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90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属于拉线固定异构线夹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m式连接部,所述m式连接部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设置为m形状,所述下连接体设置为与上连接体m形状相对应的凹形,所述m式连接部的两个凹槽中放置有拉线;所述m式连接部的中间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m式连接部后通过螺母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拉线固定。应用于拉线固定。应用于拉线固定。

A cable fixed heterogeneous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


[0001]本技术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属于拉线固定异构线夹


技术介绍

[0002]拉线用于平衡塔杆承受的水平风力和导线、避雷器线的张力,避免线路受大风的影响,是施工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网线路是否可靠,很大程度上受拉线装设的影响。在制作拉线把时,将钢绞线伸入楔形线夹后需用铁丝缠绕方式将尾线进行固定,现有拉线把制作工艺主要包括:1、准备拉线:施工人员需要准备木锤,钢丝,钢绞线、楔形线夹等物料,大约需耗时1.2min;2、弯折钢绞线:施工人员将钢绞线线尾及主线完成张开的开口销模样,大约耗时0.8min;3、钢绞线插入楔形线夹固定:拉线尾线头穿入楔形线夹凹肚,放入楔子并拉紧凑,用木槌敲打,大约耗时0.6min;4、拉线尾部绑扎:施工人员对拉线尾部使用铁丝缠绕进行绑扎,要求铁丝绑扎紧密,平整。大约耗时7.0min;5、检查拉线把:对所制作拉线把进行检查,检查铁丝绑扎是否牢固,绑扎长度、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大约耗时0.1min。
[0003]基于对拉线制作步骤、时间数据分析发现,施工人员在制作拉线过程中拉线尾部绑扎时间过程,达6.8min,占比70.1%,严重影响拉线把制作时间。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拉线把制作方式进行创新,降低拉线把制作时间,满足抢修人员的制作时间需求。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拉线的固定异构线夹,既解决拉线尾固定绑扎的重复劳动,又可以快速制作拉线把,从而缩短拉线把制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结构的改进。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包括m式连接部,所述m式连接部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设置为m形状,所述下连接体设置为与上连接体m形状相对应的凹形,所述m式连接部的两个凹槽中放置有拉线;
[0007]所述m式连接部的中间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m式连接部后通过螺母紧固。
[0008]所述下连接体的凹形的两个凸起设置为弧形面。
[0009]所述上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外壳和上连接体模型,所述下连接体包括下连接体外壳和下连接体模型,所述上连接体外壳固定在上连接体模型外部,所述下连接体外壳固定在下连接体模型外部。
[0010]所述上连接体外壳、下连接体外壳具体采用镀锌板制作。
[0011]所述上连接体模型、下连接体模型具体采用橡胶材质制作。
[0012]所述螺栓具体采用型号为m8*60。
[00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拉线的固定异构线夹结构在拉线固定安装使用时安装作业用时长下降至3.53min/处,拉线尾固定时
间占比下降至28.3%,大幅降低;能够有效降低拉线断裂停电事故抢修时长,降低配变停运时长,改善配电网运行质量;不限于配网抢修,而适用于各种拉线固定的现场作业;本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受制约小,操作简易、方便,安全、质量保障,移动迅速,节约人工降低成本,在电网、电力、均可应用。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上连接体的主视图;
[0017]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8]图4为图2的侧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下连接体的主视图;
[0020]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21]图7为图5的侧视图;
[0022]图中:1为上连接体、2为下连接体、3为螺栓、4为螺母、5为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7所示,本技术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包括m式连接部,所述m式连接部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1、下连接体2,所述上连接体1设置为m形状,所述下连接体2设置为与上连接体m形状相对应的凹形,所述m式连接部的两个凹槽中放置有拉线5;
[0024]所述m式连接部的中间贯穿有螺栓3,所述螺栓3贯穿m式连接部后通过螺母4紧固。
[0025]所述下连接体2的凹形的两个凸起设置为弧形面。
[0026]所述上连接体1包括上连接体外壳和上连接体模型,所述下连接体2包括下连接体外壳和下连接体模型,所述上连接体外壳固定在上连接体模型外部,所述下连接体外壳固定在下连接体模型外部。
[0027]所述上连接体外壳、下连接体外壳具体采用镀锌板制作。
[0028]所述上连接体模型、下连接体模型具体采用橡胶材质制作。
[0029]所述螺栓3具体采用型号为m8*60。
[0030]本技术提供的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借鉴插座固定导线的压紧式固定方式,通过压紧方式可靠固定线夹尾部,提升拉线把制作效率,使用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对拉线尾进行固定,替代原有工艺拉线尾部绑扎及检查拉线过程,从而降低拉线把制作过程,满足施工人员需求。
[0031]本技术采用贯穿式连接,通过螺栓贯穿线夹后由螺栓与螺母组合固定,对线夹上下连接体同时产生压力,需持两副扳手进行螺栓紧固工作;螺母对螺栓进行结构固定,有效防止螺栓松动;线夹受力面积较大,受力均匀,结构稳固。
[0032]本技术采用m式连接,拉线受力为上下弧形面,上连接体为m式凹槽,两条拉线分别置于各自凹槽中压合,受力均匀,受力点丰富。连接体可对拉线形成大范围包裹,可对拉线结构形成有效保护。对拉线固定效果优良,同时可对拉线形成保护。
[0033]本技术的连接体采用橡胶材质,橡胶具有一定质地粘性,摩擦系数可达0.65,可在与拉线接触后提供较强摩擦力;橡胶抗压强度为185MPpa,受压后可产生轻微形变,增加与拉线贴合,抗压性能良好;橡胶材质较拉线材质软,不会对拉线产生破坏,有效保护拉线。
[0034]本技术的外壳对内部连接体起保护作用,减少连接体受环境伤害,同时将受力部位所受压力均匀分散给连接体,镀锌板加工方便,质地坚硬,作为外壳保护作用良好;使用3mm镀锌板作为上连接体外壳和下连接体外壳。
[0035]本技术的螺栓采用大六角扭剪型螺栓,线夹整体为12*6*4cm长方体,螺栓固定孔孔径为8mm,选择螺栓型号为m8*60,并进行采购。
[0036]关于本技术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m式连接部,所述m式连接部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设置为m形状,所述下连接体设置为与上连接体m形状相对应的凹形,所述m式连接部的两个凹槽中放置有拉线;所述m式连接部的中间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m式连接部后通过螺母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体的凹形的两个凸起设置为弧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线固定异构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体包括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峻石须开郭磊冯毓刘鹏慧杨柳逸付美丽陈耀芳徐明王宇刘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