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487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为逐层叠加的多层状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PET层和UV层;PET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拉丝纹理沟槽为在PET层的下表面朝PET层的方向凹进的沟槽,拉丝纹理沟槽的槽内表面处设置有呈发散状的深纹拉丝纹理;UV层能够充分填充并嵌入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PET层的深纹拉丝纹理沟槽的结构,使充分填充其间的已固化的UV胶层形成了无数嵌入PET层沟槽的“触手”,从而增加了固化的UV胶层与PET层之间的作用力,使固化的UV胶层能更好地“咬合”附着在PET层的膜面上,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分离PET层与下方涂层时必须借助的离型层的设置,从而简化了膜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注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触感注塑件会使用带纹理的模具进行注塑,在注塑件成型的过程中注塑液流入模具纹理结构后固化成型,形成带纹理的注塑件。这种触感注塑件的纹理较为粗糙,不够精细,且注塑后经常需要清洗模具的纹理结构,同时模具的制作费用较为昂贵。
[0003]常规的带纹理图案的模内转印注塑件表面并不能形成触感效果,其对应的模内转印膜结构一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PET层、离型层、耐磨层、成像层、介质层等。离型层起到注塑受热分离下方涂层与PET层的作用;成像层为热塑型树脂或UV,图案纹理位于成像层下方,紧挨介质层,成像层上方和耐磨层为平滑的不带纹理状态,转印到注塑件后,注塑件也为光滑表面,不能形成触感效果。
[0004]现有的触感模内转印膜结构一般从上到下包括浅纹PET层、离型层、耐磨层等。此种转印膜PET层所有沟槽的深度一般不超过4μm;如果超过4μm,离型层不能起到良好的分离作用,转印膜无法正常进行模内转印,因此,传统触感模内转印膜的触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用以解决现有的模内转印膜的纹理浅、触感弱、PET层与下接触层之间的附着力较差且必须借助离型层来分离而导致的膜结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为逐层叠加的多层状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PET层和UV层;
[0007]所述PET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所述拉丝纹理沟槽为在所述PET层的下表面朝所述PET层的方向凹进的沟槽,所述拉丝纹理沟槽的槽内表面处设置有呈发散状的深纹拉丝纹理;
[0008]所述UV层能够充分填充并嵌入所述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PET层为机加工拉丝纹理的PET膜,所述拉丝纹理沟槽在垂直于所述PET层的下表面朝所述PET层的方向的最大槽深为8~20μm。
[0010]进一步地,所述UV层通过将液体状态的耐磨型UV胶充分填充所述PET层的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后再固化而形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还包括位于所述UV层之下的印刷层以及位于所述印刷层之下的抗冲层;
[0012]所述印刷层为一层印刷涂层;
[0013]所述抗冲层为一层抗注塑冲击涂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还包括位于所述抗冲层之下的胶层,所述胶
层为一种热熔转印胶,注塑时所述胶层热熔并粘接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与注塑成型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UV层与所述PET层之间的附着力小于所述UV层下方各相邻层之间的附着力,也小于所述胶层与所述注塑成型件之间的粘接力。
[0016]进一步地,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还包括位于所述PET层之上的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由抗静电剂涂布而成。
[0017]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18]S1、对PET层的下表面进行拉丝纹理加工,形成拉丝纹理沟槽;所述拉丝纹理沟槽为在所述PET层的下表面朝所述PET层的方向凹进的沟槽,所述拉丝纹理沟槽的槽内表面处设置有呈发散状的深纹拉丝纹理;
[0019]S2、在拉丝纹理加工处理后的所述PET层的上表面进行抗静电剂涂布;
[0020]S3、在带所述拉丝纹理沟槽的所述PET层的下表面进行UV胶涂布,使液体状态的耐磨型UV胶充分填充所述拉丝纹理沟槽,再进行固化处理,形成UV层;
[0021]S4、在所述UV层的下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0022]S5、在电晕处理后,在所述UV层的下表面印刷一层印刷层;
[0023]S6、在所述印刷层的下表面涂布抗冲层,然后熟化;
[0024]S7、在所述抗冲层的下表面涂布胶层,最终得到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
[0025]进一步地,所述拉丝纹理沟槽在垂直于所述PET层的下表面朝所述PET层的方向的最大槽深为8~20μm。
[0026]进一步地,所述UV层与所述PET层之间的附着力小于所述UV层下方各相邻层之间的附着力,也小于所述胶层与注塑成型件之间的粘接力。
[0027]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8](1)常规场景下的下方涂层与光滑的PET膜面附着差,并不能在卷膜形式的生产情况下完好的附着在PET膜上。本专利技术设计了PET层的深纹拉丝纹理沟槽的结构,使充分填充其间的已固化的UV胶层形成了无数嵌入PET层沟槽的“触手”,从而增加了固化的UV胶层与PET层之间的作用力,使固化的UV胶层能更好地“咬合”附着在PET层的膜面上。
[0029](2)PET层的深纹拉丝纹理沟槽被设计成一定的形状和尺寸使得UV层与PET层间的附着力小于UV层下方各相邻涂层间的附着力,也小于胶层与注塑件间的粘接力。因此在注塑时,PET层与UV层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分离PET层与下方涂层时必须借助的离型层的设置,从而简化了膜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0030](3)注塑时,固化的UV层与下方涂层一起转印到注塑件上,上表面携带深纹拉丝纹理的UV层位于注塑件的最上方,深纹拉丝纹理在最表面,形成较好的触感拉丝纹理效果,同时,固化的耐磨型UV胶提高了注塑件表面的耐磨性。
[0031](4)经多次试验验证,PET膜上的深纹拉丝纹理沟槽的槽深为8~20μm时,UV层形成的拉丝结构的深度也大约在7.5~19.5μm间,如此一来,在保证UV层与PET层之间有足够附着力的同时又能够较容易地分离,便于后续的模内转印注塑操作。与常规模内转印膜无触感相比,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转印到注塑件上,注塑件表面会有丰富的深纹触感拉丝纹理,
触感较强。同时,触感拉丝转印膜的生产流程大幅地减少,缩短了生产周期。与常规触感注塑产品相比,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不需要昂贵的带触感纹理的模具进行生产,成本更低廉。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抗静电层的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4]在图1中,111为抗静电层,112为PET层,113为UV层,114为印刷层,115为抗冲层,116为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为逐层叠加的多层状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PET层和UV层;所述PET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所述拉丝纹理沟槽为在所述PET层的下表面朝所述PET层的方向凹进的沟槽,所述拉丝纹理沟槽的槽内表面处设置有呈发散状的深纹拉丝纹理;所述UV层能够充分填充并嵌入所述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为机加工拉丝纹理的PET膜,所述拉丝纹理沟槽在垂直于所述PET层的下表面朝所述PET层的方向的最大槽深为8~20μ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UV层通过将液体状态的耐磨型UV胶充分填充所述PET层的若干个拉丝纹理沟槽后再固化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还包括位于所述UV层之下的印刷层以及位于所述印刷层之下的抗冲层;所述印刷层为一层印刷涂层;所述抗冲层为一层抗注塑冲击涂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还包括位于所述抗冲层之下的胶层,所述胶层为一种热熔转印胶,注塑时所述胶层热熔并粘接所述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与注塑成型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感拉丝模内转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UV层与所述PET层之间的附着力小于所述UV层下方各相邻层之间的附着力,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龙泉杨名浩申政石建行邹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