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225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有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按照先总后分的方式;2)脚手架平台的搭设具体为:使用材料的要求;搭设方法;对横杆的要求;锚索施工脚手架设计尺寸;连墙件的要求;剪刀撑;大横杆设置;搭设脚手架时,安装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脚手架搭拆;3)格构梁、4)抗滑桩用于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格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采取措施重点加强坑边坡支护安全、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防止高空作业的施工安全,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整体而言,多种工序穿插进行,总体部署,工程能达到标准要求,安全可靠,保障安全生产的有益效果。保障安全生产的有益效果。保障安全生产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
,特别是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例:边坡起始点位于G(17)008地块的南明河三号路K1+860里程号,止于K1+240里程号,边坡东西长约600m,南北宽约100m,边坡呈东南~西北倾向,东南高,西北低。其中,东南标高约1215m,西北侧标高约1130m,边坡相对高差85m。该边坡主要为处理007地块场地内的滑坡隐患施工,滑坡隐患施工和将来南明河三号市政道路施工可能产生的南侧边坡,该边坡因前缘施工市政道路和滑坡治理等原因,可能产生的岩质边坡高度为35

112m,因工程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高度局部达到110m。由于工程处于高陡边坡,且场地存在的老滑坡及其堆积体可能被工程诱发发生的滑坡,且本工程边坡碎石土、破碎砂岩、中风化较破碎砂岩组成,遇雨易崩解塌方,危险源较多。所以确保安全生产尤其重要,要求在施工时根据工程特点,设计优秀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采取措施重点加强坑边坡支护安全、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防止高空作业的施工安全,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0003]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需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落实各项技术施工,工程能达到标准要求,安全可靠,保障安全生产的特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按照先总后分的方式进行,即开挖时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依次分区段跳段开挖,跳段间隔为1个单元,第一批开挖顺序为第1

1、1

3、1
‑5…
单元;区段内分层开挖,自坡顶往下垂直高度依次为2m、2m、1m,按5m为一个小施工平台,10m为一个大施工平台,挖至小施工平台后,完成平台以上锚索制安与注浆,支护达到强度后,从上往下进行第二个小施工平台的开挖,施工至第二个小施工平台时,除1190m标高以上及局部1180m标高以上,需从马道往上施工格构梁锚索及完成相应的锚索张拉锁定工作后,方可开展下级平台土方开挖,其余层以一个大施工平台为竖向划分单元,需待本级马道以上至上级马道间的所有锚索张拉锁定后方可开展下一级边坡的土方开挖;在第一批次每个施工平台施工支护结构时,同步开挖1

2、1

4、1
‑6…
区段,开挖方式同一批次;开挖时需开挖成一个平台,方便停放车辆和材料;按照以上方法,依次按照步骤开挖1185m、1180m、1175m、1170m、1165m、1160m

直至开挖至设计抗滑桩桩顶标高;边坡开挖后,由推土机将已开挖的土体进行场内推土转运至边坡边缘,将土沿边坡往下自然抛滚下,土石料沿边坡自然滚落至1160m平台、局部为1150m平台,由挖掘机挖掘上车,用底卸式汽车装运拉出施工场地至弃土场;
2)脚手架平台:锚索等支护结构的施工结合开挖分段分层:分段长度100m,第一层马道分层最大高度23m,其余层马道分层高度为10m,穿插流水作业;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最高23m;脚手架施工平台的搭设,土方开挖到锚索杆标高以下500mm后,一次搭设成形搭设;所述脚手架平台的搭设具体为:2.1)搭设步骤;2.2)使用材料的要求;2.3)搭设方法;2.4)对横杆的要求;2.5)锚索施工脚手架设计尺寸;2.6)连墙件的要求;2.7)剪刀撑;2.8)大横杆设置;2.9)搭设脚手架时,安装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2.10)脚手架搭拆;3)格构梁:格构梁施工前,先按照图纸进行测量放样,确定格构梁的基础、格构梁横梁及纵梁的位置,并撒上石灰作为示意线;人工清理格构梁竖向基础、纵横梁肋基础;待基础清理完毕后,人工搭设架子,再制作安装钢筋,再对钢筋进行绑扎;钢筋制作完毕,经验收合格并签发下一步工作手续后,开展模板制安工作;模板采用普通木模板,板后用木条作为肋条支撑,同时用电钻在岩、土坡上钻孔,插入钢筋作为支撑;钢筋支撑间间隔采用木条一端钉入岩土体,另一端钉入模板肋条进行支撑,间距为0.5m;模板肋条截面规格以不小于12mm
×
60mm;模板采用三边模,即在格构底面、外立面和顶面均安装模板,在模板横梁顶部每隔5m预留一个直径为200mm的预留孔,用于观察混凝土浇入量及饱满情况;混凝土采取分层通仓浇筑,每层层高为2m,一次性将一个单元的砼层浇筑完毕;待砼浇筑终凝并达到50%的强度后,方可开展拆模作业;4)抗滑桩:场地土方开挖至1170m标高,对拟开挖抗滑桩的位置进行地表清理和场地平整,将抗滑桩按照跳桩施工的要求分批次分阶段跳桩先行进行施工,待抗滑桩南侧的土石方开挖至抗滑桩位置时,抗滑桩已达到预期强度,则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对抗滑桩进行截桩头并施工桩顶冠梁;桩顶冠梁施工完成后,采取层层剥离的方法施工桩后土石方,并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桩北侧的锚索及桩间挡土板工作;对于抗滑桩,可根据现场情况,在土石方开挖至1170m或1160m标高以后陆续实施,方法与前面所述一致。
[0006]前述的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边坡分级高度为10m~13m,每级平台宽2.0m,根据现场开挖坡面岩土结构情况,坡率原则上碎石土层按1:1.00~1:1.25坡率放坡,基岩层按1:0.75~1:1.00坡率放坡;边坡从高至低一层一层往下开挖,开挖每一水平段分级垂高不大于5m,纵向间隔分段施工,间距不大于施工间隔;开挖至水平平台标高时,须完成本级边坡支护并达到支护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级边坡开挖。
[0007]前述的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2.1)搭设步骤:搭设前准备工作

