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和雨水污水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384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和雨水污水排水系统,井体内设有隔板,以将井体内部空间在横向上分为排水室和安装室;安装室侧壁设有供污水管穿过的让位孔、用于与下游雨水管连通的下连通孔,排水室侧壁贯穿设有用于与上游雨水管连通的上连通孔;连通管安装于安装室内,位于污水管外侧,一端与排水室连通,另一端用于与下连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交叉井内设置有连通管,无需降低污水管网,污水管贯穿雨水污水交叉井,污水可以重力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无需设置生活排水泵站,减少能耗及维护成本。连通管和污水管安装于安装室内,可避免雨水中的杂质在污水管底部聚集,以免清理麻烦。以免清理麻烦。以免清理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和雨水污水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和雨水污水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大力推进基础建设包含城市新小区、市政道路、大型公共建筑、新农村小区。小区生活排水与雨水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小区生活排水管的布置应根据小区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按管线短、埋深小、尽可能自流排出的原则确定。当生活排水管道不能以重力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时,应设置生活排水泵站。
[0003]雨水与污水管敷设是无法避免交叉,当雨水与污水交叉碰撞时,常规做法为降低污水管网至雨水管网管底,降低污水管网导致无法重力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增加生活排水泵站,增加了维护检修及运行成本。另外种常规做法,污水管直接穿雨水井体,雨水井体下沉污水管管径的高度,道路杂物、部分树叶及杂物泥沙沉积雨水井体底,过水断面积减少,工人清理麻烦,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和雨水污水排水系统。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包括:
[0006]井体,所述井体内设有隔板,以将所述井体内部空间在横向上分为排水室和安装室;所述安装室侧壁设有供污水管穿过的让位孔、用于与下游雨水管连通的下连通孔,所述排水室侧壁贯穿设有用于与上游雨水管连通的上连通孔;以及,
[0007]连通管,安装于所述安装室内,位于污水管外侧,一端与所述排水室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下连通孔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室底壁位于所述让位孔下方,所述连通管呈弯曲状设置,且位于所述污水管下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底部填充有填充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室内设有溢流墙,以使所述排水室呈倒U形设置,所述溢流墙两侧分别为蓄水腔和排水腔,所述上连通孔设于所述蓄水腔侧壁,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所述溢流墙贯穿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位于所述蓄水腔底壁上方以使所述蓄水腔底部形成沉积槽;所述过水口对应设置有过滤结构,用以对流经所述过水口的物质进行过滤,所述上连通孔的过水断面面积大于所述过水口处的过水断面面积。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清理盒,所述清理盒开口朝上且与所述沉积槽相适配,所述清理盒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沉积槽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清理盒靠近所述过水口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过水口相对的第一过滤网,形成所述过滤结构;和/或,
[0013]所述清理盒连接有竖向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井体井口。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安装于所述过水口处,形成所述过滤结构;和/或,
[0015]所述过水口位于所述连通管以上;和/或,
[0016]所述排水腔底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室内,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排水腔底壁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井体井口安装有防坠板;和/或,
[0018]所述井体井口安装有人孔检修盖板。
[0019]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雨水污水排水系统,包括:
[0020]交叉井,如上所述的雨水污水交叉井;
[0021]上游雨水管,与所述上连通孔连通;
[0022]下游雨水管,与所述下连通孔连通;以及,
[0023]污水管,穿过所述让位孔安装于所述井体。
[0024]进一步地,所述上游雨水管、下游雨水管、污水管高度一致;和/或,
