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输入模块及配电输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52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输入模块及配电输入设备,其中纵梁采用呈“Π”型的槽钢将其一侧板的其中一部分朝凹槽外侧折弯90度而成;横梁和立柱的横截面均呈L型的钩状结构;上下布置的每对纵梁之间还固接有与之垂直的一根结构与立柱一致的副柱,两副柱之间固接有与横梁平行的输入绝缘子支架;主体框架的其中一侧端面上覆盖地固接有输入模块面板,该输入模块面板的内侧固接有输入断路器底板,该输入断路器底板包括∟型的本体,本体的两相对侧边朝绝缘子支架一侧折弯有连接耳板,两连接耳板紧贴固定在两竖直设置的立板上,两立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布置的每对纵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输入模块的整体模块化快速安装,利于用户维护使用。维护使用。维护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输入模块及配电输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配电输入模块及配电输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配电设施中,其输入模块不能较好地灵活匹配安装,各个元器件在安装时需要分别单独安装,因此安装效率较低,安装维护也不便,难以快速而合理地集中配置在一起,具体安装时,若是其中一个元件安装失误,则可能影响到整个输入模块的安装进程,尤其是部分零散的元器件在安装时经常会出现干涉,更加增加了输入模块安装时的困难,使得整个安装工作步骤繁杂,而通常对于配电设计最清楚的是设计人员,若是一般安装工人,则无疑增加了其现场安装配电设备的难度,若是需要检修则需要打开柜门,在柜体内进行检修更换,也极为不便,会大大消耗作业人员的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配电输入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场配电安装时,输入模块的各个零部件需要一一分别安装在柜体内而导致的安装、维护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配电输入模块,包括主体框架,包括至少四根纵梁、四根横梁和四根立柱,纵梁之间、横梁之间以及立柱之间各自平行,以使得所述主体框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纵梁采用呈“Π”型的槽钢将其一侧板的其中一部分朝凹槽外侧折弯90度而成,以使得折弯而成的纵梁保持有“Π”型的凹槽;所述横梁和立柱的横截面均呈L型的钩状结构,以使得横梁也具有一个“Π”型的沟槽;上下布置的每对纵梁之间还固接有与之垂直的一根结构与所述立柱一致的副柱,两所述副柱之间固接有与所述横梁平行的输入绝缘子支架;
[0005]所述主体框架的其中一侧端面上覆盖地固接有输入模块面板,该输入模块面板的内侧固接有输入断路器底板,该输入断路器底板包括∟型的本体,本体的两相对侧边朝所述绝缘子支架一侧折弯有连接耳板,两所述连接耳板紧贴固定在两竖直设置的立板上,两立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布置的每对纵梁之间,所述本体背离所述绝缘子支架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输入断路器,且输入断路器的开关按钮穿过所述模块面板后伸出;所述输入断路器和所述绝缘子支架之间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母排。
[0006]其中,纵梁、横梁和立柱以及副柱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0007]所述绝缘子支架包括直角角钢状的支撑条板,以及一体式连接在支撑条板两端的连接条,连接条与支撑条板垂直,且连接条紧贴所述副柱而固定设置,支撑条板的顶面设有一排供第一母排连接的第一绝缘柱。
[0008]所述第一母排包括四段,第一段和第三段均与所述纵梁平行,第二段用于连接第一段和第三段且与之所呈夹角均为钝角,第四段与第三段垂直且竖直朝上设置,其中,第一
段与所述输入断路器连接,第三段与所述第一绝缘柱连接。
[0009]所述本体的底部固接有若干个第二绝缘柱,所述第二绝缘柱上连接有断路器输出母排,断路器输出母排呈∟型的条板结构,断路器输出母排与纵梁平行的一段固接在第二绝缘柱上且与所述输入断路器连接。
[0010]所述立板呈L型的钩状结构,以使得横梁也具有一个“Π”型的沟槽,立板两端分别固接在纵梁的直角内侧。
