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18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壳体,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发酵箱,发酵箱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且发酵箱的内壁与排气口的内壁连通,壳体的一侧固定设有排风扇,且壳体的内壁与排风扇的内壁连通,底座顶部的另一侧等距离固定设有四个支腿,四个支腿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壳体与发酵箱之间存在的空隙形成了相对狭窄的空气流通空间使空气更快速的流动并通过湿气吸热作用能够将整个发酵箱的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有效的降低,配合发酵箱内部的空气湿气流动使得降温效果更加明显,有效提高了红茶的发酵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的加工工序中,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0003]红茶的发酵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红茶发酵进展程度由温度、湿度和氧气以及发酵的时间长短综合来决定的,有效控制发酵条件是正确掌握发酵程度的关键,现有的红茶发酵装置中,大部分装置都能够对湿度和氧气进行较好的控制,但是对于环境温度大部分发酵装置仅仅只能够对装置内部进行降温,如果遇到炎热天气这些装置对于降温往往不能起到一个良好的降温效果,导致红茶的发酵效果因温度偏高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且发酵箱的内壁与排气口的内壁连通,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设有排风扇,且壳体的内壁与排风扇的内壁连通,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等距离固定设有四个支腿,四个所述支腿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设有超声波加湿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的一侧固定设有湿气管路,且超声波加湿器的内壁与湿气管路的内壁连通,所述湿气管路外壁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管,且湿气管路的内壁与进气管的内壁连通,所述湿气管路外壁的另一侧固定设有分支管路,且湿气管路的内壁与分支管路的内壁连通,所述分支管路的一端固定设有电磁阀门,且分支管路的内壁与电磁阀门的内壁连通,所述湿气管路的一端与发酵箱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发酵箱的内壁与湿气管路的内壁连通,所述湿气管路外壁的一端与壳体的顶部穿插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铰接设有门板,所述门板的中间位置嵌设有观察窗,所述门板内壁的一周固定设有密封条,所述发酵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电热板,所述发酵箱内壁的另一侧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
所述开关面板的一侧开设有排风扇开关、超声波加湿器开关、电热板开关、电磁阀门开关以及温度传感器开关,且排风扇通过排风扇开关、超声波加湿器通过超声波加湿器开关、电热板通过电热板开关、电磁阀门通过电磁阀门开关以及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开关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0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08](1)通过壳体与发酵箱之间存在的空隙形成了一个相对狭窄的空气流通空间,当发酵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发酵箱内部的温度过高时控制电磁阀门打开,排风扇与超声波加湿器开始加大功率运转,此时大部分湿气与空气开始通过分支管路到达壳体与发酵箱之间存在的空隙,然后又快速被排风扇排出,狭窄的空间能够让空气更快速的流动并通过湿气吸热作用能够将整个发酵箱的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有效的降低,配合发酵箱内部的空气湿气流动使得降温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红茶的发酵质量;
[0009](2)通过电磁阀门控制分支管路的闭合,使得在温度环境合适的情况下湿气全部通过湿气管路进入到发酵箱的内部,然后从发酵箱底部的排气口以及排风扇被排出以此对发酵箱内部的红茶进行加湿,当温度过高时则电磁阀门打开,大部分空气与湿气则对发酵箱的外部环境进行降温散热,从而间接对发酵箱进行降温处理。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湿气运输管路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4]图中:1、底座;2、壳体;3、发酵箱;4、排气口;5、排风扇; 6、支腿;7、安装板;8、超声波加湿器;9、湿气管路;10、进气管; 11、支管路;12、电磁阀门;13、门板;14、观察窗;15、密封条; 16、电热板;1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壳体2,壳体2 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发酵箱3,壳体2与发酵箱3之间存在的空隙形成了一个相对狭窄的空气流通空间,发酵箱3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4,对发酵箱3进行加湿时空气与湿气通过排气口4排出,且发酵箱3的内壁与排气口4的内壁连通,壳体2的一侧固定设有排风扇5,通过排风扇5与进气管10形成空气流通,且壳体2的内壁与排风扇 5的内壁连通,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等距离固定设有四个支腿6,四个支腿6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安装板7,且安装板7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支腿6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1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开关面板的一侧开设有排风扇开关、超声波加湿器开关、电热板开关、电磁阀门开关以及温度传感器开关,且排风扇5通过排风扇开关、超声波加湿
器8通过超声波加湿器开关、电热板16通过电热板开关、电磁阀门12通过电磁阀门开关以及温度传感器17通过温度传感器开关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1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壳体2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发酵箱3,发酵箱3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4,且发酵箱3的内壁与排气口4的内壁连通,壳体2的一侧固定设有排风扇5,门板13的中间位置嵌设有观察窗14,通过观察窗 14观察红茶发酵的外观情况,门板13内壁的一周固定设有密封条15,密封条15使得壳体2与发酵箱3内部的空气环境保持相对独立,发酵箱3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电热板16,发酵箱3内部环境温度过低时通过电热板16对发酵箱3内部进行加温;
[001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超声波加湿器8的一侧固定设有湿气管路9,且超声波加湿器8的内壁与湿气管路9的内壁连通,湿气管路9外壁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管 10,通过进气管10向发酵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红茶制作的发酵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发酵箱(3),所述发酵箱(3)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排气口(4),且发酵箱(3)的内壁与排气口(4)的内壁连通,所述壳体(2)的一侧固定设有排风扇(5),且壳体(2)的内壁与排风扇(5)的内壁连通,所述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等距离固定设有四个支腿(6),四个所述支腿(6)的顶部均固定设有安装板(7),且安装板(7)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分别与四个支腿(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7)的顶部固定设有超声波加湿器(8),所述超声波加湿器(8)的一侧固定设有湿气管路(9),且超声波加湿器(8)的内壁与湿气管路(9)的内壁连通,所述湿气管路(9)外壁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管(10),且湿气管路(9)的内壁与进气管(10)的内壁连通,所述湿气管路(9)外壁的另一侧固定设有分支管路(11),且湿气管路(9)的内壁与分支管路(11)的内壁连通,所述分支管路(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红向洪卫邱力罗正中安然
申请(专利权)人: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