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构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202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构及工艺,包括电池芯组、绝缘密封套和金属外壳,电池芯组的正极端连接有正电极,负极端连接有负电极,绝缘密封套将电池芯组的周侧全部包裹,同时左右两端均朝向内侧弯折将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基板部分包裹形成电池内胆,金属外壳套设在电池内胆外周,绝缘密封套的左右两侧均由内向外安装有位于金属外壳内部的绝缘压环和金属压环,金属外壳的两端朝向内侧弯折并贴合在对应的金属压环的外侧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密封结构,将电池的两端和周侧均进行密封,保证了电池在各种工况下外壳均不带电,密封后,内部正负极距离远,避免了正负极短路或者漏电的问题,特别是以电极作为主要支撑时有较高的可靠性。高的可靠性。高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构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构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圆柱形镍氢电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蓄电池。其分为功率型镍氢电池和能量型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正极活性物质为Ni(OH)2(称NiO电极),负极活性物质为金属氢化物,也称储氢合金(电极称储氢电极),电解液为6mol/L氢氧化钾溶液。镍氢电池作为氢能源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注意。
[0003]传统的圆柱形电池密封后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电池是单端密封,外壳为负电极,使用时外部需要塑料壳,在使用或者运输中容易受到摩擦而破损,造成电池短路或者漏电;同时在密封后内部正负极的距离较近,容易产生碱桥产生不稳定漏电,严重影响电池质量;
[0005]2、电池密封时与电极之间用尼龙套隔离,金属外壳内折在尼龙套筒上,在外边振动较大,或者温度较高时容易造成短路,电池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构,以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芯组(1)、绝缘密封套(2)和金属外壳(3),所述电池芯组(1)的正极端连接有正电极(4),负极端连接有负电极(5),所述绝缘密封套(2)将所述电池芯组(1)的周侧全部包裹,同时左右两端均朝向内侧弯折将正电极(4)和负电极(5)的基板部分包裹形成电池内胆,所述金属外壳(3)套设在电池内胆外周,所述绝缘密封套(2)的左右两侧均由内向外安装有位于金属外壳(3)内部的绝缘压环(6)和金属压环(7),所述金属外壳(3)的两端朝向内侧弯折并贴合在对应的金属压环(7)的外侧面上,所述正电极(4)与对应所述绝缘压环(6)和所述金属压环(7)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电极密封胶(8),所述负电极(5)与对应所述绝缘压环(6)和所述金属压环(7)的内侧壁之间填充有电极密封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芯组(1)包括多个单体电芯(111),每个单体电芯(111)的正负极两端均安装有汇流片(112),所述汇流片(112)的边缘朝向对应的单体电芯(111)倾斜形成斜边(112a),相邻两个单体电芯(111)的汇流片(112)依次连接,使得每个单体电芯(111)按照正极与负极串联成一个整体,且相邻两个汇流片(112)的边缘处由两斜边(112a)形成沿周向延伸的V形槽(116),每个V形槽(116)处均安装有正极隔离环(113),所述正极隔离环(113)一边延伸出V形槽(116)区,包裹在对应单体电芯(111)的正极区域的外周面;每个汇流片(112)的中心朝向对应的单体电芯(111)凹陷并于凹陷的中心处开设有与单体电芯(111)相连通的通液孔(112b),位于每个单体电芯(111)的正极端的通液孔(112b)处安装有通液塞(1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密封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立宪卞榕毅卢佳萍高思超刘蘅萱李逸翔戴嘉辉戴嘉业王嘉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宏辰科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