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284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包括拉盘、拉线棒、UT线夹、钢丝拉线和抱箍,拉盘为开放型盘子状结构后,坡板能向四周开放式的兜住压在其上土,增加了拉线盘的牵引应力,拉盘通过闭锁插件连接拉线棒的下端,拉线棒的上端设有UT线夹,UT线夹通过钢丝拉线连接抱箍,抱箍用于固定在电杆上。其使用方法:首先按要求确定电杆拉线位置并挖拉线坑;将拉线棒一端插入连接底座可靠连接闭锁;将拉盘放于拉线坑底部且较高坡板侧远离电杆,对面较低坡板侧接近电杆放置;将拉线棒与钢丝拉线固定;将拉线坑回填土、压实;使用UT线夹进行连接拉紧。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保证了电杆的稳定性,而且施工方便灵活,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施工和存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线路电杆的拉线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线路架设安装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各种型号电杆。电杆在安装完成以后,为了保证电杆的稳定性以及导线、避雷线等的张力平衡,使电杆不受风力及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安装电杆的同时会制作电杆拉线进一步稳定电杆以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电杆的拉线一侧连接电杆的上侧,另一侧需要通过UT线夹连接拉线棒和深埋入水平地面的拉线盘以应对电杆倾倒时的上拔力。目前使用的拉线盘为了防止被盗取,均采用水泥预制而成,根据电杆型号使用的水泥拉线盘主要分为LP

6、LP

8、LP

10、LP

12、LP

14和LP

16六种,其重量分别为60kg、125kg、185kg、260kg、350kg和600kg;外形尺寸以LP

10为例:1000*500*200。
[0003]在CN201920712889.4中 一种水泥拉线盘专利技术专利,包括第一加固金属块,所述第一加固金属块底端表面设置有第一组装块,所述第一组装块底部表面设置有第二组装块,所述第二组装块底部表面设置有第三组装块,所述第三组装块底部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固金属块;通过将水泥拉线盘设计成,三个组装块,工作人员可以将水泥拉线盘分解进行搬运,虽然降低了一些重量,但所需组装、施工时间长,人力仍然难以搬动,并且仍然存在铁件锈蚀断裂失去拉力的缺陷。
[0004]CN201921547817.5一种水泥拉线盘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泥拉线盘。通过改变水泥拉线盘的形状适应不同的土壤,在土壤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底座,基坑内部易下沉时,将底座卡接在梯形块凹槽的内部,在沙土情况下,将底座,梯形块和三角形块组装,根据土质要求组装不同的拉线盘。所需组装、工艺复杂,施工时间长,存在铁件锈蚀断裂失去拉力的缺陷。
[0005]CN201920997731.6一种新型水泥拉线盘专利技术专利,包括水泥板,水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凹槽,水泥板的内部设有腔室,腔室的左右内壁各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部固定卡接有内螺纹筒,内螺纹筒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该房间装修用的升降梯,通过设置腔室、支撑板、紧固螺纹杆和竖直螺纹筒,可通过工具将四个紧固螺纹杆向下拧动从而使拉环向下移动并逐渐拉紧钢丝绳,另外通过设置锥形块,第二通孔、螺纹杆、第一通孔、六角螺帽、内螺纹筒、固定块和固定桩,可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将螺纹杆和固定桩分别打入土坑的侧壁和底部。所需组装工艺繁琐,施工时间长,增加了劳动强度,存在铁件锈蚀断裂失去拉力的缺陷。
[0006]电力线路的架设施工地点基本上在野外道路运输条件差的环境中,水泥拉线盘由于质量较重,人工无力搬运、移动困难,必须采用吊车协助移动和运输;为了连接拉线棒,水泥拉线盘在制作时需要预埋铁制挂环,铁制挂环埋在潮湿的地下,时常锈蚀断裂使拉线失去作用;另外,连接拉线与拉线盘的拉线棒采用钢制材料下半部分随拉线盘埋入地下,也时
常因为锈蚀而断裂。以上专利技术均采用将水泥块分体组装的方式减轻重量进行拉线盘的改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重量和铁件锈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8]其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包括拉盘、拉线棒、UT线夹、钢丝拉线和抱箍,所述拉盘为底小口大的开放型盘子状结构后,其坡板能够向四周开放式的兜住压在其上土壤,增加了拉盘的牵引应力,所述拉盘通过闭锁插件连接拉线棒的下端,拉线棒的上端设有UT线夹,UT线夹通过钢丝拉线连接抱箍,抱箍用于固定在电杆上。
[0009]优选地,所述拉盘的两侧的坡板上分别设有凹孔,作为搬运的抓手,方便人员搬抬运输。
[0010]优选地,所述拉盘底部设有若干锥形棘齿;所述锥形棘齿与拉盘为一体压制而成,在拉盘放入土坑后,使锥形棘齿深插入土壤,增强拉盘的抓地力,并且起到加强与土壤接触的稳定性、可靠性及防止拉盘发生平移的作用。
[0011]优选地,所述拉盘内平底面板的两个斜对角设有加强筋,用以进一步增强拉盘的强度,两个加强筋相交处设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为两相对设置且上部带圆孔的矩形板。
[0012]优选地,所述拉盘后侧的坡板高于其前侧的坡板。
[0013]优选地,所述拉盘及其底部设有的锥形棘齿、其内平底面板上的加强筋和连接底座,为采用高强度的绝缘材料一次性预制成一体式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高强度的绝缘材料为环氧树脂和/或玻璃钢。
[0015]优选地,所述拉线棒为圆柱状,其两端两侧切割呈平板状,平板状处预留圆形孔洞,拉线棒下端的圆形孔洞通过闭锁插件与拉盘上的连接底座可靠连接;拉线棒上端预留圆形孔洞并通过UT线夹与钢丝拉线相连,通过调整UT线夹上的螺栓实现钢丝拉线的松紧度调整;所述拉线棒采用高强度复合绝缘材料一次预制而成。
[0016]优选地,所述闭锁插件为采用复合绝缘材料预制而成、用于拉盘的连接底座与拉线棒连接的闭锁螺栓,其长期埋入地下不会锈蚀断裂,延长了使用寿命。
[0017]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按照不同的电杆型号和线路荷载等要求确定电杆拉线位置并开挖好一定深度的拉线坑,选择相应型号大小的拉盘、拉线棒和闭锁插件;步骤二:将拉线棒的一端插入位于拉盘平底板面的预设的连接底座中,使用闭锁插件穿过预留孔,将拉盘与拉线棒进行可靠连接闭锁;步骤三:将拉盘平面板放于于拉线坑底部,注意将较高坡板侧远离电杆,其对面较低坡板侧接近电杆放置;步骤四:将拉线棒与钢丝拉线方向和角度保持一致,保持重合并加以固定;步骤五:将拉线坑回填土、压实;步骤六:将电杆的钢丝拉线与露出地面的拉线棒连接孔使用UT线夹进行连接,使钢丝拉线拉紧。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使用高强度的复合绝缘材料制作拉线盘,每个重量在10

