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246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53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包括电动机及其轴向传动的叶轮于蜗室驱动泵液体;一环抱电动机柱面外周环柱形的腔体,内置在腔体内加热泵液体的加热器;腔体由位于电动机二端的泵盖与泵体直接对接围合而成;加热器为筒状,沿轴向位于腔体的外周和内周之间,将该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分别直接连通蜗室或电泵吐出口供泵液体穿越的二个流道:位于筒状内周的内周流道和位于筒状外周的外周流道;筒状的加热器外表面与外周流道的泵液体直接接触,内表面与内周流道的泵液体直接接触。蜗室输出的泵液体穿越该二个流道经电泵的吐出口排出。内周流道与外周流道于泵盖和泵体至少其一连通。筒状加热器内、外表面与泵液体直接接触,传热效率提高且有利于简化工艺。且有利于简化工艺。且有利于简化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IPC分类可属于F04D13/06、F04D29/58或F04D29/40。

技术介绍

[0002]在寒冷环境,电动汽车等设施中的动力电源热管理系统常以微型离心电泵驱动热流体提高电池的温度,以确保其电性能。该泵传统设计泵体径向尺寸需稍大而共轴的电动机径向尺寸可稍小,因而整体沿轴向呈“T”字形;且对泵液体电加热的结构通常位于泵体内。可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01657137A和CN109154307B。现有技术该泵的使用位置需要减少,且效率有必要提高。
[0003]为此,本申请人在先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用电泵的设计,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2110862913.4。该电泵的加热腔体环抱泵电动机柱面外周,由筒状加热器分隔为内、外周流道,各自沿圆周用隔板分隔为数段螺旋形流道,经轴向两端泵盖和泵体构成的换向流道顺序连通,上游连通泵蜗室输送的液流,经筒状加热器加热后,下游连通泵的吐出口泵出,具体设计见CN202110862913.4说明书中的实施例1和3。
[0004]CN202110862913.4说明书中的实施例1
[0005]该实施例为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属离心式屏蔽电泵,如图1、2、16所示,包括设有筒状加热器的加热组件主体100、叶轮转子组件200、电泵电动机的定子组件300、控制组件400、泵盖510、内隔水套520、泵体530、后盖540。通过泵盖510、加热组件主体100、泵体530围合形成供泵液体穿越进行热交换的腔体,该腔体环抱所述电动机定子组件柱面外周,所述加热器位于该腔体的外周和内周之间,将该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供所述泵液体穿越的二个流道:内周流道610、外周流道630;泵盖510盖合内隔水套520形成叶轮腔室650,叶轮腔室650包括吸入室651、蜗室652、下沉的转子腔室653;加热组件主体100与内隔水套520围合形成定子腔室660。其中叶轮转子组件200包括叶轮210、转子220,定子组件300磁耦合驱动转子220旋转组成电动机2030,驱动叶轮210旋转输出泵液体。以下为各部分的具体设计:
[0006]加热组件主体100:
[0007]如图3

7所示,加热组件主体100包括沿电动机轴向环绕轴线的圆环柱形的内周流道套110、圆环柱形的外周流道套130和圆筒形的筒状加热器120。
[0008]内周流道套110成形有内壁111和外壁112,内壁111下端设有外止口1111,外壁112下端向外水平延伸为端面113,端面113圆周均布地向下突出开有通孔1131的三个圆台1132。
[0009]外周流道套130成形有内壁131和外壁132,内壁131上端向内水平延伸为端面133,外壁132上端向外延伸为开有环形的密封槽1351的法兰135,外壁132下端设有外止口1321。
[0010]筒状加热器120基材为不锈钢、铝或铜材等金属薄圆管,外表面1201覆盖绝缘的薄层电加热膜121引出导线122,优选在其内孔表面1202涂覆导热硅脂1203供贴合面导热。
[0011]将内孔表面1202紧贴外壁112套入内周流道套110,导线122从通孔1131向下穿出;再将外周流道套130同轴套设在内周流道套110外周,此时外周流道套的内壁131下端与内周流道套的端面113贴合,外周流道套的端面133与内周流道套的外壁112上端贴合,贴合面涂有平面密封胶(图中未示出),内壁131具有间隙地环绕筒状加热器120,这样组合形成加热组件主体100。其中,外壁112、端面113、内壁131、端面133围合成环柱形的腔室620,容纳筒状加热器120。
[0012]泵体530:
[0013]如图8

