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包括舷侧段,所述舷侧段包括有一块甲板两块侧船板以及一块船底板,并且所述甲板的两端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的一端,所述船底板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的另一端,所述舷侧段内设有贯通腔,所述贯通腔内设有用于加强所述舷侧段的加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的优点在于净钢料较常规结构可减轻130t左右,同时该优化结构建造工艺简单,可大大缩短建造周期,从而提高船厂船台的周转率,节省人工费用,在相同吃水状态下的能够增加货物的载重130t,从而提高了收益率增加了营业额。而提高了收益率增加了营业额。而提高了收益率增加了营业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相关
,具体为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海上运输日益发达,并且国内航运事业竞争日益激烈,船东在追求更高经济效益。
[0003]而由于常规散货船的设计中货舱区域双层底内底板需延伸至舷侧外板,对于船底结构的钢材使用量都较大,因此亟需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舷侧段,所述舷侧段包括有一块甲板两块侧船板以及一块船底板,并且所述甲板的两端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的一端,所述船底板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的另一端,所述舷侧段内设有贯通腔,所述贯通腔内设有用于加强所述舷侧段的加强件。
[0006]可优选的,所述加强件至少包括加强板,若干块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贯通腔内,所述加强板沿着所述贯通腔贯通方向均匀分布,每块所述加强板四条侧边均与所述甲板、所述船底板以及两块船侧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连接有用于加强稳定性的工字钢支柱。
[0007]可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工字钢支柱连接处对称连接有两块支柱肘板。
[0008]可优选的,每两块所述加强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球扁钢,所述球扁钢连接在所述贯通腔内壁上。
[0009]可优选的,所述甲板、所述船底板以及两块所述侧船板内壁上均连接有纵桁。
[0010]可优选的,与所述船底板连接的所述纵桁的一端连接有扁钢。
[0011]可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之间设有角肘板,所述角肘板到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板的距离相等,所述角肘板连接在所述贯通腔内壁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的优点在于净钢料较常规结构可减轻130t左右,同时该优化结构建造工艺简单,可大大缩短建造周期,从而提高船厂船台的周转率,节省人工费用;
[0013]在相同吃水状态下的能够增加货物的载重130t,从而提高了收益率增加了营业额。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具有本技术的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1‑
舷侧段,11
‑
甲板,12
‑
侧船板,13
‑
贯通腔,14
‑
船底板,2
‑
加强件,21
‑
工字钢支
柱,22
‑
支柱肘板,23
‑
加强板,231
‑
通槽,24
‑
纵桁,25
‑
扁板,26
‑
角肘板,27
‑
球扁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轻量化船底结构,包括舷侧段1,所述舷侧段1包括有一块甲板11两块侧船板12以及一块船底板14,并且所述甲板11的两端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12的一端,所述船底板14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12的另一端,所述舷侧段1内设有贯通腔13,所述贯通腔13内设有用于加强所述舷侧段1的加强件2。
[0019]需说明的:所述甲板11、所述船底板14以及两块船侧板12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并且再所述贯通腔13内焊接所述加强件2,从而起到使所述舷侧段1更加稳定的作用。
[0020]通过所述甲板11、所述船底板14、两块所述船侧板12以及加强件2的连接,减少了内底平台板以及平台板下的内底纵骨的使用,从而减轻了建造重量。
[002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2至少包括加强板23,若干块所述加强板23设置在所述贯通腔13内,所述加强板23沿着所述贯通腔13贯通方向均匀分布,每块所述加强板23 四条侧边均与所述甲板11、所述船底板14以及两块船侧板12连接,所述加强板23上设有通槽231,所述通槽231内连接有用于加强稳定性的工字钢支柱21。
[0022]需说明的:所述加强板23与所述甲板11、所述船底板14以及两块船侧板12之间以及所述工字钢支柱21与所述加强板23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23与所述工字钢支柱21连接处对称连接有两块支柱肘板22。
[0024]进一步的,每两块所述加强板23之间连接有若干条球扁钢27,所述球扁钢27连接在所述贯通腔13内壁上。
[0025]进一步的,所述甲板11、所述船底板14以及两块所述侧船板12内壁上均连接有纵桁24。
[0026]需说明的:所述纵桁24在本实施例中为T型钢。
[0027]进一步的,与所述船底板14连接的所述纵桁24的一端连接有扁钢25。
[002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23之间设有角肘板26,所述角肘板26到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板23的距离相等,所述角肘板26连接在所述贯通腔13内壁上。
[0029]需说明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方式均为焊接连接。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舷侧段(1),所述舷侧段(1)包括有一块甲板(11)两块侧船板(12)以及一块船底板(14),并且所述甲板(11)的两端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12)的一端,所述船底板(14)连接在两块所述侧船板(12)的另一端,所述舷侧段(1)内设有贯通腔(13),所述贯通腔(13)内设有用于加强所述舷侧段(1)的加强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至少包括加强板(23),若干块所述加强板(23)设置在所述贯通腔(13)内,所述加强板(23)沿着所述贯通腔(13)贯通方向均匀分布,每块所述加强板(23)四条侧边均与所述甲板(11)、所述船底板(14)以及两块侧船板(12)连接,所述加强板(23)上设有通槽(231),所述通槽(231)内连接有用于加强稳定性的工字钢支柱(21)。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晓,王烨熳,韩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方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