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21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第一序焊接夹具对转向支撑左侧端盖和转向支撑管梁进行夹持定位,将转向支撑左侧端盖、仪表板左侧支架、左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右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以及仪表板中支架焊接至转向支撑管梁上,加工形成第一序焊接组件;S2、通过第二序焊接夹具对转向支撑右侧端盖和所述第一序焊接组件进行夹持定位,将转向支撑右侧端盖、台板支架、第一地板连接支架、第二地板连接支架以及转向轴安装支架焊接至所述第一序焊接组件上,加工形成第二序焊接组件;S3、将汽车转向支撑总成上剩余片件焊接至所述第二序焊接组件上,完成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的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升零件精度的同时减少校形量。同时减少校形量。同时减少校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支撑总成制造,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的转向支撑主要有两种:镁铝合金和钢制,由于成本因素镁铝合金转向支撑多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而燃油车转向支撑多为钢制材料。参见图1,钢制的汽车转向支撑总成是由多个小支架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与转向支撑管梁1进行连接,多个小支架包括转向支撑左侧端盖2、转向支撑右侧端盖3、仪表板左侧支架4、左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5、右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6、仪表板中支架7、转向支撑右侧端盖3、台板支架8、第一地板连接支架9、第二地板连接支架10、第一转向轴安装支架11、第二转向轴安装支架12、多个管梁中部小片件13、多个管梁右部小片件14、多个左端盖周边片件15以及多个右端盖周边片件16;转向支撑左侧端盖2包括左端盖主体21、左端盖上安装面22、左端盖定位销23以及左端盖下安装面24,左端盖主体21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支撑管梁1配合的左端盖中孔;转向支撑右侧端盖3包括右端盖主体31、右端盖上安装面32、右端盖定位销33以及右端盖下安装面34,右端盖主体31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支撑管梁1配合的右端盖中孔;转向支撑管梁1的右部设置有管梁定位孔,转向支撑管梁1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左端盖中孔和右端盖中孔。受制于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热变形的影响,钢制的汽车转向支撑总成发展至今其焊接精度问题仍然是各个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家的技术难题,其主要原因是零件在夹具上定位夹紧后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时产生的大量热能使零件受热变形,焊接后针对焊接变形问题往往需人工校形处理,此方式需增加一名校形工人并且零件精度难以控制,一致性较差。
[0003]CN207447702U 公开了一种转向支撑焊接夹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主轴的主夹持部和用于固定焊接件的子夹持部,所述基座两端设有固定所述基座并带动所述基座做翻转运动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对所述基座的两端提供回转支撑,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固定处受控于电机;所述基座两端对称设有端台,所述端台上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穿射有回转轴,所述回转轴受控于所述电机,且所述回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端台的安装板。该夹具体本身可以旋转实现自动调节焊接角度,从而减少仪表盘焊接组件焊接过程中需要的夹具数量。毋庸置疑,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能够提升零件精度的同时减少校形量,提升生产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各个工序花费工时相近,进而保证各工序生产节拍相匹配。
[0005]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第一序焊接夹具对转向支撑左侧端盖和转向支撑管梁进行夹持定位,将转向支撑左侧端盖、仪表板左侧支架、左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右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以及
仪表板中支架焊接至转向支撑管梁上,加工形成第一序焊接组件;S2、通过第二序焊接夹具对转向支撑右侧端盖和所述第一序焊接组件进行夹持定位,将转向支撑右侧端盖、台板支架、第一地板连接支架、第二地板连接支架以及转向轴安装支架焊接至所述第一序焊接组件上,加工形成第二序焊接组件;S3、将汽车转向支撑总成上剩余片件焊接至所述第二序焊接组件上,完成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的加工。
[0006]进一步,在上述步骤S3中,包括以下步骤:S301、将多个管梁中部小片件以及多个管梁右部小片件焊接至所述第二序焊接组件上,加工形成第三序焊接组件;S302、将多个左端盖周边片件以及多个右端盖周边片件焊接至所述第三序焊接组件上,完成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的加工。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基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左侧定位机构以及第一右侧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左侧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对左端盖上安装面进行夹持的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对左端盖下安装面进行夹持的第二定位单元以及用于与左端盖定位销配合的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第一右侧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夹持转向支撑管梁的外壁的第一管梁夹持单元、用于与管梁定位孔配合的夹具定位销以及用于与转向支撑管梁的右端面相抵靠的限位挡块。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夹具还包括用于对仪表板左侧支架进行定位的第三定位单元、用于对左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和右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进行定位的第四定位单元以及用于对仪表板中支架进行定位的第五定位单元。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焊接夹具包括第二基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的第一左侧定位机构以及第二右侧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右侧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对右端盖上安装面进行夹持的第六定位单元、用于对右端盖下安装面进行夹持的第七定位单元以及用于与右端盖定位销配合的第二定位套筒。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焊接夹具还包括用于对台板支架进行定位的第八定位单元、用于对第一地板连接支架和第二地板连接支架进行定位的第九定位单元以及用于对转向轴安装支架进行定位的第十定位单元。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步骤S1与步骤S2分别焊接转向支撑左侧端盖和转向支撑右侧端盖,能够保证左端盖定位销与第一定位套筒配合后,右端盖定位销的位置还未限制死,因此可以保证步骤S2中左端盖定位销和右端盖定位销均能够与对应的定位套筒配合,防止在同一工序焊接转向支撑左侧端盖和转向支撑右侧端盖后,因热变形导致左端盖定位销和右端盖定位销的相对位置出现较大误差进而影响整个焊接定位系统的精度;2、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分配步骤S1以及步骤S2中的焊接的部件,利用焊接热变形与反变形原理减少转向支撑管梁的变形;3、本专利技术由于步骤S1和S2焊接后零件基准未出现偏差,进而能够保证步骤S3的焊接基准无问题,从而提升零件精度的同时减少校形量,提升生产效率;4、本专利技术合理分布各焊接工序焊接片件,能够保证各个工序花费工时相近,进而保证各工序生产节拍相匹配。
附图说明
[001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支撑管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序焊接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左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左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右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右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序焊接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右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标记如下:1