12kg减轻了拉线盘本身的重量,一人即可轻松搬起,改善了拉线盘的运输,极大地方便了野外施工。
[0019]2、本专利技术中,拉线盘、拉线棒、闭锁插件均采用复合绝缘材料预制而成,不但杜绝了因长期埋于地下器件锈蚀断裂而造成电杆失去拉线倒杆的现象,而且提高了线路的绝缘强度,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
[0020]3、本专利技术中,拉盘预制成底小口大的开放型“托盘”形状,不但增加了牵引应力,而且能够多层叠起存放、运输,减小了存储空间,增大了运输能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拉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拉线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后示意图;图中标记:1

拉盘、2

拉线棒、3
‑ꢀ
UT线夹、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包括拉盘(1)、拉线棒(2)、UT线夹(3)、钢丝拉线(4)和抱箍(5),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盘(1)为底小口大的开放型盘子状结构后,其坡板(11)能够向四周开放式的兜住压在其上土壤,增加了拉线盘的牵引应力,所述拉盘(1)通过闭锁插件(6)连接拉线棒(2)的下端,拉线棒(2)的上端设有UT线夹(3),UT线夹(3)通过钢丝拉线(4)连接抱箍(5),抱箍(5)用于固定在电杆(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盘(1)的两侧的坡板(11)上分别设有凹孔(12),作为搬运的抓手,方便人员搬抬运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盘(1)底部设有若干锥形棘齿(13);所述锥形棘齿(13)与拉盘(1)为一体压制而成,在拉盘(1)放入土坑后,使锥形棘齿(13)深插入土壤,增强拉盘(1)的抓地力,并且起到加强与土壤接触的稳定性、可靠性及防止拉盘(1)发生平移的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盘(1)内平底面板(14)的两个斜对角设有加强筋(15),用以进一步增强拉盘(1)的强度,两个加强筋(15)相交处设有连接底座(16),所述连接底座(16)为两相对设置且上部带圆孔的矩形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盘(1)后侧的坡板(11)高于其前侧的坡板(11)。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杆复合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盘(1)及其底部设有的锥形棘齿(13)、其内平底面板(14)上的加强筋(15)和连接底座(16),为采用高强度的绝缘材料一次性预制成一体式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杆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俊张利邵志宏朱孟宗孙黎新高明华刘清张芸彤贾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