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GC-MS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成熟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350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G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GC

MS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成熟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果成熟度检测
,是一种基于GC

MS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成熟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内源性代谢物。代谢组学在猕猴桃相关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主要对于猕猴桃种类,产地,加工等方面进行化学分析。本专利技术确定的D

葡萄糖酸和肌醇是猕猴桃中重要代谢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D

葡萄糖酸在植物中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和螯合性质的氧化型羧酸。肌醇被称之为维生素B8,是一种类似维生素的化学物质,通常存在于植物中,有利于猕猴桃中氨基酸的存储,也是磷酸肌醇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为止,未曾有人提出将猕猴桃果实中的D

葡萄糖酸和肌醇含量用于代谢组学猕猴桃成熟度的判别。
[0003]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酚类等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21世纪水果之王”,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亚洲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但猕猴桃具有典型的浆果特性,皮薄汁多,货架期较短,采后极易腐烂,极大地限制了市场流通,造成经济损失。
[0004]目前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常用低温贮藏保鲜、气调贮藏保鲜盒化学药剂贮藏保鲜。低温贮藏果实虽然是一种高效的猕猴桃保鲜方法,但在贮藏期间极易发生冷害;气调贮藏成本高;部分化学保鲜剂存在药物存留问题而在应用的上受到限制。1
‑<br/>MCP是一种乙烯抑制剂,具有无毒、高效的特点。可以优先与受体离子结合,抑制乙烯生成,在果蔬贮藏保鲜上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发现,1

MCP处理能抑制果实呼吸,延缓可溶性固形物、酸及VC含量下降,有效延长保质期(Sooyeon et al. 2016;Kwanhong et al. 2017)。然而,1

MCP的处理效应与处理浓度密切相关,1.3μL/L的1

MCP处理杨梅果实可提高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和VC含量以及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延缓杨梅果实采后衰老,延长其保鲜时间(黄钰萍,2021);300 μL/L的1

MCP处理能有效减缓柠檬转黄,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和可滴定酸含量上升(杜欣欣,2021)。可见1

MCP处理的有效浓度对园艺产品的种类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任何保鲜剂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1

MCP也不例外,研究中也没有给出1

MCP的适宜温度范围。猕猴桃果实贮藏条件不一样,对其品质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基于代谢组学,区别经1

MCP处理的猕猴桃生理成熟与食用成熟的成熟度判断方法,采用D

葡萄糖酸和肌醇的含量来区别生理成熟猕猴桃与食用成熟猕猴桃,为代谢组学研究的样本判别提供依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GC

MS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成熟度的方法,通过GC

MS代谢组学,检测经1

MCP处理及低温贮藏的猕猴桃样品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含量,通过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
值,得到猕猴桃样品成熟度。
[0007]首先制备猕猴桃样品提取液,然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

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猕猴桃样品中的D

葡萄糖酸和肌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计算D

葡萄糖酸和肌醇含量的比值。
[0008]通过猕猴桃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的比值对代谢组学研究中的猕猴桃成熟度进行判别,猕猴桃样本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1~0.2的为七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2~0.4的为八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4~1.3的为九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1.3以上的为十成熟。
[0009]所述猕猴桃样品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猕猴桃打浆,置于冷冻干燥机干燥,冷冻干燥成粉;称取样品50 mg于离心管中,加入1.5 mL 浓度为80%的甲醇水,涡旋5 min,在4℃下,以14000 r
·
min
‑1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500 μL,放入冷冻离心浓缩仪中冻干,于

80℃保存。
[0010]所述气相色谱的检测条件为:DB

5 MS(30 m
×
250μm
×
0.25μm,J&amp;W Scientific,Folsom,CA)载气为氦气,采用恒流模式,线速:40.2 cm/s,分流比:20.0。程序升温条件:70℃保持3 min,以5℃/min速度升至310℃,保持5 min。进样口和传输线温度分别为300℃和250℃。
[0011]所述质谱的检测条件为:溶剂切割时间:3.5 min,离子源温度为230℃,EI能量为70 eV,全扫质量扫描范围:33

600(m/z)。扫描周期(Even time):0.2 s。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猕猴桃样本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含量的比值和样本经1

MCP处理+低温贮藏的相关性,对代谢组学猕猴桃样本成熟度进行判别。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实现高灵敏、高效检测,且具有检测成本低,重复性好的特点。本方法可为猕猴桃代谢特征分析及相关猕猴桃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借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0014]一种基于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经1

MCP处理+低温贮藏成熟度方法,其利用D

葡萄糖酸和肌醇含量的比值对代谢组学研究中的猕猴桃样本进行判别,待测样本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1~0.2的为七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2~0.4的为八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4~1.3的为九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1.3以上的为十成熟。
[0015]具体方法为:据所需的1

MCP浓度,称取一定质量的1

MCP粉剂(鲜博士TM)于50 mL的烧杯中,将处理果实与药品一同放入密封箱内,在20℃条件下熏蒸处理24 h,同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处理结束后,将猕猴桃果实按每筐40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C

MS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成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GC

MS代谢组学,检测经1

MCP处理及低温贮藏的猕猴桃样品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含量,通过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得到猕猴桃样品成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C

MS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成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备猕猴桃样品提取液,然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

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猕猴桃样品中的D

葡萄糖酸和肌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计算D

葡萄糖酸和肌醇含量的比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GC

MS代谢组学区别猕猴桃成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猕猴桃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的比值对代谢组学研究中的猕猴桃成熟度进行判别,猕猴桃样本中,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1~0.2的为七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2~0.4的为八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0.4~1.3的为九成熟,D

葡萄糖酸和肌醇比值在1.3以上的为十成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G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燕妮张坤许牡丹张森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