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4627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涉及边坡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边坡坡面,移出覆盖的松散土层,清除积水和杂物;S2:选择石碴,铺设在坡面上,铺设完成后振动碾细致压实;S3:依照V形在坡面上插入钢管,将钢管插入内土层内部,然后向钢管内部的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流至内土层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移出覆盖的松散土层,选择石碴铺设在坡面上,并振动碾细致压实,使得坡面的土层具备骨料的特性,更加稳定,不易松散,再加上利用钢管的固定来安装V形框架,利用V型框架容纳人造壤土,有利于构建一个个保土的单元,锁定内部的人造壤土和底部的坡面土层,避免土壤流失,防护效果更好。防护效果更好。防护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处理
,尤其涉及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开采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大量矿区的开采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愈发突出,裸露的边坡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局部小气候的恶化等次生灾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局部地区生物链的破坏。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如仅通过自然的力量恢复被破坏的植被需要40

100年的时间;因此,为快速有效地对被破坏了的边坡进行生态恢复,减少人为破坏对生态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坡面进行人工绿化。
[0003]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201810488498.9公开了“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采用两次喷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分别形成抗侵蚀固土层和人造壤土层,然而,喷播的稳固与否在于坡面的稳定性,上述技术中,采用铁丝网的作用进行稳固,铁丝网所围挡的范围有限,再加上坡面没有处理,土层仍然松散,土壤的流失仍旧比较严重,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边坡坡面,移出覆盖的松散土层,清除积水和杂物;S2:选择石碴,铺设在坡面上,铺设完成后振动碾细致压实;S3:依照V形在坡面上插入钢管,将钢管插入内土层内部,然后向钢管内部的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流至内土层内部;S4:选择V形的框架,将框架安装在钢管上,将钢管上端伸出框架,将多组框架开口朝下并切合排列为多列;S5:制备人造壤土,将人造壤土填充在每列中相邻两组框架之间;S6:制备紧固混凝土,将紧固混凝土涂覆在相邻两列框架之间缝隙处的坡面上;S7:采用无人机对人造壤土施肥和播种,然后制备秸秆草毯,将秸秆草毯固定在伸出的钢管上;S8:在边坡下坡面插入挡板,挡在最下方的框架开口处,在挡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边坡的滑坡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清理边坡坡面时,将清理、爆破、开挖得到的石块移至渣场筛选出石渣,对石渣进行破碎处理,加工为粒径580mm

600mm,然后再次进行筛选,筛选出抗压强度78MPa

82MPa,硬度大于莫氏硬度第三级,韧性大于2kg.m/cm2,天然重度大于22kN/m3的石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选择新鲜、坚硬、级配好的石碴,铺设在坡面上,控制铺设厚度为0.3m

0.4m,铺设完成后用20t的振动碾细致压实,直至石渣完全一体化融入坡面的土层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选择直径为5

6cm的韧性螺纹钢作为钢管,在插入钢管之前,对钢管的的表面采用沥青进行防锈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框架的制备流程为:采用V型模具,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填充钢筋,定型成框架,然后在框架上打孔,所打的孔契合钢管的外口径,在安装框架时,将框架的孔套在钢管上,然后在孔处填充混凝土加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造壤土的边坡生态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庆杨晓晨杨亚南孙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