[0025]还包括上游雨水管网,所述上游雨水管网与所述上游雨水管连通,所述溢流墙顶标高为所述上游雨水管网管顶标高以上。
[002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雨水进入上游雨水管,流入排水室,待排水室内雨水水位高于连通管时,雨水通过连通管排入下游雨水管。通过在交叉井内设置有连通管,无需降低污水管网,污水管贯穿雨水污水交叉井,污水可以重力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无需设置生活排水泵站,减少能耗及维护成本。连通管和污水管安装于安装室内,可避免雨水中的杂质在污水管底部聚集,以免清理麻烦。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雨水污水交叉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

A

剖面图;
[0029]图3是图2中清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井体1、安装室1a、蓄水腔1b、排水腔1c、沉积槽1d、隔板2、下游雨水管3、上游雨水管4、连通管5、污水管6、填充层7、溢流墙8、过水口8a、清理盒9、第一过滤网10、连接杆11、加强杆12、把手13、防坠板14、人孔检修盖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32]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包括井体1和连通管5。
[0033]井体1内设有隔板2,以将所述井体1内部空间在横向上分为排水室和安装室1a;所述安装室1a侧壁设有供所述污水管6穿过的让位孔、用于与下游雨水管3连通的下连通孔,所述排水室侧壁贯穿设有用于与上游雨水管4连通的上连通孔;连通管5安装于所述安装室1a内,位于污水管6外侧,一端与所述排水室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下连通孔连通。
[0034]雨水进入上游雨水管4,流入排水室,待排水室内雨水水位高于连通管 5时,雨水通过连通管5排入下游雨水管3。通过在交叉井内设置有连通管 5,无需降低污水管网,污水管6贯穿雨水污水交叉井,污水可以重力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无需设置生活排水泵站,减少能耗及维护成本。连通管5和污水管6安装于安装室1a内,可避免雨水中的杂质在污水管6底部聚集,以免清理麻烦。
[0035]所述安装室1a底壁位于所述让位孔下方,所述连通管5呈下凹状设置,且位于所述污水管6下侧,使得排水室内的雨水可顺利地排至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底部填充有填充层7,填充层7可为素土细砂、混凝土等,可对连通管5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水流的强冲击作用影响连通管5的连接强度。
[0036]所述排水室内设有溢流墙8,以使所述排水室呈倒U形设置,所述溢流墙8两侧分别为蓄水腔1b和排水腔1c,所述上连通孔设于所述蓄水腔 1b侧壁,所述连通管5与所述排水腔1c连通,所述溢流墙8贯穿设有过水口8a,所述过水口8a位于所述蓄水腔1b底壁上方以使所述蓄水腔1b底部形成沉积槽1d;所述过水口8a对应设置有过滤结构,用以对流经所述过水口8a的物质进行过滤,所述上连通孔的过水断面面积大于所述过水口8a 处的过水断面面积。
[0037]雨水水位上升至上游雨水管4管底时,雨水经过过滤结构的过滤通过过水口8a流入连通管5,可将雨水中的杂物过滤出,避免杂物、泥土等残渣进入连通管5,对连通管5造成堵塞。所述上连通孔的过水断面面积大于所述过水口8a处的过水断面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污水交叉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设有隔板,以将所述井体内部空间在横向上分为排水室和安装室;所述安装室侧壁设有供污水管穿过的让位孔、用于与下游雨水管连通的下连通孔,所述排水室侧壁贯穿设有用于与上游雨水管连通的上连通孔;以及,连通管,安装于所述安装室内,位于污水管外侧,一端与所述排水室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下连通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污水交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室底壁位于所述让位孔下方,所述连通管呈弯曲状设置,且位于所述污水管下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污水交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底部填充有填充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污水交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室内设有溢流墙,以使所述排水室呈倒U形设置,所述溢流墙两侧分别为蓄水腔和排水腔,所述上连通孔设于所述蓄水腔侧壁,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所述溢流墙贯穿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位于所述蓄水腔底壁上方以使所述蓄水腔底部形成沉积槽;所述过水口对应设置有过滤结构,用以对流经所述过水口的物质进行过滤,所述上连通孔的过水断面面积大于所述过水口处的过水断面面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污水交叉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理盒,所述清理盒开口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华郑凡苟潇祝嘉杨夏娟张之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