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680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纺织面料阻燃性较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表层,表层下方设置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若干布片呈一上一下交替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布片固定连接在表层的底面,相邻布片相互朝向的一端重叠设置且相邻布片重叠处的两端固定连接,布片与其两端布片的重叠处之间分别形成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聚酰亚胺纤维和维纶纤维使得本面料阻燃效果好的同时隔热效果优异,防止高温热量传导至穿着者身上。着者身上。着者身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阳离子面料是全涤面料,一般是在经向使用阳离子丝,纬向使用普通涤纶丝,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仿麻效果,会使用涤纶和阳离子两组成份纤维混纺而成,染色的时候也分别用染料,涤纶丝用普通染料,阳离子丝用阳离子染料,布面效果会有双色效应。
[0003]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场景,例如火灾现场、金属加工厂等危险易燃环境下,传统的面料织物并不具备阻燃性,在接触明火或高温后会进行燃烧,释放处大量的热量,给人体带来严重的灼伤。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能够起到防火隔热的效果,从而对穿着者进行保护。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包括表层,所述表层下方设置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若干所述布片呈一上一下交替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布片固定连接在表层的底面,相邻所述布片相互朝向的一端重叠设置且相邻布片重叠处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布片与其两端布片的重叠处之间分别形成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位于表层下方的若干布片来形成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使得本面料的阻燃效果和隔热效果得到保证,并且由于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为交替设置,使得本面料各处的阻燃隔热效果均匀,制成的衣物性能优异。<br/>[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内分别填充有阻燃颗粒和隔热颗粒,所述表层为平纹组织,所述布片为阴影斜纹组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阴影斜纹组织为20页综且其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阴影斜纹组织由五条四沉一浮的纬面组织、五条三沉二浮的纬面组织、五条二沉三浮的经面组织和五条一沉四浮的经面组织组成。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阴影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阻燃颗粒和隔热颗粒来进一步增强本面料的防火隔热效果,由于布片为阴影斜纹组织,使得布片顶面一侧的经浮线较多,另一侧的纬浮线较多。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片通过阻燃纱线和隔热纱线编织而成,所述阻燃纱线包括芯纱一和螺旋缠绕在芯纱一外周壁上的外层纱一,所述芯纱一通过芳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外层纱一通过阻燃涤纶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加捻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阻燃纱线和隔热纱线使得布片顶面一侧的阻燃效果好,顶面另一侧的隔热效果好,能够让相邻布片形成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并通过芳纶纤维、阻燃涤纶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使得阻燃空间处的布片既不会在空气中燃烧,也不助燃,有自熄性,能够起到优异的阻燃效果。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纱线包括芯纱二和螺旋缠绕在芯纱二外周壁上的外层纱二,所述芯纱二通过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聚四氟乙烯纤维和截面形状呈哑铃形的蚕丝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外层纱二通过维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维纶纤维为中空异形截面纤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聚四氟乙烯纤维、蚕丝纤维和维纶纤维导热性差的特点使得外界的高温不易传到本面料内部,能够避免穿着者被烫伤,并且由于这三种纤维的截面形状分别为C字形、哑铃形和中空状,使得布片的隔热性能进一步被增强。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通过涤纶低弹丝和阳离子涤纶丝编织而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涤纶低弹丝使得表层膨松性高、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光泽柔和,通过阳离子涤纶丝使得表层能够呈现双色效果,具有良好的观感。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位于表层下方的若干布片来形成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使得本面料的阻燃效果和隔热效果得到保证,并且由于阻燃空间和隔热空间为交替设置,使得本面料各处的阻燃隔热效果均匀,制成的衣物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布片的阴影斜纹组织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阻燃纱线的切面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隔热纱线的切面图。
[0024]图中:1、表层;2、布片;3、阻燃空间;4、隔热空间;5、阻燃颗粒;6、隔热颗粒;7、芯纱一;8、外层纱一;9、芳纶纤维;10、阻燃涤纶纤维;11、聚酰亚胺纤维;12、芯纱二;13、外层纱二;14、聚四氟乙烯纤维;15、蚕丝纤维;16、维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
[0027]该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表层1,表层1下方设置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2,若干布片2呈一上一下交替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布片2固定连接在表层1的底面,相邻布片2相互朝向的一端重叠设置且相邻布片2重叠处的两端固定连接,布片2与其两端布片2的重叠处之间分别形成阻燃空间3和隔热空间4,阻燃空间3和隔热空间4内分别填充有阻燃颗粒5和隔热颗粒6。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表层1为平纹组织,表层1通过涤纶低弹丝和阳离子涤纶丝编织而成,布片2为阴影斜纹组织,阴影斜纹组织为20页综且其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阴影斜纹组织由五条四沉一浮的纬面组织、五条三沉二浮的纬面组织、五条二沉三浮的经面组织和五条一沉四浮的经面组织组成,阴影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浮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浮浮。
[0029]如图3和图4所示,布片2通过阻燃纱线和隔热纱线编织而成,阻燃纱线包括芯纱一7和螺旋缠绕在芯纱一7外周壁上的外层纱一8,芯纱一7通过芳纶纤维9加捻而成,外层纱一8通过阻燃涤纶纤维10和聚酰亚胺纤维11加捻而成,隔热纱线包括芯纱二12和螺旋缠绕在芯纱二12外周壁上的外层纱二13,芯纱二12通过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聚四氟乙烯纤维14和截面形状呈哑铃形的蚕丝纤维15加捻而成,外层纱二13通过维纶纤维16加捻而成,维纶纤维16为中空异形截面纤维。
[0030]当本面料制成的衣物被穿着时,由于布片2为阴影斜纹组织且布片2通过阻燃纱线和隔热纱线编织而成,使得布片2的顶面一侧阻燃纱线较多,另一侧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包括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下方设置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布片(2),若干所述布片(2)呈一上一下交替设置且位于上方的布片(2)固定连接在表层(1)的底面,相邻所述布片(2)相互朝向的一端重叠设置且相邻布片(2)重叠处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布片(2)与其两端布片(2)的重叠处之间分别形成阻燃空间(3)和隔热空间(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空间(3)和隔热空间(4)内分别填充有阻燃颗粒(5)和隔热颗粒(6),所述表层(1)为平纹组织,所述布片(2)为阴影斜纹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影斜纹组织为20页综且其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阴影斜纹组织由五条四沉一浮的纬面组织、五条三沉二浮的纬面组织、五条二沉三浮的经面组织和五条一沉四浮的经面组织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阳离子阻燃隔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影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沉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林发红林琪宸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林杨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