[0011]紧靠所述输入模块面板处设有一根与横梁平行的导轨板,该导轨板采用矩形钢板的两侧长边的中间部分朝所述绝缘子支架一侧折弯延伸为槽钢结构而成,且导轨板正对输入模块面板的一侧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对平行的加强筋槽,所述加强筋槽横截面呈U型,所述加强筋槽所在的一侧固接有防雷器和后备保护开关。防雷器和后备保护开关的操作按钮均能穿过输入模块面板而伸出。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电输入设备,包括柜体,在所述柜体内安装有配电输入模块。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输入模块科学合理地布置在一个特制的主体框架内,其结构科学合理,直接将输入模块形成的预装整体部件直接安装在相应的柜体或者配电箱内,就能将整个输入模块很好地布设在一个金属框架内,实现了高效而精简的模块化电气设计安装,相应元件预先集中安装在主体框架内形成一个预制模块结构,能满足电气安全规范,安装人员不需要再对输入模块各个元器件进行校对安装,直接整体地将本输入模块嵌入到相应的柜体中即可,安装维护效率提加高,尤其是本主体框架的本身占用空间已经尽量最小化,同时保证了输入模块的安装框架的结构强度、抗变形性能,利于批量地快速装配、生产和使用,且本技术可以在出厂时实现预装,整体转运至现场,一般工人也可以实现准确快速地安装,无疑会大大便于用户的后续维护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配电输出模块的一种具体立体结构图;
[0014]图2

3为图1所示结构的拆分结构图;
[0015]图4为输入模块面板示意图;
[0016]图5为立柱的一种结构图;
[0017]图6为导轨板的一种结构图;
[0018]图7为绝缘子支撑架的一种结构图;
[0019]图8为立柱的一种结构图;
[0020]图9为一种配电输入设备的透视结构图;
[0021]图10为一种配电输入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11为配电输入设备内部的配电输入模块的安装结构放大图。
[0023]其中,纵梁1、横梁2、立柱3、副柱4、绝缘子支架5、连接条6、输入断路器底板7、输入模块面板8、输入断路器9、立板10、第一母排11、第一绝缘柱12、断路器输出母排13、第二绝缘柱14、第四段15、支撑条板16、导轨板17、防雷器和后备保护开关18、柜体19、支撑杆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5]本实施例具体提出了一种配电输入模块,请参阅图1

3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一个主体框架,这个主体框架呈立方体结构,即可以呈长方体结构,包括至少四根纵梁1、四根横梁2和四根立柱3,纵梁1之间、横梁2之间以及立柱3之间各自平行,以使得所述主体框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纵梁1采用呈“Π”型的槽钢将其一侧板的其中一部分朝凹槽外侧折弯90度而成,以使得折弯而成的纵梁1保持有“Π”型的凹槽,在冲压加工时可以是直接采用L型的冲压头直接下压冲制,易于制造,结构强度高,又便于安装,可以灵活地安装相应构件。而对于横梁2和立柱3的结构,则其横截面均呈L型的钩状结构,以使得横梁2也具有一个“Π”型的沟槽,以立柱3为例,其立体结构如图5所示。与此同时,本实施在上下布置的每对纵梁1之间,还固接有与之垂直的一根结构与所述立柱3一致的副柱4,其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且两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配电输入模块,包括主体框架,包括至少四根纵梁、四根横梁和四根立柱,纵梁之间、横梁之间以及立柱之间各自平行,以使得所述主体框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采用呈“Π”型的槽钢将其一侧板的其中一部分朝凹槽外侧折弯90度而成,以使得折弯而成的纵梁保持有“Π”型的凹槽;所述横梁和立柱的横截面均呈L型的钩状结构,以使得横梁也具有一个“Π”型的沟槽;上下布置的每对纵梁之间还固接有与之垂直的一根结构与所述立柱一致的副柱,两所述副柱之间固接有与所述横梁平行的输入绝缘子支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其中一侧端面上覆盖地固接有输入模块面板,该输入模块面板的内侧固接有输入断路器底板,该输入断路器底板包括∟型的本体,本体的两相对侧边朝所述绝缘子支架一侧折弯有连接耳板,两所述连接耳板紧贴固定在两竖直设置的立板上,两立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布置的每对纵梁之间,所述本体背离所述绝缘子支架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输入断路器,且输入断路器的开关按钮穿过所述模块面板后伸出;所述输入断路器和所述绝缘子支架之间连接有若干根第一母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输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横梁和立柱以及副柱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输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支架包括直角角钢状的支撑条板,以及一体式连接在支撑条板两端的连接条,连接条与支撑条板垂直,且连接条紧贴所述副柱而固定设置,支撑条板的顶面设有一排供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代明
申请(专利权)人:信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