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模块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80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模块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纵梁以及四根用于连接四根纵梁的连板,纵梁包括一体成型的彼此垂直设置的两块梁板,两梁板之间形成“Π”型的条形凹槽,两纵梁的条形凹槽的开口彼此正对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每根连板的下方与之平行地安装有端子底板,第一板体水平设置且其自由端一侧竖直朝下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连接耳板,第一板体的另一端、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顺次收尾一体相接,连接耳板和第四板体均竖直地贴合在条形凹槽的同一个侧壁上并与之牢固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铆接或焊接。本配电模块框架安装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结构稳定可靠。结构稳定可靠。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模块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机架式精密配电模块安装
,具体为一种配电模块框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架式精密配电模块结构件的安装中,经常需要用到配电模块框架来作为安装载体,现有的配电模块框架根据实际需要具有各式各样的结构,但均应满足安装时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且尽量具有更强的安装适应性,提供更多的安装部位以供配电模块的灵活配置、安装,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设计更多的可供选择的配电模块框架来适应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模块框架,以更好地满足结构稳定,强度较高,安装适应性更强的工作需求,为现有精密配电模块的安装提供了又一极佳选择。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模块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纵梁以及四根用于连接四根纵梁的连板,所述连板固接于纵梁的顶端,纵梁包括一体成型的彼此垂直设置的两块梁板,两梁板之间形成一个“Π”型的条形凹槽,两纵梁的所述条形凹槽的开口彼此正对设置,且两所述梁板形成的直角内侧区域朝配电模块框架内侧设置;并在左右两侧的每根连板的下方与之平行地安装有端子底板,所述端子底板采用一块钢板折弯而成,通过折弯工艺形成了具有五段板体的斗状结构,其中,第一板体水平设置且其自由端一侧竖直朝下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连接耳板,第一板体的另一端、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顺次收尾一体相接,且除了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围成的夹角为直角之外,其余板体两两围成的夹角均为钝角,第五板体与第一板体彼此平行,所述连接耳板和第四板体均竖直地贴合在所述条形凹槽的同一个侧壁上并与之螺栓连接。
[0007]具体而言,在第二板体上还设有若干矩形穿孔,每个矩形穿孔的长边上还朝矩形孔内所在平面凸出地具有两个限位条,该限位条呈T型结构,每个限位条包括一个矩形板和一个条形板,矩形板位于条形板的端部并与之一体相接。
[0008]端子底板高度200mm~500mm,宽度100mm~200mm,深度30mm~60mm。
[0009]前后两根连板下方还安装有铜排空开支架,所述铜排空开支架采用条形的金属板折弯而成,其上下两侧边缘均朝配电模块框架内侧折弯90度,且上部折弯的部分宽度小于下部折弯的部分的宽度,铜排空开支架竖直部分的表面的左右两端各冲压有一个U型结构的凹槽,每个凹槽冲压时均是朝配电模块框架的外侧凸出,且两个凹槽的U型结构的开口端彼此背离。
[0010]两彼此相对的所述铜排空开支架的下部折弯的部分通过两根平行间隔布置的横
梁连接,所述横梁的横截面为Γ型的钩状结构,在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还开设有若干扎线孔,且与扎线孔所排成直线上还平行地具有一道条形压槽,所述条形压槽朝上挤压而成。
[0011]两所述横梁之间的上方间隔、平行地布置有一对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铜排空开支架的上部折弯的部分,且沿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结构与所述条形压槽一致的沟槽。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模块框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模块框架内部安装的电气配件密集,种类多、质量大,能满足电气安全规范,可保证在框架外形尺寸受限的情况下内部可用空间足够大,框架本身占用空间尽量最小化,同时保证了框架结构强度、抗变形性能、安装连接能力和外形规整,利于批量装配、使用操作和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端子底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

4为端子底板立体结构图;
[0017]图5为纵梁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6为横梁和固定板的安装结构图;
[0019]图7

