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78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属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预制部件、第二预制部件、第一绞线、第二绞线、第三绞线和第四绞线,所述第一预制部件包括第一衬砌分块和第二衬砌分块,所述第一衬砌分块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顶侧凹槽和第一底侧凹槽;所述第二衬砌分块包括第二框架、第二顶侧凹槽和第二底侧凹槽,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一框架相卡接;所述第二预制部件包括第三衬砌分块和第四衬砌分块,所述第三衬砌分块包括第三框架、第三顶侧凹槽和第三底侧凹槽,第三顶侧凹槽和第一顶侧凹槽相对齐,第三底侧凹槽和第一底侧凹槽相对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施工效率高,降低资源浪费,便于明挖法的现场施工的技术效果。工的技术效果。工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结构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体现在隧道工程的修建。在城市隧道工程的施工中有盾构法、矿山法、明挖法三种方法,各类方法均有其特点及适用条件。由于城市地下复杂环境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需要使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工程。
[0003]目前,在现有的地下结构工程技术中,通常是采用现浇方式进行施工,现浇衬砌需要进行现场支模。但是,采用现浇方式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等待龄期才可以进行拆模工序,使得工期较长,施工效率低。同时,现场混凝土浇筑会对隧道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需要耗费大量的混泥土,易造成资源浪费,现场进行支模的工序繁杂会使得施工管理难度大,不便于明挖法的现场施工。
[0004]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地下结构工程技术中,存在着施工效率低,易造成资源浪费,不便于明挖法的现场施工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施工效率低,易造成资源浪费,不便于明挖法的现场施工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第一预制部件、第二预制部件、第一绞线、第二绞线、第三绞线和第四绞线,所述第一预制部件包括第一衬砌分块和第二衬砌分块,所述第一衬砌分块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顶侧凹槽和第一底侧凹槽;所述第二衬砌分块包括第二框架、第二顶侧凹槽和第二底侧凹槽,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一框架相卡接;所述第二预制部件包括第三衬砌分块和第四衬砌分块,所述第三衬砌分块包括第三框架、第三顶侧凹槽和第三底侧凹槽,所述第三顶侧凹槽和所述第一顶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三底侧凹槽和所述第一底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四衬砌分块包括第四框架、第四顶侧凹槽和第四底侧凹槽,所述第四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相卡接,所述第四顶侧凹槽和所述第二顶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四底侧凹槽和所述第二底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一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顶侧凹槽和所述第三顶侧凹槽,所述第二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底侧凹槽和所述第三底侧凹槽,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所述第三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顶侧凹槽和所述第四顶侧凹槽,所述第四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底侧凹槽和所述第四底侧凹槽,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设置有第一凸榫;所述第二框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榫相匹配的第一凹榫,所述第二框架通过所述第一凹榫和所述第一凸榫相卡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框架设置有第二凸榫;所述第四框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榫相匹配的第二凹榫,所述第四框架通过所述第二凹榫和所述第二凸榫相卡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一右侧凹槽;所述第二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一左侧凹槽;所述第三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二右侧凹槽;所述第四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二左侧凹槽;所述结构还包括:第五绞线,所述第五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右侧凹槽、所述第二右侧凹槽、所述第二左侧凹槽和所述第一左侧凹槽,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三框架、所述第四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砌分块还包括多个第一吊环,所述第二衬砌分块还包括多个第二吊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衬砌分块还包括多个第三吊环,所述第四衬砌分块还包括多个第四吊环。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三凸榫;所述第三衬砌分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凸榫相匹配的第三凹榫,所述第三衬砌分块通过所述第三凹榫和所述第三凸榫相卡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砌分块还包括第四凸榫;所述第四衬砌分块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凸榫相匹配的第四凹榫,所述第四衬砌分块通过所述第四凹榫和所述第四凸榫相卡接。
[0014]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框架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第三框架;于所述第二框架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第四框架;于所述第三框架设置有第三凹槽;于所述第四框架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预制部件还包括:第一防水条和第二防水条,所述第一防水条嵌入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防水条嵌入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预制部件还包括:第三防水条和第四防水条,所述第三防水条嵌入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四防水条嵌入所述第四凹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框架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预制部件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三框架设置第三螺纹孔;所述第四框架设置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预制部件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通过第一预制部件中第二衬砌分块的第二框架和第一衬砌分块的第一框架相互卡接,第二预制部件中第三衬砌分块的第三顶侧凹槽和第一衬砌分块的第一顶侧凹槽相互对齐,第三衬砌分块的第三底侧凹槽和第一底侧凹槽相互对齐,第四衬砌分块的第四框架和第三框架相互卡接,第四顶侧凹槽和第二顶侧凹槽相互对齐,第四底侧凹槽和第二底侧凹槽相互对齐。第一绞线依次贯穿第一顶侧凹槽和第三顶侧凹槽,第二绞线依次贯穿第一底侧凹槽和第三底侧凹槽,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固定连接。第三绞线依次贯穿第二顶侧凹槽和第四顶侧凹槽,第四绞线依次贯穿第二底侧凹槽和第四底侧凹槽,使得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固定连接。这样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工程中,将在工厂预制完毕的第一预制部件和第二预制部件输送至隧道施工现场后,吊装第一预制部件和第二预制部件至明挖隧道内拼装成环来形成环形衬砌,再将下一个第一预制部件和第二预制部件与上一环衬砌进行拼装,实现
若干环形的循环拼装。继而不需要现场混凝土浇筑,能够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资源浪费,便于明挖法的现场施工。从而达到施工效率高,降低资源浪费,便于明挖法的现场施工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中第一预制部件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中第二预制部件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中第一预制部件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第一预制部件、第二预制部件、第一绞线、第二绞线、第三绞线和第四绞线,所述第一预制部件包括第一衬砌分块和第二衬砌分块,所述第一衬砌分块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顶侧凹槽和第一底侧凹槽;所述第二衬砌分块包括第二框架、第二顶侧凹槽和第二底侧凹槽,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一框架相卡接;所述第二预制部件包括第三衬砌分块和第四衬砌分块,所述第三衬砌分块包括第三框架、第三顶侧凹槽和第三底侧凹槽,所述第三顶侧凹槽和所述第一顶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三底侧凹槽和所述第一底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四衬砌分块包括第四框架、第四顶侧凹槽和第四底侧凹槽,所述第四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相卡接,所述第四顶侧凹槽和所述第二顶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四底侧凹槽和所述第二底侧凹槽相对齐;所述第一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顶侧凹槽和所述第三顶侧凹槽,所述第二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底侧凹槽和所述第三底侧凹槽,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所述第三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二顶侧凹槽和所述第四顶侧凹槽,所述第四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底侧凹槽和所述第四底侧凹槽,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设置有第一凸榫;所述第二框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榫相匹配的第一凹榫,所述第二框架通过所述第一凹榫和所述第一凸榫相卡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设置有第二凸榫;所述第四框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榫相匹配的第二凹榫,所述第四框架通过所述第二凹榫和所述第二凸榫相卡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明挖隧道的左右分块预制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一右侧凹槽;所述第二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一左侧凹槽;所述第三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二右侧凹槽;所述第四衬砌分块还包括第二左侧凹槽;所述结构还包括:第五绞线,所述第五绞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右侧凹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瑞安王金龙游龙飞孙雪兵陈剑伟帅彬周健王海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