/m,直径3570mm;所述H型钢的规格为:高*宽250*255mm,腰厚14mm,腿厚14mm,重量82.2kg/m。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该吊装工装在内吊装环以及外吊装环之间设置若干组行车滚轮装置,行车滚轮装置根据需要选用GCT系列单轨行车中的滚轮装置,其能够在H型钢上灵活移动,从而根据塔筒直径的变化适应性地调节吊装范围,不需要停车更换工装,吊装速度快,效率高。
[0017]2、该吊装工装中内吊装环位于外吊装环下方,高度差为10cm;在将下吊耳组件与下吊带相连接吊装重物的过程中,吊物重心能够随行车滚轮装置向内吊装环中心滑移,消除了外部荷载或吊钩点不均匀而引起的吊物重心偏移导致吊装工作无法进行的现象。
[0018]3、该吊装工装中两组半环吊装组件可拼装成一体使用,也可拆卸成单组半环吊装组件使用,其中单组半环吊装组件可用于吊装混凝土PC构件,从而能够做到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内吊装环及外吊装环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中的H型钢轨及其组件的轴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1中的H型钢轨及其组件的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1中的H型钢轨及其组件的后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内外环连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内外环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图1中固定连接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内吊装环及外吊装环的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图1中H型钢轨及其组件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0030]图中标记名称:内吊装环1、外吊装环2、H型钢轨3、承压板4、上吊耳5、上耳孔51、加强肋52、行车滚轮装置6、下吊耳61、下耳孔62、固定连接钢板7、加固螺栓71、竖向支撑钢板9、第一辅助连接钢板91、第二辅助连接钢板92。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半环吊装组件,每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均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内、外半环体,同一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半环体位于外半环体的下方;不同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沿着其对应半环体的端头可拆卸地拼装固定成一个整体,其中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的内半环体拼装后形成内吊装环(1),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的外半环体拼装后形成外吊装环(2);所述内吊装环(1)与外吊装环(2)之间固定设有若干组呈斜坡状的H型钢轨(3),每组所述H型钢轨(3)上均设有能够沿着其钢轨表面滚动行走的行车滚轮装置(6),所述H型钢轨(3)的顶部设有上吊耳组件用于与上吊带相连接,所述行车滚轮装置(6)的底部设有下吊耳组件用于与下吊带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其特征是:两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之间采用两组内外环连接件拼装固定于一体,每组所述内外环连接件均包括一竖向支撑钢板(9),每块所述竖向支撑钢板(9)均对应焊接于其中一组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半环体与外半环体相邻的端头之间;每块所述竖向支撑钢板(9)的顶部板边和底部板边均对应与同组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外半环体的上下表面相对齐形成平滑的支撑面,每个所述支撑面上均焊接第一辅助连接钢板(91);另一组所述半环吊装组件中内、外半环体共同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均焊接有第二辅助连接钢板(92);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一辅助连接钢板(91)和第二辅助连接钢板(92)均共同设有覆盖二者表面的固定连接钢板(7),所述固定连接钢板(7)通过加固螺栓(71)将其与对应的第一辅助连接钢板(91)和第二辅助连接钢板(9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塔筒吊装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竖向支撑钢板(9)和固定连接钢板(7)的钢板厚度为3cm,所述第一辅助连接钢板(91)和第二辅助连接钢板(92)的钢板厚度均为1cm,同侧所述第一辅助连接钢板(91)、第二辅助连接钢板(92)与覆盖二者表面的固定连接钢板(7)上均设有相配合的螺栓孔,通过将所述加固螺栓(71)贯穿旋合于对应的螺栓孔内进而将固定连接钢板(7)与相对应的第一辅助连接钢板(91)、第二辅助连接钢板(9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继明熊泽峰蒋达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