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基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524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4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基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得到低温电芯;向低温电芯中注入第一电解液,后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第一电池;将第一电池进行抽液,后进行充电和放电,得到初级电池;向初级电池中注入第二电解液,后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第二电池;将第二电池进行抽液,后进行充电和放电,得到次级电池;向次级电池中注入第三电解液,后进行分容测试、抽液和终封,得到高循环性能的硅基软包锂离子电池;其中,第一电解液包括负极成膜添加剂,第二电解液包括正极成膜添加剂,第三电解液包括负极成膜添加剂;通过采用在对电池进行化成和老化的前后分批次的加入电解液,再通抽液,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基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基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电池电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电性能及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提升,致使目前市场主要应用的石墨类电池已经达到其能量密度的极限,因此很难再有提升的空间;而硅基类电池的能量密度优势明显,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实际应用中对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硅基类电池由于硅负极材料的丰富储量和超高理论比容量的优势,将逐渐成为电池企业的最优选择,是最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
[0003]而由于硅基负极材料比表面积比碳负极材料大,用于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所消耗的Li+比较多,并且电解液在Si表面会发生强烈的分解,将产生不可逆容量,同时还存在硅材料与电解液中HF组分发生反应而引起的电性能恶化和极片膨胀的问题;而在锂离子电池的“放电

充电”的循环过程中,由于脱嵌锂带来的应力使得负极的SEI膜被不断破坏和不断生成,而在上述的破坏和生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基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得到低温电芯;向所述低温电芯中注入第一电解液,后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第一电池;将所述第一电池进行抽液,后进行充电和放电,得到初级电池;向所述初级电池中注入第二电解液,后进行化成和老化,得到第二电池;将所述第二电池进行抽液,后进行充电和放电,得到次级电池;向所述次级电池中注入第三电解液,后进行分容测试、抽液和终封,得到高循环性能的硅基软包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液包括负极成膜添加剂,所述第二电解液包括正极成膜添加剂,所述第三电解液包括负极成膜添加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成膜添加剂包括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三(三甲基硅基)硼酸酯、三(2,2,2

三氟乙基)硼酸和二氟二草酸磷酸锂中一种或两种;所述正极成膜添加剂包括三(三甲基硅基)磷酸酯、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三(2,2,2

三氟乙基)亚磷酸酯、磷酸三甲酯、三(五氟苯基)膦和1,2

二甲氧基
‑4‑
硝基苯中的一种或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和所述第三电解液都包括锂盐,所述锂盐的锂离子的摩尔浓度为1.0mol/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第一电解液包括3%~8%的负极成膜添加剂,所述第二电解液包括0.2%~3%的正极成膜添加剂,所述第三电解液包括10%~15%的负极成膜添加剂。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和所述第三电解液的溶剂都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的混合液;或,所述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和所述第三电解液的溶剂都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利毅张宁袁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浙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