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及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3081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及实施方法;通过设置由间隔排桩、压梁、填充式腰梁以及两端角点抗力桩共同形成弧形间隔桩形式挡土结构。该结构通过将桩后土压力转化成沿拱轴线上轴力,通过压梁和填充式腰梁共同将轴力传递至抗力桩,通过抗力桩和桩后被动土压力共同抵抗拱轴方向的推力,形成安全稳定的支护体系,解决常规挡土结构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安全风险高的问题。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及实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陡峭地形施工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及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基础建设向偏远山区推进,山区悬索桥锚碇、拱桥基坑工程日益增多。然而山区地形复杂陡峭,该类结构断面尺寸巨大,因此基坑开挖过程前需施作大量边坡防护工程以保证边坡稳定性。目前常见的支护结构如:重力式挡墙、锚索挡墙、加筋挡墙、抗滑桩等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其中重力式挡墙、加筋挡墙动土开挖作业量大,对边坡扰动较大,在陡峭、地质破碎风化程度高的不稳定边坡施工过程中,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锚索挡墙一般用于岩质路堑路段,面对软弱地质时无法适用;抗滑桩收坡能力较差,适用于滑坡体厚度较薄、土压力较小,且嵌岩段地基强度较高地的地段,对于陡峭地形往往需要采用超大直径抗滑桩,其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塌孔等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及实施方法。通过设置由间隔排桩、压梁、填充式腰梁以及两端角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弧形间隔排桩挡土结构,该结构由间隔排桩(1)、压梁(2)、填充式腰梁(3)以及两端角点抗力桩(4)组成;在间隔排桩(1)桩顶设置压梁(2),填充式腰梁(3)嵌入桩内与桩共同形成拱形桩板墙结构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整体呈拱形结构,失跨比1/7.7,跨度36.8m,失高4.8m;其中间隔排桩(1)共18根桩,混凝土标号为C40,桩径1m,桩间距中到中2m,桩间净距1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右端抗力桩采用三根C40钢筋混凝土桩,桩径为1m,桩间净距2m,成T形分布形成拱座;左端抗力桩采用7根C40钢筋混凝土桩,桩径为1m,受现场陡峭地形影响综合考虑挡土作用设置为“7”形拱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间隔排桩(1)桩身直径设计考虑结构拱形效应,桩基承受弯矩较小,因此桩身采用1m小直径桩,在满足受力的同时保证施工便捷和安全;考虑到基坑施工的临时性,本结构充分考虑桩间土土拱效应,采用间隔排桩布置形式,桩间设计净间距1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陡峭地形弧形间隔桩挡土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保证所有排桩共同受力同时传递顶端轴力,对排桩桩顶形成约束效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亨长李清培周咏凯伏冠西张磊陶龙周明凯陈永祥邓荣贵杨兵周育麟卢伟于志兵龚志红强永林冉师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