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定位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21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海定位记录仪,包括壳体、MCU模块、天线模块以及电池,壳体形成有收容腔,MCU模块设置在收容腔内,MCU模块具有计算和存储的功能,用于存储和计算无线电接收组件接收的卫星信号,天线模块包括无线电接收组件以及无线电发射组件,无线电接收组件主要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在距离陆地较近时,也可以接收陆地基站上的信号,无线电发射组件主要用于向陆地基站以及其它无线电接收装置发射信号,天线模块是设置在收容腔内,且天线模块与MCU模块位于收容腔内的两个对角处,从而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MCU模块对天线模块的信号干涉,进而可以提高信号识别能力,提高了定位精度。提高了定位精度。提高了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海定位记录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海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航海定位记录仪。

技术介绍

[0002]航海定位记录仪广泛地应用在航海活动中,是海上活动的安全保障,当船只在海上遇难时,需要航海定位记录仪向外界发出定位信息以便快速救援,也便于后续查看船只遇难前的状态。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航海定位记录仪存在以下诸多问题:1、在海面上由于远离陆地基站,信号本身就比较弱,抗干扰能力比较差。
[0003]2、在一些恶劣环境下,尤其是在船只沉入海底时,为了避免航海定位记录仪失去作用,通常需要航海定位记录仪漂浮在海面上,而航海定位记录仪由于体型小,通常很难在短时间内寻到,但是时间长了又具有电池电量耗尽的风险。
[0004]3、由于航海定位记录仪漂浮在海面上,从而会随着水流漂浮,从而可能使得发现航海定位记录仪的位置与船只沉入海底的位置相距比较远,导致船只搜寻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电量充足、船只搜寻方便的航海定位记录仪。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航海定位记录仪,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腔;MCU模块,所述MCU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包括无线电接收组件以及无线电发射组件,所述天线模块是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天线模块与所述MCU模块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两个对角处;以及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MCU模块以及所述天线模块供电。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防干扰板,所述防干扰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MCU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电池和所述天线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定子、转子、转轴以及驱动叶片,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定子转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连接且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壳体外壁,所述驱动叶片安装在所述转轴延伸出所述壳体的部分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安装有所述驱动叶片,两个所述驱动叶片相对设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驱动叶片为第一驱动叶片,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驱动叶片为第二驱动叶片,所述第一驱动叶片和所述第二驱动叶片在受到同样大小的水流冲击时对水流的阻力不同。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叶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呈圆柱
形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均匀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周缘上的若干第一叶片部,每一所述第一叶片部均具有相对的第一阻水面和第二阻水面,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一阻水面与所述第二阻水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所述第二驱动叶片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呈圆柱形的第二固定部以及环绕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匀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周缘上的若干第二叶片部,每一所述第二叶片部均具有相对的第三阻水面和第四阻水面,沿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三阻水面与所述第四阻水面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还包括驱动电机、转动机构以及测距模块,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收容腔内,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二转轴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二转轴转动,所述转动机构与第二转轴联动,能够驱动第二转轴的轴向相对壳体改变方向,所述MCU模块能够根据测距模块反馈的信息控制转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测距模块能够测量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与船只沉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叶片由亚克力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驱动叶片围合形成工作腔,所述发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的电极板、球体以及电势能输出电路,所述电极板围合形成呈椭球状的运动腔,所述球体可滚动设置在所述运动腔内,所述球体由塑料制成,所述电势能输出电路与所述电极板和球体电连接,所述电势能输出电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运动腔的扁率α不小于0.25,球体的半径r与运动腔的短轴长度b的比值在0.3

0.6之间,相邻电极板之间的间距d与运动腔的短轴长度b的比值在0.05

0.1之间。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航海定位记录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浮动件,所述浮动件的重量小于所述壳体的重量,所述浮动件能够始终浮动于水面之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陀螺仪、加速度计、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过滤所述加速度计的高频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过滤所述陀螺仪的低频信号。
[0016]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航海定位记录仪,由于天线模块与MCU模块位于收容腔内的两个对角处,从而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MCU模块对天线模块的信号干涉,进而可以提高信号识别能力,提高了定位精度;电池设置在收容腔内并用于为MCU模块以及天线模块供电。
[0017]此外,驱动叶片在海中被水流驱动而转动,从而通过驱动叶片可以驱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又可以带动转子转动,从而使得转子相对定子转动,从而可以产生电能,并将产生的电能存储在电池内,由于海洋中大部分的时间不是风平浪静的,因此该发电装置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可以发电并向电池内存储的,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电池的电量基本上是处于用不完的状态的,从而不会出现因断电而无法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航海定位记录仪的待机时长,也大大提高了搜寻队的搜寻时间,基本上不会再出现找不到航海定位记录仪的情况。
[0018]此外,由于塑料制成的球体和金属制成的电极板的电极性相差较大,二者的配合具有较好的摩擦起电效果,由于球体和电极板具有不同的极性(即对电子具有不同的束缚能力),二者的相对运动(接触、碰撞及滚动)会使它们带上异种摩擦电荷,并且在静电感应
作用下,球体会使得两电极间产生电势差,这将驱动两电极上的摩擦电荷通过电势能输出电路发生定向移动,以平衡电势差的变化,进而产生电势能,产生的电势能通过电势能输出电路输入至电池,从而使得该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
[0019]此外,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转轴转动,通过转动机构驱动第二转轴的轴向改变方向,从而可以改变该航海定位记录仪的行走方向,测距模块可以用于测量船体与该航海定位记录仪之间的距离。当测距模块测量该航海定位记录仪与沉船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安全区域的半径r时,MCU模块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同时MCU模块通过控制转动机构又可以改变该航海定位记录仪的行走方向,驱动该航海定位记录仪重新返回安全区域内,从而可以保证在发成生沉船事故后的一定时间内,该航海定位记录仪能够始终保持在安全区域内,便于搜寻队员找到航海定位记录仪后快速地找到遇难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海定位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腔;MCU模块,所述MCU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天线模块,所述天线模块包括无线电接收组件以及无线电发射组件,所述天线模块是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天线模块与所述MCU模块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两个对角处;以及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并用于为所述MCU模块以及所述天线模块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海定位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防干扰板,所述防干扰板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MCU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电池和所述天线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海定位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海定位记录仪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定子、转子、转轴以及驱动叶片,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定子转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连接且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壳体外壁,所述驱动叶片安装在所述转轴延伸出所述壳体的部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海定位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安装有所述驱动叶片,两个所述驱动叶片相对设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驱动叶片为第一驱动叶片,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驱动叶片为第二驱动叶片,所述第一驱动叶片和所述第二驱动叶片在受到同样大小的水流冲击时对水流的阻力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海定位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叶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呈圆柱形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均匀间隔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周缘上的若干第一叶片部,每一所述第一叶片部均具有相对的第一阻水面和第二阻水面,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一阻水面与所述第二阻水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所述第二驱动叶片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呈圆柱形的第二固定部以及环绕所述第二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静何智明林明哲程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兴博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