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294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清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一侧固接有立板,底板远离立板一侧设有海水聚拢部,底板顶部设有聚能面板,聚能面板倾斜设置,聚能面板低端与底板固接,聚能面板高端与立板固接,聚能面板底部设有第一收集部,第一收集部传动连接有动力部,动力部与立板远离底板一侧固接,立板顶部远离底板一侧设有第二收集部,第二收集部对应设置在动力部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达到通过海浪能这种可收集、耗能低、总量大的绿色能源进行漂浮物的收集,在没有碳排放的基础上,解决海洋漂浮物收集问题的目的。集问题的目的。集问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清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海洋漂浮物收集方面多依赖能源驱动收集,较少利用浪潮中所含的动量来实行收集,导致大量可利用的海浪能被浪费。电力和燃料驱动的收集装置耗能多大,运作不稳定,增加碳排放,不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违背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的初衷。现在,海上垃圾桶,基于洋流作用的海上垃圾收集装置,海上垃圾拦截回收系统等收集装置或多或少存在使用场景受限、收集过程耗能大和收集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通过海浪能这种可收集、耗能低、总量大的绿色能源进行漂浮物的收集,在没有碳排放的基础上,解决海洋漂浮物收集问题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一侧固接有立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立板一侧设有海水聚拢部,所述底板顶部设有聚能面板,所述聚能面板倾斜设置,所述聚能面板低端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聚能面板高端与所述立板固接,所述聚能面板底部设有第一收集部,所述第一收集部传动连接有动力部,所述动力部与所述立板远离所述底板一侧固接,所述立板顶部远离所述底板一侧设有第二收集部,所述第二收集部对应设置在所述动力部上方。
[0005]优选的,所述海水聚拢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第一挡板,两所述第一挡板呈八字形,所述第一挡板一端与所述底板固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收集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边部与所述聚能面板两侧固接,两所述第二挡板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接有排料部,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动力部传动连接,两所述第二挡板固接有同一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截面为半圆状结构,所述第一滤网罩设在所述排料部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排料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固接的两螺旋叶片,两所述螺旋叶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两端,两所述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两所述螺旋叶片外沿分别固接有套筒,所述第一滤网罩设在所述套筒上方,所述套筒侧壁开设有若干收集方孔,所述收集方孔沿所述套筒轴线等间隔设置,所述收集方孔转动连接有重力挡板,所述底板顶部固接有两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位于所述套筒端部下方,第一收集箱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水孔。
[0008]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与所述立板侧壁固接的两第一支架,两所述第一支架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中部固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二转轴中部固接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两端
分别固接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二收集部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收集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收集板,所述收集板侧壁与所述立板固接,两所述收集板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壁固接有辊子,若干所述第三转轴沿斜线排列,所述立板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底板顶部固接有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若干所述第三转轴低端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对,所述第三转轴下方设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与所述叶片位置相对。
[0010]优选的,所述排水部包括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边部与所述收集板固接,所述第二滤网下方设有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四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边部与所述收集板固接,所述第四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下方形成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叶片位置相对。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侧壁固接有若干浮体。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底板、聚能面板和立板组成三角形结构,有利于整体装置的稳定,海水聚拢部用于将聚拢海面漂浮的垃圾,当海水流动产生波浪对聚能面板冲击时,波浪将垃圾冲到聚能面板顶部,垃圾分为小颗粒垃圾和大颗粒垃圾,在海水带动垃圾向聚能面板顶部运动时,第一收集部可收集小颗粒垃圾,海水连同大颗粒垃圾运动到聚能面板顶部掉落到第二收集部,第二收集部将大颗粒垃圾进行收集,同时携带垃圾的海水由第二收集部顶部下落,冲击动力部,动力部带动第一收集部内部结构运转,实现小颗粒垃圾的收集,充分利用海水波浪的动能,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即可完成海水漂浮垃圾的收集。装置采用新型滚桶式收集,装置拆装方便,可以较高效率地收集小型漂浮物和大型漂浮物,适用性较强。本装置收集利用波浪的动力将漂浮物冲上聚能面板,而前方第一收集部能够使小型垃圾和水的结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两侧移动,大型垃圾被冲向后方进行分类收集。本设计采用纯机械化结构,采用波浪助力的方式,无需动力装置和电能,充分利用波浪这种自然资源,减少碳排量,更符合环保原则。本装置通过海浪的动能将漂浮物冲击到装置上进行收集,在通过波浪带动第一收集部现能量的充分利用和大小垃圾的分类收集。本装置可以对大小漂浮物进行分部分类收集,提高收集完整度的同时提高了对不同规格漂浮物的收集量,方便后期处理。本装置可以很好的并且持续的对漂浮物进行收集,且对漂浮物进行收集的模块很容易就能够被拆装,漂浮物的收集也能够达到较好的标准,同时提高在不同地域的适用性。实现海洋上的“垃圾分类”,同时符合“减碳”的原则。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排料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底板;2、第一挡板;3、浮体;4、第一收集箱;5、第二收集箱;6、立板;7、叶
片;8、第一转轴;9、第一支架;10、第一同步轮;11、同步带;12、收集板;13、第二挡板;14、第二转轴;15、螺旋叶片;16、第一滤网;17、第一通孔;18、隔板;19、第二通孔;20、辊子;21、第三转轴;22、第二滤网;23、第三挡板;24、第四挡板;25、聚能面板;26、收集方孔;27、重力挡板;28、套筒;29、第二同步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参照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一侧固接有立板(6),所述底板(1)远离所述立板(6)一侧设有海水聚拢部,所述底板(1)顶部设有聚能面板(25),所述聚能面板(25)倾斜设置,所述聚能面板(25)低端与所述底板(1)固接,所述聚能面板(25)高端与所述立板(6)固接,所述聚能面板(25)底部设有第一收集部,所述第一收集部传动连接有动力部,所述动力部与所述立板(6)远离所述底板(1)一侧固接,所述立板(6)顶部远离所述底板(1)一侧设有第二收集部,所述第二收集部对应设置在所述动力部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聚拢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第一挡板(2),两所述第一挡板(2)呈八字形,所述第一挡板(2)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第二挡板(13),所述第二挡板(13)边部与所述聚能面板(25)两侧固接,两所述第二挡板(13)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固接有排料部,所述第二转轴(14)与所述动力部传动连接,两所述第二挡板(13)固接有同一第一滤网(16),所述第一滤网(16)截面为半圆状结构,所述第一滤网(16)罩设在所述排料部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海浪的自动力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14)固接的两螺旋叶片(15),两所述螺旋叶片(15)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14)两端,两所述螺旋叶片(15)旋向相反,两所述螺旋叶片(15)外沿分别固接有套筒(28),所述第一滤网(16)罩设在所述套筒(28)上方,所述套筒(28)侧壁开设有若干收集方孔(26),所述收集方孔(26)沿所述套筒(28)轴线等间隔设置,所述收集方孔(26)转动连接有重力挡板(27),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会黄赛花张宇亮叶政达赖颖君吕琦铖徐华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