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模组和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04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和智能穿戴设备。其中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扬声器模组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模组外壳上设有连通后声腔与外界的泄声孔和连通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孔,出声孔设于前声腔的第一侧侧壁,扬声器单体的中心位置到与出声孔相对的第二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8.5mm,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辅助声孔,辅助声孔与前声腔的与出声孔相对的一侧连通,辅助声孔邻近泄声孔设置,辅助声孔和出声孔分别与泄声孔形成偶极子结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在解决驻波干涉的问题,同时改善漏音问题,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发声效果。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发声效果。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发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智能穿戴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和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设备上结合了声学功能。例如音频眼镜、便携式头戴等可穿戴音频设备相比于传统耳机,采用了近耳外放技术,听久了既不会听觉疲劳,又不损伤听力。
[0003]随着智能穿戴设备不断朝向轻薄化方向发展,设于智能穿戴设备中的扬声器模组多设置成侧出声结构,侧出声结构的扬声器模组工作时一部分声波不能直接从出声孔中辐射出去,该部分声波要经过扬声器模组的前声腔侧壁的反射才能从出声孔中辐射出去,此时某些频段声波的发射波与反射波相位叠加后会形成驻波,致使该频点处声压急剧减小,扬声器模组的发声灵敏度曲线在该频点附近产生深谷,严重影响了扬声器模组在该频段的发声灵敏度,影响可穿戴设备的音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和智能穿戴设备,以改善智能穿戴设备的驻波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模组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泄声孔和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孔,所述出声孔设于所述前声腔的第一侧侧壁,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中心位置到与所述出声孔相对的第二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8.5mm,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辅助声孔,所述辅助声孔与所述前声腔的与所述出声孔相对的一侧连通,所述辅助声孔邻近所述泄声孔设置,所述辅助声孔和所述出声孔分别与所述泄声孔形成偶极子结构。
[0007]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多个泄声孔,多个所述泄声孔中泄声面积最大的为主泄声孔,所述辅助声孔邻近所述主泄声孔设置。
[0008]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多个泄声孔,多个所述泄声孔的泄声面积相同,且多个所述泄声孔围绕所述辅助声孔的外周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辅助声孔与所述泄声孔处于同一表面。
[0010]可选地,所述辅助声孔通过辅助导音管与所述前声腔连通,所述泄声孔通过泄声导音管与所述后声腔连通,所述辅助导音管与所述泄声导音管在所述模组外壳内相互独立设置,所述辅助导音管和所述泄声导音管具有共用导音壁。
[0011]可选地,所述辅助声孔通过辅助导音管与所述前声腔连通,所述辅助导音管的入口端设有引出孔,所述引出孔设于所述第二侧侧壁,所述引出孔和所述出声孔分别设于所述前声腔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2]可选地,所述引出孔的开口面积与所述出声孔的开口面积的比值为1/5~1/3。
[0013]可选地,所述辅助声孔通过辅助导音管与所述前声腔连通,所述辅助导音管的形状为平直管道形状或螺旋管道形状;且/或,所述辅助导音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0014]可选地,所述模组外壳包括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所述辅助声孔通过辅助导音管与所述前声腔连通,所述辅助导音管设于所述模组下壳,其中,所述辅助导音管与所述模组下壳一体注塑成型;或,所述辅助导音管与所述模组下壳形成为分体件,所述辅助导音管与所述模组下壳粘接固定或超声焊接固定。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扬声器模组,所述扬声器模组为上述扬声器模组。
[0016]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至少包括前腔主声孔、前腔副声孔和后腔出声孔;所述前腔主声孔与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连通,所述前腔副声孔与扬声器模组的辅助声孔连通,所述后腔出声孔与扬声器模组的泄声孔连通。
[0017]可选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设备外壳,至少部分所述模组壳体形成为所述设备外壳。
[0018]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申请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位于扬声器单体的侧壁,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当声源距离前声腔的反射面(即前声腔相对出声孔的前声腔侧壁)为某些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时,发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叠加后会在前声腔内形成驻波干涉,本申请实施例在前声腔与出声孔相对的一侧设置辅助声孔,通过辅助声孔将反射波导出到扬声器模组的外侧,避免反射声波与发射声波发生驻波干涉,提高中高频段的灵敏度。且本申请实施例将辅助声孔设于临近泄声孔的位置,设辅助声孔与泄声孔形成偶极子结构,通过距离相近的偶极子结构对辐射声波进行远场频响抵消,改善扬声器模组的漏音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私密性。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扬声器模组的仿真效果示意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扬声器模组的透视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扬声器模组的外观示意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5cm自由场的频响曲线(Frequency response)对比示意图;
[002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30cm自由场的频响曲线(Frequency response)对比示意图;
[0027]图中:模组上壳11,模组下壳12,第一侧侧壁13,第二侧侧壁14,扬声器单体20,第一泄声孔30,泄声导音管310,第二泄声孔31,辅助声孔32,辅助导音管321,引出孔322,出声孔40,前声腔50,后声腔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本申请中涉及到的方位上均指扬声器单体的振动系统的方向,方位下均指扬声器单体的磁路系统的方向;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内侧均指位于模组内腔内的一侧,外侧均指位于模组内腔外的一侧。
[003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3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例如包括如图1所示的模组上壳11和模组下壳12,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20,所述扬声器单体20将扬声器模组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50和后声腔60,并参考图3和图4,模组外壳上设有连通后声腔60与外界的泄声孔(30,31)和连通前声腔50与外界的出声孔40。其中出声孔40设于前声腔50的第一侧侧壁13。
[0032]实际应用中,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模组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泄声孔和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孔设于所述前声腔的第一侧侧壁,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中心位置到与所述出声孔相对的第二侧侧壁的距离不小于8.5mm,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辅助声孔,所述辅助声孔与所述前声腔的与所述出声孔相对的一侧连通,所述辅助声孔邻近所述泄声孔设置,所述辅助声孔和所述出声孔分别与所述泄声孔形成偶极子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多个泄声孔,多个所述泄声孔中泄声面积最大的为主泄声孔,所述辅助声孔邻近所述主泄声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多个泄声孔,多个所述泄声孔的泄声面积相同,且多个所述泄声孔围绕所述辅助声孔的外周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声孔与所述泄声孔处于同一表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声孔通过辅助导音管与所述前声腔连通,所述泄声孔通过泄声导音管与所述后声腔连通,所述辅助导音管与所述泄声导音管在所述模组外壳内相互独立设置,所述辅助导音管和所述泄声导音管具有共用导音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声孔通过辅助导音管与所述前声腔连通,所述辅助导音管的入口端设有引出孔,所述引出孔设于所述第二侧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正恩郭翔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