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变频驱动电路及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变频驱动电路,还涉及该电机变频驱动电路的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行180
°
正弦波矢量控制的FOC变频驱动方案,都需要采集电机电流,实现对电机电流的解析、电机转子位置的估算观测,用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调节。
[0003]现有变频驱动主流电流采样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R04/R05/R06三个采样电阻分别串联在三个桥臂中,实现对U/V/W三相电机电流的采样,并输出给MCU和比较器,用以实现对电机的转子位置估算、转速控制和过流/短路保护等功能。该采样拓扑结构中需要提供一个四运放构建电路采集U/V/W三路电流给MCU,以用于SVPWM驱动算法的控制。这是因为流过R04/R05/R06的电流具有两种方向的特性,因此在电流为0A时,采样电路输出的AD电压值应该在VDD/2处,这样才可以确保在同等大小的
±
xA大小的电流时,AD电压以VDD/2为中心,在0~VDD范围内对称输出,保证采样范围。因此采样电路构建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变频驱动电路,包括:主电路(1),包括具有三相逆变电路的变频功率模块(11),所述三相逆变电路与电机(M)电连接;电流采样拓扑电路(2),与三相逆变电路电连接,用于提供三相逆变电路的电流采样架构;电流采样电路(3),与电流采样拓扑电路(2)电连接,用于获取电流采样拓扑电路(2)输出电流;控制芯片(MCU),分别与电流采样电路(3)的输出端、变频功率模块(11)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拓扑电路(2)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第一相逆变电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二相逆变电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三相逆变电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流采样电路(3)包括两路比较电路,其中第一路比较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路比较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电连接,两个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MCU)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变频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比较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运算放大器(IC301A);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弱电电源电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301A)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301A)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301A)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MCU)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301A)的反相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301A)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第二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301A)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两端电连接在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之间,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路比较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