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75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花式纱线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将未开松的纤维放在给棉板上并手动开松,开启清梳联合机,将纤维喂入,进行进一步除杂、开松、分梳,再收拢成条形成生条,取一定比例的壳聚糖纤维生条、聚乳酸纤维生条输送进入并条机,进行牵伸、并合、混合成熟条,经牵伸形成粗须条,粗须条经加捻成粗纱,再经牵伸形成细须条,细须条经加捻成细纱,纺织使用涤棉混纺股线作为经纱,使用壳聚糖聚乳酸纤维细纱作为纬纱,编织形成花式纱线,进一步提升现有的聚乳酸纤维花式纱抗菌性。聚乳酸纤维花式纱抗菌性。聚乳酸纤维花式纱抗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花式纱线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花式纱线是指在纺纱和制线过程中采用特种原料、特种设备或特种工艺对纤维或纱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具有特种结构和外观效应的纱线。
[0003]花式纱线的原料、制备工艺参数和组织结构千变万化,其中,现有的聚乳酸纤维是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不仅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点,其纺织制成的纱线还有优异的吸湿透气性、亲肤性、尺寸稳定性、抗皱回弹等优异性能,但由此制备的花式纱线抗菌性较差,为了提高聚乳酸纤维的抗菌性能,一般会在聚乳酸纤维的制备中使用抗菌剂进行处理,但天然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而无机抗菌剂因与聚乳酸纤维的结合力较差,由此还需进一步研究调整新式的聚乳酸纤维花式纱,以适应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现有的聚乳酸纤维花式纱抗菌性较差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制备工艺,包括:
[0006]a:将未开松的纤维放在给棉板上并手动开松,开启清梳联合机,将纤维喂入,进行进一步除杂、开松、分梳,再收拢成条形成生条,生条经压辊压紧后输出,并圈放在条筒中收料;
[0007]b:生条由清梳联合机的条筒中引出,取一定比例的壳聚糖纤维生条、聚乳酸纤维生条输送进入并条机,进行牵伸、并合、混合成熟条,并圈放在条筒中收料;
[0008]c:熟条由并条机的条筒中引出,输送进入粗纱机,经牵伸形成粗须条,粗须条经加捻成粗纱,并将粗纱以螺旋线状绕在粗纱管表面;
[0009]d:粗纱由粗纱管上退绕出来,输送进入细纱机,经牵伸形成细须条,细须条经加捻成细纱,并将细纱以螺旋线状绕在细纱管表面;
[0010]e:纺织使用涤棉混纺股线作为经纱,使用壳聚糖聚乳酸纤维细纱作为纬纱,编织形成花式纱线。
[0011]优选地,步骤e中,使用的壳聚糖聚乳酸纤维细纱采用两根合股的方式。
[0012]优选地,步骤e中织物的经纱密度为560根/10cm,纬纱密度为280根/10cm。
[0013]优选地,壳聚糖纤维生条和聚乳酸纤维生条的比例为1:2至1:3之间。
[0014]优选地,步骤d中加捻的捻度为80至85捻/10cm。
[0015]优选地,步骤c中加捻的捻度为3至5捻/10cm。
[0016]优选地,步骤d中细纱机设置竹节节长50至55mm、节距110至120mm,竹节倍数为1.5
至2倍。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采用上述任一项的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制备工艺制备得到。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加入壳聚糖纤维,壳聚糖纤维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壳聚糖中的NH3+是抑菌的有效基团,与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菌发生电中和反应,破坏其细胞壁的完整性,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细胞膜的功能遭到破坏,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直至死亡,从而达到天然抗菌的目的。而且,壳聚糖纤维还有优秀的吸湿性、通透性、抑制臭味保持干净的特点,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熔融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实现壳聚糖纤维与聚乳酸纤维之间的性能互补,首先经过清梳联进行除杂、开松、分梳,再收拢成条形成生条,再取一定比例的壳聚糖纤维生条、聚乳酸纤维生条经由牵伸、并合、混合成熟条,再将熟条经牵伸、加捻成粗纱,再进一步牵伸、加捻成细纱,最后使用涤棉混纺股线作为经纱,使用壳聚糖聚乳酸纤维细纱作为纬纱,混编形成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通过不同工艺参数、不同组织结构的实验调整,达到更具性能和实用价值的花式纱线。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花型1上机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花型2上机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花型3上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5]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制备工艺,包括:
[0026]a:将未开松的纤维放在给棉板上并手动开松,开启清梳联合机,将纤维喂入,进行进一步除杂、开松、分梳,再收拢成条形成生条,生条经压辊压紧后输出,并圈放在条筒中收料;
[0027]b:生条由清梳联合机的条筒中引出,取一定比例的壳聚糖纤维生条、聚乳酸纤维生条输送进入并条机,进行牵伸、并合、混合成熟条,并圈放在条筒中收料;
[0028]c:熟条由并条机的条筒中引出,输送进入粗纱机,经牵伸形成粗须条,粗须条经加捻成粗纱,并将粗纱以螺旋线状绕在粗纱管表面;
[0029]d:粗纱由粗纱管上退绕出来,输送进入细纱机,经牵伸形成细须条,细须条经加捻成细纱,并将细纱以螺旋线状绕在细纱管表面;
[0030]e:纺织使用涤棉混纺股线作为经纱,使用壳聚糖聚乳酸纤维细纱作为纬纱,编织形成花式纱线。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壳聚糖纤维,壳聚糖纤维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壳聚糖中的NH3+是抑菌的有效基团,与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菌发生电中和反应,破坏其细胞壁的完整性,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细胞膜的功能遭到破坏,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直至死亡,从而达到天然抗菌的目的。而且,壳聚糖纤维还有优秀的吸湿性、通透性、抑制臭味保持干净的特点,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熔融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实现壳聚糖纤维与聚乳酸纤维之间的性能互补,首先经过清梳联进行除杂、开松、分梳,再收拢成条形成生条,再取一定比例的壳聚糖纤维生条、聚乳酸纤维生条经由牵伸、并合、混合成熟条,再将熟条经牵伸、加捻成粗纱,再进一步牵伸、加捻成细纱,最后使用涤棉混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a:将未开松的纤维放在给棉板上并手动开松,开启清梳联合机,将纤维喂入,进行进一步除杂、开松、分梳,再收拢成条形成生条,生条经压辊压紧后输出,并圈放在条筒中收料;b:生条由清梳联合机的条筒中引出,取一定比例的壳聚糖纤维生条、聚乳酸纤维生条输送进入并条机,进行牵伸、并合、混合成熟条,并圈放在条筒中收料;c:熟条由并条机的条筒中引出,输送进入粗纱机,经牵伸形成粗须条,粗须条经加捻成粗纱,并将粗纱以螺旋线状绕在粗纱管表面;d:粗纱由粗纱管上退绕出来,输送进入细纱机,经牵伸形成细须条,细须条经加捻成细纱,并将细纱以螺旋线状绕在细纱管表面;e:纺织使用涤棉混纺股线作为经纱,使用壳聚糖聚乳酸纤维细纱作为纬纱,编织形成花式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聚糖聚乳酸纤维花式纱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使用的壳聚糖聚乳酸纤维细纱采用两根合股的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远丁夏雨婷朱玉寒王志勇牛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