8为铜排空开支架结构图。
[0020]图中:纵梁1、端子底板2、连板3、铜排空开支架4、横梁5、固定板6、U型结构的凹槽7、连接耳板8、第一板体9、第二板体10、限位条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第五板体14、条形凹槽15、第一梁板16、第二梁板17、条形压槽18、稳定加强筋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配电模块框架,其采用若干型材可拆卸固定连接而成,这些型材主要用于配电模块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搭建,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纵梁1以及四根用于连接四根纵梁1的连板3,四根纵梁1可以立于在地面上,用于支撑起整个配电模块框架。而连板3固接于纵梁1的顶端,形成一个矩形的框架结构,本实施例的纵梁1包括一体成型的彼此垂直设置的两块梁板,亦即图5所示的第一梁板16和第二梁板17,这两梁板在折弯后彼此之间形成一个“Π”型的条形凹槽15,且在组成本配电模块框架时,两纵梁1的所述条形凹槽15的开口彼此正对设置,且两所述梁板形成的直角内侧区域朝配电模块框架内侧设置,即两梁板朝配电模块框架内侧一侧所在平面垂直相交能围成上述直角内侧区域。与此同时,在左右两侧的每根连板3的下方与之平行地安装有端子底板2,如图2

4所示,端子底板2采用一块钢板折弯而成,通过折弯工艺形成了具有五段板体的斗状结构,其中,详见图3,第一板体9水平设置且其自由端一侧竖直朝下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连
接耳板8,第一板体9的另一端、第二板体10、第三板体12 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顺次收尾一体相接,且除了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围成的夹角为直角之外,其余板体两两围成的夹角均为钝角,第五板体14与第一板体9彼此平行,所述连接耳板8和第四板体13均竖直地贴合在所述条形凹槽15的同一个侧壁上并与之螺栓连接。为了提高性能,继续参阅图3,在第二板体10上还设有若干矩形穿孔,每个矩形穿孔的长边上还朝矩形孔内所在平面凸出地具有两个限位条11,该限位条11呈T型结构,每个限位条11包括一个矩形板和一个条形板,矩形板位于条形板的端部并与之一体相接。该端子底板2在与框架连接后也构成框架组成部分,显著提高框架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其可以用于安装固定35mm标准导轨和导轨接线端子、断路器等电气配件,在其表面可以设置线缆捆扎位置,利于线缆管理,保持合适弯曲度,防止伸缩变形导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在相应的板体上,例如第四板体13上设有线缆路径管理标签区,使线缆路径管理简洁、清晰,且可以简化产品模块装配流程,提高产品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具体尺寸加工宜端子底板2高度200mm~500mm,宽度100mm~200mm,深度30mm~60mm。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模块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纵梁以及四根用于连接四根纵梁的连板,所述连板固接于纵梁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一体成型的彼此垂直设置的两块梁板,两梁板之间形成一个“Π”型的条形凹槽,两纵梁的所述条形凹槽的开口彼此正对设置,且两所述梁板形成的直角内侧区域朝配电模块框架内侧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每根连板的下方与之平行地安装有端子底板,所述端子底板采用一块钢板折弯而成,通过折弯工艺形成了具有五段板体的斗状结构,其中,第一板体水平设置且其自由端一侧竖直朝下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连接耳板,第一板体的另一端、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顺次收尾一体相接,且除了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围成的夹角为直角之外,其余板体两两围成的夹角均为钝角,第五板体与第一板体彼此平行,所述连接耳板和第四板体均竖直地贴合在所述条形凹槽的同一个侧壁上并与之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模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上还设有若干矩形穿孔,每个矩形穿孔的长边上还朝矩形孔内所在平面凸出地具有两个限位条,该限位条呈T型结构,每个限位条包括一个矩形板和一个条形板,矩形板位于条形板的端部并与之一体相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代明
申请(专利权)人:信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