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38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包括内芯管;以及套设并固定于内芯管端部的外套管;径向方向上,所述内芯管与外套管之间形成风腔;所述内芯管包括形成于内芯管侧壁上的通孔;所述外套管包括形成于外套管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孔以及形成于外套管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一出风孔位于第二出风孔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孔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孔的孔轴线由内向外向下倾斜。该流化风帽结构简单、流化性能好,可改善流化床内的气固混合强度,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可减少风帽之间相互冲刷,延长风帽使用寿命。延长风帽使用寿命。延长风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化床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

技术介绍

[0002]布风板风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流化床物料的流化质量以及流化床内的流动、燃烧及传热,进而影响到整个炉内过程。通常情况下,风帽设计需满足:(1)能均匀密集地分配气流,避免形成死区;(2)气固掺混强烈,要求风帽具有较大的动能;(3)风帽阻力适中。目前的风帽形式多样,主要有蘑菇形风帽、箭形风帽、S形猪尾巴风帽和钟罩式风帽等几种。现有的风帽主要通过风帽外套管小孔的水平射流作用来加强气固掺混与气固反应,但相邻风帽之间、以及风帽与炉膛边壁之间相互冲刷,造成严重的局部磨损问题,严重影响到锅炉的长期稳定运行。此外,锅炉仅通过风帽水平小孔进入流化风,使炉膛布风板风帽最下层小孔以下的区域存在流化死区,此处气固混合不均匀,导致燃烧不充分,存在局部高温区,一方面会出现局部高温结焦问题,另一方面,局部高温区会造成NOx与SO2排放不达标,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该流化风帽结构简单、流化性能好,可改善流化床内的气固混合强度,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可减少风帽之间相互冲刷,延长风帽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包括:
[0006]内芯管;以及
[0007]套设并固定于内芯管端部的外套管;r/>[0008]径向方向上,所述内芯管与外套管之间形成风腔;
[0009]所述内芯管包括形成于内芯管侧壁上的通孔;
[0010]所述外套管包括形成于外套管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孔以及形成于外套管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孔;
[0011]所述第一出风孔位于第二出风孔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孔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孔的孔轴线由内向外向下倾斜。
[001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内芯管的外侧壁上包括有凸台,所述凸台环绕所述内芯管;
[0013]所述凸台位于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之间;所述凸台被配置为将内芯管与外套管之间的风腔分隔为与第一出风孔对应的上环缝和与第二出风孔对应的下环缝;
[0014]所述凸台的外侧壁面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面结合固定。
[0015]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通孔包括形成于内芯管侧壁上的沿内芯管的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形成于内芯管侧壁上的沿内芯管的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二通孔;
[0016]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通孔通过上环缝与第一出风孔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通孔通过下环缝与第二出风孔对应配合。
[0017]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外套管包括有形成于外套管内壁上的台面;所述凸台与台面结合固定。
[0018]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外套管包括环绕外套管内壁一周延伸出的凸环,所述凸环的底面形成所述台面。
[0019]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外套管包括有与上环缝对应的第一结构部,以及与下环缝对应的第二结构部;第一结构部的内径小于第二结构部的内径;所述第一结构部内壁和所述第二结构部内壁之间的过渡处形成所述台面。
[0020]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内芯管还包括用以承载固定外套管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顶面与外套管焊接固定;
[0021]所述内芯管的顶端包括有固定销,所述外套管包括有供固定销插入固定的固定孔。
[002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出风孔轴线与第一通孔轴线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出风孔轴线与第二通孔轴线之间的距离为H2,H1与H2之间的关系满足:H2≤H1;
[0023]所述第一通孔孔径为D1,第二通孔孔径为D2,且D1与D2之间的关系满足:D1≤D2。
[0024]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二出风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下倾夹角为β,下倾角度β范围为30
°
~60
°

[0025]所述第一出风孔孔径为d1,第二出风孔孔径为d2,且d1与d2之间的关系满足:d1≤d2。
[0026]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一出风孔的通流总面积、上环缝折流区通流面积以及第一通孔的通流总面积之和为S1;所述第二出风孔通流总面积、下环缝折流区通流面积以及第二通孔通流总面积之和为S2;S1与S2之间满足:S1≤S2。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采用风帽二区流化的优化设计,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出风孔和由内向外向下倾斜的第二出风孔的配合,使布风板床层底部的区域充分流化,避免了床底部与墙角出现流化“死区”,使炉内的气固掺混更加强烈,使布风更均匀,强化了燃烧过程,提高了燃烧效率,具有较宽的风帽阻力设计范围,制造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而且可减少风帽之间相互冲刷,延长风帽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图2是图1中的外套管的截面图。
[0032]图3是图1中的内芯管的截面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6]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8]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4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布风板风帽流化不均,在布风板床层底部容易出现流化“死区”,同时在风帽之间存在相互冲刷磨损严重,风帽阻力偏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结合图1至图5所示,具体地所述钟罩式流化风帽包括:内芯管1;以及套设并固定于内芯管1端部的外套管2;径向方向上,所述内芯管1与外套管2之间形成风腔;所述内芯管1包括形成于内芯管1侧壁上的通孔;所述外套管2包括形成于外套管2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孔22以及形成于外套管2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孔23;所述第一出风孔22位于第二出风孔23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22的孔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孔23的孔轴线由内向外向下倾斜,从第二出风孔23喷出的气流所造成的颗粒流不会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钟罩式流化风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管;以及套设并固定于内芯管端部的外套管;径向方向上,所述内芯管与外套管之间形成风腔;所述内芯管包括形成于内芯管侧壁上的通孔;所述外套管包括形成于外套管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孔以及形成于外套管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一出风孔位于第二出风孔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孔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孔的孔轴线由内向外向下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罩式流化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的外侧壁上包括有凸台,所述凸台环绕所述内芯管;所述凸台位于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之间;所述凸台被配置为将内芯管与外套管之间的风腔分隔为与第一出风孔对应的上环缝和与第二出风孔对应的下环缝;所述凸台的外侧壁面与外套管的内侧壁面结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钟罩式流化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形成于内芯管侧壁上的沿内芯管的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形成于内芯管侧壁上的沿内芯管的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通孔通过上环缝与第一出风孔对应配合,所述第二通孔通过下环缝与第二出风孔对应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钟罩式流化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有形成于外套管内壁上的台面;所述凸台与台面结合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钟罩式流化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环绕外套管内壁一周延伸出的凸环,所述凸环的底面形成所述台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泽军祁晨浩
申请(专利权)人:毕高尼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