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体状多孔微球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2660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体状多孔微球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将表面活性剂,乙醇,水,有机溶剂和氨水的混合物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高速机械搅拌速率下,将前驱物快速加至该混合物中,继续反应数小时。将上述样品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具有规整纳米孔排布的刺体状多孔微球。这种刺体状多孔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好的减反射性能、较低的传质阻力和较好的电磁吸波性能,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吸波和电磁屏蔽、生物医药、自清洁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前景和价值。前景和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体状多孔微球及其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新材料
,涉及一种刺体状多孔微球及其合成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粒径、孔径大小、空间构型均与天然刺体高度类似的多孔微球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天然的刺体是由叶蝉的马氏体分泌的一种微型颗粒。不同种类叶蝉所分泌刺体的粒径不尽相同,大多为200

700nm;刺体表面具有较大的开放纳米孔(约 125nm),并且这些纳米孔有序排列成足球图案:即每个中心孔周围均匀排列其它5~6个孔;这些相邻孔之间的孔壁厚度约为25

30nm。天然刺体几乎在超过 20000种叶蝉身体表面普遍存在,具有防污、迷惑天敌等保护作用,对叶蝉及其卵的生存和繁殖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例如,Yang等使用硬模板和层层沉积法,合成了具有较大开口尺寸(470nm)和深度(260nm)的刺体半球为结构单元的多孔涂层,其对波长为250

2000nm的光表现出显著的全方向抗反射作用,从而提出刺体对叶蝉躲避天敌的保护作用。然而,这一研究只得到了刺体状半球紧密堆积形成的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体状多孔微球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表面活性剂,醇,水,有机溶剂和催化剂的混合物,在不低于700rpm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得到稳定的乳液体系;第二步:在不低于700rpm的机械搅拌下,将前驱物加入至上述混合物中,在常温下继续反应数小时;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样品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分散性良好的刺体状多孔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为苯、甲苯、二甲苯、三甲基苯、正己烷、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在混合物中的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1.5%

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氨、三氯化铁、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催化剂在混合物中的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0.01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碘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物中的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0.1

0.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醇在混合物中的所占的质量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银松王聪申文婷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