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抗菌涤纶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86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暖抗菌涤纶布,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保暖面料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表层,表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布片朝向表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凸条,相邻凸条之间存在间隙且与表层形成保暖空间,保暖空间内设置有抗菌颗粒,相邻布片上的凸条错位分布且倾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羊毛纤维和腈纶纤维使得本面料具有优异的保暖效果。本面料具有优异的保暖效果。本面料具有优异的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暖抗菌涤纶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暖抗菌涤纶布。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0003]在现有技术中,冬季服用的服装面料,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从而使得大多数冬季的服装为了保暖效果常会带有植绒层,不便于进行清洗,导致其在穿着一段时间后容易滋生大量细菌。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暖抗菌涤纶布,能够防止衣物内部滋生大量细菌。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保暖抗菌涤纶布,包括表层,所述表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所述布片朝向表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凸条,相邻所述凸条之间存在间隙且与表层形成保暖空间,所述保暖空间内设置有抗菌颗粒,相邻所述布片上的凸条错位分布且倾斜方向相反。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连接在布片上且倾斜设置的凸条来与表层形成若干保暖空间,使得本面料的保暖效果良好,通过位于保暖空间内的抗菌颗粒使得本面料保暖效果好的同时还不易滋生细菌,适合在冬季进行穿着,由于布相邻片上的凸条错位分布且倾斜方向相反,使得若干保暖空间之间不会相互连通,能够尽可能减少本面料内部的空气流通,进一步提高保暖效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为平纹组织,若干所述布片一体成型并构成破斜纹组织,所述布片通过复合纱线一与复合纱线二编织而成,所述复合纱线一的直径大于复合纱线二的直径,所述凸条通过复合纱线一形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复合纱线一的直径大于复合纱线二的直径,使得利用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按照破斜纹组织编织而成的布片上能够形成若干凸条,用来与表层配合起到保暖的效果。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破斜纹组织为20页综且其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破斜纹组织由二十条两沉两浮的同面组织组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破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
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一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芯纱、中间纱和外包纱,所述芯纱通过氨纶纤维和棉纤维加捻而成,所述中间纱通过羊毛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外包纱通过腈纶纤维和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氨纶纤维使得本面料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很好的与穿着者的体表贴合,通过棉纤维、羊毛纤维和腈纶纤维使得本面料较为保暖,而且吸湿透湿性强,减少滋生细菌的可能性。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截面形状均呈中空状,所述腈纶纤维的截面形状呈五角形,所述涤纶纤维的截面形状呈C字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内部与外界空气的流通程度较差,从而减少本面料与外界的热交换,让起到本面料较为保暖的效果,五角形的腈纶纤维和C字形的涤纶纤维则在增强了本面料保暖效果的同时,让复合纱线一的吸湿导湿效果更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二包括内纱和螺旋缠绕在内纱上的外纱,所述内纱通过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外纱通过苎麻纤维加捻而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银纤维和苎麻纤维使得本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而且较为吸湿透气,不易滋生细菌。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通过涤纶长丝和涤纶有光特种纱编织而成。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涤纶有光特种纱使得本面料表面的光泽度高,提升本面料制成的衣物的观赏性。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通过固定连接在布片上且倾斜设置的凸条来与表层形成若干保暖空间,使得本面料的保暖效果良好,通过位于保暖空间内的抗菌颗粒使得本面料保暖效果好的同时还不易滋生细菌,适合在冬季进行穿着,由于布相邻片上的凸条错位分布且倾斜方向相反,使得若干保暖空间之间不会相互连通,能够尽可能减少本面料内部的空气流通,进一步提高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为本技术中布片的破斜纹组织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一的切面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二的切面图。
[0027]图中:1、表层;2、布片;3、凸条;4、保暖空间;5、芯纱;6、中间纱;7、外包纱;8、氨纶纤维;9、棉纤维;10、羊毛纤维;11、腈纶纤维;12、涤纶纤维;13、内纱;14、外纱;15、银纤维;16、苎麻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
[0030]该保暖抗菌涤纶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表层1,表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2,布片2朝向表层1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凸条3,相邻凸条3之间存在间隙且与表层1形成保暖空间4,保暖空间4内设置有抗菌颗粒,相邻布片2上的凸条3错位分布且倾斜方向相反。
[0031]如图3所示,表层1为平纹组织且涤纶长丝和涤纶有光特种纱编织而成,若干布片2一体成型并构成破斜纹组织,破斜纹组织为20页综且其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破斜纹组织由二十条两沉两浮的同面组织组成,破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
[0032]如图4和图5所示,布片2通过复合纱线一与复合纱线二编织而成,复合纱线一的直径大于复合纱线二的直径,凸条3通过复合纱线一形成,复合纱线一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芯纱5、中间纱6和外包纱7,芯纱5通过氨纶纤维8和棉纤维9加捻而成,中间纱6通过羊毛纤维10加捻而成,外包纱7通过腈纶纤维11和涤纶纤维12加捻而成,羊毛纤维10和棉纤维9的截面形状均呈中空状,腈纶纤维11的截面形状呈五角形,涤纶纤维12的截面形状呈C字形,复合纱线二包括内纱13和螺旋缠绕在内纱13上的外纱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暖抗菌涤纶布,包括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2),所述布片(2)朝向表层(1)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凸条(3),相邻所述凸条(3)之间存在间隙且与表层(1)形成保暖空间(4),所述保暖空间(4)内设置有抗菌颗粒,相邻所述布片(2)上的凸条(3)错位分布且倾斜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抗菌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为平纹组织,若干所述布片(2)一体成型并构成破斜纹组织,所述布片(2)通过复合纱线一与复合纱线二编织而成,所述复合纱线一的直径大于复合纱线二的直径,所述凸条(3)通过复合纱线一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暖抗菌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斜纹组织为20页综且其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破斜纹组织由二十条两沉两浮的同面组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暖抗菌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发红林琪宸袁东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林杨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