地基处理:清理松动土、石,钻孔

放纵向扫地杆、斜坡向扫地杆

逐根树立立杆:插入φ20钢筋,与纵向、斜坡向扫地杆扣牢

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或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横杆:往基岩钻孔30cm深,横杆插入

第二步横杆:往基岩钻孔30cm深,横杆插入,第二步纵杆

第三步横杆:往基岩钻孔30cm深,横杆插入,第三步纵杆

设置连墙杆

接立杆

加设剪力撑

铺脚手板

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

挂安全立网、踢脚板

最后一步安全网及踢脚板

投入使用。
[0008]前述的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2.2)对使用材料的要求:钢管:φ48
×
3.0普通钢管,有出厂合格证,外观检查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按照先总后分的方式,即开挖时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依次分区段跳段开挖;区段内分层开挖,挖至小施工平台后,完成平台以上锚索(1)制安与注浆,支护达到强度后,从上往下进行第二个小施工平台的开挖,施工至第二个小施工平台时,除1190m标高以上及局部1180m标高以上,从马道往上施工格构梁锚索(1)及完成相应的锚索(1)张拉锁定工作后,开展下级平台土方开挖,其余层以一个大施工平台为竖向划分单元,待本级马道以上至上级马道间的所有锚索(1)张拉锁定后,开展下一级边坡的土方开挖;在第一批次每个施工平台施工支护结构时,同步开挖,开挖方式同一批次;开挖时需开挖成一个平台,停放车辆和材料;2)脚手架平台:锚索(1)支护结构的施工结合开挖分段分层:分段长度100m,第一层马道分层最大高度23m,其余层马道分层高度为10m,穿插流水作业;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最高23m;脚手架施工平台的搭设,土方开挖到锚索(1)杆标高以下500mm后,一次搭设成形搭设;所述脚手架平台的搭设具体为:2.1)搭设步骤;2.2)使用材料的要求;2.3)搭设方法;2.4)对横杆(6)的要求;2.5)锚索(1)施工脚手架设计尺寸;2.6)连墙件(8)的要求;2.7)剪刀撑(9);2.8)大横杆(6)设置;2.9)搭设脚手架时,安装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2.10)脚手架搭拆;3)格构梁:格构梁施工前,测量放样,确定格构梁的基础、格构梁横梁及纵梁的位置,撒上石灰作为示意线;清理格构梁竖向基础、纵横梁肋基础;待基础清理完毕后,搭设架子,制作安装钢筋、绑扎;钢筋制作完毕,验收,开展模板制安工作;混凝土采取分层通仓浇筑,一次性将一个单元的砼层浇筑完毕;待砼浇筑终凝达到50%的强度后,开展拆模作业;4)抗滑桩:场地土方开挖至标高,对拟开挖抗滑桩的位置进行地表清理和场地平整,将抗滑桩按照跳桩施工的要求分批次分阶段跳桩先行进行施工,待抗滑桩南侧的土石方开挖至抗滑桩位置时,则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对抗滑桩进行截桩头并施工桩顶冠梁;桩顶冠梁施工完成后,采取层层剥离的方法施工桩后土石方,并施工桩北侧的锚索(1)及桩间挡土板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边坡分级高度为10m~13m,每级平台宽2.0m,坡率原则上碎石土层按1:1.00~1:1.25坡率放坡,基岩层按1:0.75~1:1.00坡率放坡;边坡从高至低一层一层往下开挖,开挖每一水平段分级垂高不大于5m,纵向间隔分段施工,间距不大于施工间隔;开挖至水平平台标高时,完成本级边坡支护并达到支护强度后进行下一级边坡开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2.1)搭设步骤:搭设前准备工作

地基处理:清理松动土、石,钻孔

放纵向扫地杆(3)、斜坡向扫地杆

逐根树立立杆(5):插入φ20钢筋,与纵向、斜坡向扫地杆扣牢

安装横向扫地杆(4),并与立杆(5)或纵向扫地杆(3)扣牢,安装第一步横杆(6):往基岩钻孔30cm深,横杆(6)插入

第二步横杆(6):往基岩钻孔30cm深,横杆(6)插入,第二步纵杆(7)

第三步横杆(6):往基岩钻孔30cm深,横杆(6)插入,第三步纵杆(7)

设置连墙杆

接立杆(5)

加设剪力撑

铺脚手板

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

挂安全立网(10)、踢脚板

最后一步安全网(11)及踢脚板

投入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中,2.3)搭设方法:对立杆(5)要求A.纵向间距1.5m,横向间距1.0m;连接采用对接扣连结,不得用直角扣件搭接;作业层满铺脚手板并设置挡脚板;接头每相邻两立杆(5)互相错开500mm以上,同一截面直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块地质隐患高边坡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2.4)对横杆(6)的要求:纵向水平杆(12),横向水平杆(13)要求平直,纵向水平杆(12)用直接头错开连接,且接头不得大于50%;纵向水平杆(12)采用对接扣件,设在立杆(5)内侧,连接不小于3根立杆(5);纵向水平杆(12)接头:相邻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巍曾令涛万守芳曹海艳胡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