转向支撑管梁,2

转向支撑左侧端盖,21

左端盖主体,22

左端盖上安装面,23

左端盖定位销,24

左端盖下安装面,3

转向支撑右侧端盖,31

右端盖主体,32

右端盖上安装面,33

右端盖定位销,34

右端盖下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第一序焊接夹具(40)对转向支撑左侧端盖(2)和转向支撑管梁(1)进行夹持定位,将转向支撑左侧端盖(2)、仪表板左侧支架(4)、左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5)、右侧转向柱上安装支架(6)以及仪表板中支架(7)焊接至转向支撑管梁(1)上,加工形成第一序焊接组件;S2、通过第二序焊接夹具(50)对转向支撑右侧端盖(3)和所述第一序焊接组件进行夹持定位,将转向支撑右侧端盖(3)、台板支架(8)、第一地板连接支架(9)、第二地板连接支架(10)、第一转向轴安装支架(11)以及第二转向轴安装支架(12)焊接至所述第一序焊接组件上,加工形成第二序焊接组件;S3、将汽车转向支撑总成上剩余片件焊接至所述第二序焊接组件上,完成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的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S3中,包括以下步骤:S301、将多个管梁中部小片件(13)以及多个管梁右部小片件(14)焊接至所述第二序焊接组件上,加工形成第三序焊接组件;S302、将多个左端盖周边片件(15)以及多个右端盖周边片件(16)焊接至所述第三序焊接组件上,完成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的加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转向支撑总成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基座(4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41)上的第一左侧定位机构(42)以及第一右侧定位机构(43);所述第一左侧定位机构(42)包括用于对左端盖上安装面(22)进行夹持的第一定位单元(421)、用于对左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姚崇焱缪利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