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224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包括:壳体、相机、镜头和检测模块,所述壳体包括连接架、放置盒和容置盒,所述放置盒和所述容置盒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上,外观检测系统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的五金产品将位于整个壳体的下方,然后相机透过镜头对产品进行拍照,并立即发送至检测模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检测模块对相机所拍摄的五金产品的外观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快速得出此五金产品是否合格。通过将检测集成一个整体的检测模块,整体检测速度快,且由于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性能更加稳定,能很好地减少外来信号源的干扰,有利于性能的充分发挥,避免因检测算法、可检测特征相对单一而导致不足以覆盖客户检测需求的问题。致不足以覆盖客户检测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板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消费电子、3C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终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相应的各技术指标要求不断提高,往更精密、更尖端、更一致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从而各部分元器件的功能、性能、重复性、稳定性要求越发严格,相关功能检测、外观检测市场需求逐步凸显,尤其在外观检测方面,目前常见的人工检测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检出效率低、易漏检。因此,为了保证出货量,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浪费人力物力。目前市面上小部分采用设备对软板的外观进行检测,然而目前的检测设备均为AOI改装,检测算法、可检测特征相对单一,不足以覆盖客户的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包括:壳体、相机、镜头和检测模块;
[0004]所述壳体包括连接架、放置盒和容置盒,所述放置盒和所述容置盒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放置盒的内部具有放置腔,所述容置盒的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放置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0005]所述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相机和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相机设置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镜头中间;
[0006]所述容置盒远离所述放置盒的一端开设有检测口,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检测口的一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相机与所述检测模块电信号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放置盒的一端设置有四个调节机构,四个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检测口的外侧。
[0009]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上,且两个所述调节板对应设置。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调节板之间设置有一照明机构,所述照明机构的一端与一所述调节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调节板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照明机构包括照明灯和调节杆,所述照明灯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调节孔,所述调节杆设置于所述照明灯的一侧,每一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调节槽,每一所述调节槽内滑动设置有一连接杆,每一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调节板的一端插设于一所述调节孔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盒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相机,所述第二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镜头。
[0013]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检测模块通过所述连接头与
所述相机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外观检测系统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的五金产品将位于整个壳体的下方,然后相机透过镜头对产品进行拍照,并立即发送至检测模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检测模块对相机所拍摄的五金产品的外观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快速得出此五金产品是否合格。通过将检测集成一个整体的检测模块,整体检测速度快,且由于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性能更加稳定,能很好地减少外来信号源的干扰,有利于性能的充分发挥,避免因检测算法、可检测特征相对单一而导致不足以覆盖客户检测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6]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板外观检测分选补料一体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的一方向剖视图;
[0020]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包括:壳体、相机200、镜头400和检测模块100,所述壳体包括连接架310、放置盒320和容置盒330,所述放置盒320和所述容置盒330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架310上,所述放置盒320的内部具有放置腔(图未示),所述容置盒330的内部具有容置腔(图未示),所述放置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检测模块100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相机200和所述镜头40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相机200设置于所述检测模块100和所述镜头400中间,所述容置盒330远离所述放置盒320的一端开设有检测口,所述镜头400设置于所述检测口的一侧。
[0025]具体地,使用此外观检测系统,需要搭配外观检测设备一起使用,也就是说,通过将外观检测系统装于软板外观检测分选补料一体机,进一步地,软板外观检测分选补料一体机包括机架700、供料机构800、补料机构910和收料机构920,所述供料机构800、所述外观检测系统和所述补料机构910均设置于所述机架700上,所述收料机构920设置于所述供料机构800的一端,所述供料机构800包括第一输送道和第二输送道,所述第一输送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输送道的一端均与所述收料机构920连接,所述第一输送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道间隔设置,所述机架700上还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外观检测系统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补料机构910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且所述外观检测系统和所述补料机构910均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道的上方,所述收料机构920与所述补料机构910间隔设置。
[0026]进一步地,软板外观检测分选补料一体机还包括一个控制系统(图未示),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程序对供料机构800、外观检测系统、补料机构910和收料机构920进行控制,且机架700上还设置有显示屏(图未示),控制系统的数据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通过所述显示屏能很好地将检测结果在显示屏上显示。也就是说,使用此软板外观检测分选补料一体机对软板外观进行检测时,将待检测的软板放于检测盒上,具体地,每个检测盒上具有若干个放置槽,且每一个放置槽放一个软板。也就是说,将放置满待检测的软板的检测盒放于第一输送道上,然后将放置满合格的软板的检测盒放于第二输送道上,通过外观检测系统在支撑架上边移动边对待检测的软板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完毕后,第一输送道上检测完毕的检测盒移动至补料机构910的下方,且第二输送道上放置满合格的软板的检测盒也移动至补料机构910的下方。进一步地,补料机构910具有一暂放平台,也就是说,补料机构910先取出检测完毕的检测盒里面的不合格的软板,然后放于暂放平台上,然后从放置满合格的软板的检测盒内拿出一个合格的软板补充至不合格的软板所放的位置,然后再从检测完毕的检测盒里面取出不合格的软板放至合格的软板的检测盒内刚取出的合格的软板的那一个放置槽,然后再取出一个合格的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板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相机、镜头和检测模块;所述壳体包括连接架、放置盒和容置盒,所述放置盒和所述容置盒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放置盒的内部具有放置腔,所述容置盒的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放置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相机和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相机设置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镜头中间;所述容置盒远离所述放置盒的一端开设有检测口,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检测口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与所述检测模块电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放置盒的一端设置有四个调节机构,四个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检测口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板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森凤彭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辰岭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