10所示,泵体530成形有大致呈环形的端面531、从该端面凸出环形的内壁533及外壁532,在内壁533及外壁532之间设有自所述端面凸出三道沿周向间隔分布的隔板534,端面531圆周均布地向上突出设有沉头通孔5311的三个圆台5312,其与内周流道套110下端面113上三个圆台1132配装。优选地,见图6、10所示,在外壁532上端设有与外周流道套的外止口1321相配的内止口5321,在内壁533上端设有与内周流道套外止口1111相配的内止口5331。内周流道套110的内壁外止口1111和外周流道套130外壁外止口1321粘涂平面密封胶后,再分别与泵体530的内壁内止口5331和外壁内止口5321套合并通过螺栓紧固。同时见图7、10、20、21所示,内周流道套的端面113的圆台1132端面粘涂平面密封胶后套入泵体530的沉头通孔5311,该孔向下穿出导线122并灌入导热绝缘胶1204密封绝缘。优选保留至少一对未穿出导线的通孔5311和1131作为灌胶孔,向其内注入导热绝缘胶1204填充腔室620的所有空隙以供导热。
[0014]内隔水套520:
[0015]见图11、图12所示,内隔水套520成形有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圆筒状转子腔521容纳转子210,上端开口向外扩大延伸为大致的圆形台阶面,该台阶面外周向下折返延伸为开有环形密封槽5221的外圆筒522,见图16

18,将内隔水套520同轴套设于内周流道套110内,外圆筒522贴合内周流道套110内壁111,通过环形密封槽5221中的O形圈5222密封,围合形成定子腔室660容纳定子组件300和部分控制组件400的元器件,套入定子腔室660的定子组件300外周表面紧贴内周流道套内壁110,二者之间的间隙灌入环氧树脂固定。
[0016]泵盖510:
[0017]见图13

15所示,泵盖510具有端面518及从端面外缘凸起形成外周壁的法兰516和隔板513,还成形有泵的吸入口511和吐出口512、加热流道的进口514和出口515,所述隔板513是异形隔板,适配于加热流道组件100内、外周的隔板114、134和端面133、内壁111的位置贴合布置即可,法兰516盖合外周流道套130的法兰135并通过外周螺栓紧固。
[0018]加热流道:
[0019]电泵安装后,内周流道套的内壁111、外周流道套的外壁132、泵盖510、泵体530围合形成容置筒状加热器120的腔体,所述筒状加热器内孔表面1202紧贴内周流道套的外壁112套入内周流道套110,将该腔体分隔为供泵液体穿越的二个流道:位于筒状加热器120内周的内周流道610和位于筒状加热器120外周的外周流道630。
[0020]如图22、图23所示,位于泵盖510的加热流道的进口514连通蜗室652,加热流道的出口515连通电泵的吐出口512。
[0021]内周流道套110的内壁111和外壁112之间沿圆周均布成形有三道间隔大致120
°
的右螺旋形的内周的隔板114,每一内周的隔板114首端1141起始于内壁111和外壁112的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包括:——电动机,其轴向传动的叶轮于蜗室驱动泵液体;——一环抱所述电动机柱面外周的腔体,内置在所述腔体内加热所述泵液体的加热器;——所述腔体为所述轴向的环柱形,由位于所述电动机二端的泵盖与泵体直接对接或经轴向环柱形的导流件连接,围合而成;——所述加热器为筒状,沿所述轴向位于所述腔体的外周和内周之间,将该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分别直接连通蜗室或电泵的吐出口供所述泵液体穿越的二个流道:位于所述筒状内周的内周流道(610)和位于所述筒状外周的外周流道(630);——所述蜗室输出的泵液体穿越该二个流道经电泵的吐出口排出;——所述内周流道(610)与所述外周流道(630)于所述泵盖和泵体至少其一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的加热器外周表面与外周流道(630)的泵液体直接接触,内周表面与内周流道(610)的泵液体直接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流道(610)沿圆周设有数道间隔的内周的隔板(114;8114),将内周流道(610)分隔为数段螺旋形的流道;——所述外周流道(630)沿圆周可拆卸地设有数道间隔的外周的隔板(9134),将外周流道(630)分隔为数段螺旋形的流道;——所述内周流道(610)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于所述腔体一端依次通往所述外周流道(630)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所述外周流道(630)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下游于所述腔体另一端依次通往所述内周流道(610)的各段螺旋形流道的上游;并且,上述流程之一处连通为:其上游通往所述蜗室,下游通往所述电泵的吐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的外周的隔板(9134)包括外周的隔板一(9134

1),其一端成形有通孔(91344),另一端成形有卡槽(91343),所述泵体(9530)朝外周流道的一端设有螺栓孔(9537),所述卡槽(91343)卡入所述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城坚欧耀辉冯奕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