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0834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絮凝剂包括:柏壳香树粉10~25%,去离子水72~90%,氢氧化钠溶液3~20%,羧化剂10~30%。制备方法包括: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逐步加热直到温度达到55~85℃;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10~30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调节粘度;继续反应1.0~2.0h后降温至0~25℃。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完全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原料为树皮和果壳,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除油效率高,采用含香类植物,其分子内活性基团多,与油脂有相似相容性;而且制备方法简捷,只需要一步完成,无三废排放,可以根据所除油污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植物源。采用不同的植物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使用。而目前采用的絮凝剂大部分为合成的高分子絮凝剂,其存在诸多不足:1、二次污染不易降解的问题,如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丙烯酰胺,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单体,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毒性;2、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原料来源问题,成本高;4、除油效率低问题,絮凝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包括如下重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柏壳香树粉10~25%,去离子水53~90%,氢氧化钠溶液3~20%,羧化剂10~30%。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去离子水的电导率为5~301μS/cm。
[0007]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待PH合格为宜;
[0009]步骤二:逐步加热混合物,直到温度达到55~85℃;
[0010]步骤三: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10~30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调节粘度;
[0011]步骤四:继续反应1.0~2.0h后降温至0~25℃,即得产品。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步骤一中的柏壳香树粉为使用热带植物源的皮和果壳制成的80目粉,主要包括柏树、香樟树、月桂树的树皮和果实壳,经干燥后,粉碎至80目。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步骤一中PH控制范围为:8.5~11.0。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步骤三中的羧化剂是一类有机给给电子体化合物,如氯乙酸、乙酰氯等。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步骤四中得到的产品为红棕色粘稠液体,分子量在8000~60000之间,取代度40~80%,比重1.034g/ml。
[0016]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的絮凝剂采用植物源,可以完全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污泥量少、安全无毒、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原料为树皮和果壳,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除油效率高,采用含香类植物,其分子内活性基团多,与油脂有相似相容性;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捷,只需要一步完成,无三废排放,可以根据所除油污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植物源。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油田、市政、工业等领域的污水除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申请提供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包括如下重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柏壳香树粉(使用热带植物源的皮和果壳制成的80目粉,主要包括柏树、香樟树、月桂树的树皮和果实壳,经干燥后,粉碎至80目)10~25%,去离子水53~90%(电导率5~301μS/cm),氢氧化钠溶液3~20%,羧化剂(为一类有机给给电子体化合物,如氯乙酸、乙酰氯等)10~30%。
[002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一: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待PH合格为宜(PH控制范围为:8.5~11.0);
[0022]步骤二:逐步加热混合物,直到温度达到55~85℃;
[0023]步骤三: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10~30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调节粘度;
[0024]步骤四:继续反应1.0~2.0h后降温至0~25℃,即得产品。
[0025]实施例一:
[0026]原料组成:
[0027]柏壳香树粉:10%
[0028]去离子水:68%(电导率101μS/cm)
[0029]氢氧化钠溶液:10%
[0030]羧化剂:12%
[0031]步骤一: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约15分钟)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直到PH=8.5。
[0032]步骤二:逐步加热混合物,直到温度达到60℃。
[0033]步骤三: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20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补充至100%),调节粘度。
[0034]步骤四:继续反应80分钟后降温至0~25℃,即得产品。
[0035]实施例二:
[0036]原料组成:
[0037]柏壳香树粉:11%
[0038]去离子水:62%(电导率101μS/cm)
[0039]氢氧化钠溶液:14%
[0040]羧化剂:13%
[0041]步骤一: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约30分钟)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直到PH=8.7。
[0042]步骤二:逐步加热混合物,直到温度达到57℃。
[0043]步骤三: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25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补充至100%),调节粘度。
[0044]步骤四:继续反应60分钟后降温至0~25℃,即得产品。
[0045]实施例三:
[0046]原料组成:
[0047]柏壳香树粉:16%
[0048]去离子水:60%(电导率101μS/cm)
[0049]氢氧化钠溶液:12%
[0050]羧化剂:12%
[0051]步骤一: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约12分钟)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直到PH=8.8。
[0052]步骤二:逐步加热混合物,直到温度达到60℃。
[0053]步骤三: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30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补充至100%),调节粘度。
[0054]步骤四:继续反应100分钟后降温至0~25℃,即得产品。
[0055]实施例四:
[0056]原料组成:
[0057]柏壳香树粉:18%
[0058]去离子水:53%(电导率101μS/cm)
[0059]氢氧化钠溶液:16%
[0060]羧化剂:23%
[0061]步骤一: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约22分钟)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直到PH=8.9。
[0062]步骤二:逐步加热混合物,直到温度达到80℃。
[0063]步骤三: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30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分数配比的原材料:柏壳香树粉10~25%,去离子水53~90%,氢氧化钠溶液3~20%,羧化剂10~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其特征在于,去离子水的电导率为5~301μS/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源除油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柏壳香树粉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搅拌边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慢慢流加氢氧化钠溶液,不间断检测混合物的PH,待PH合格为宜;步骤二:逐步加热混合物,直到温度达到55~85℃;步骤三:逐步加入羧化剂固体,搅拌反应10~30min后加入去离子水适量,调节粘度;步骤四:继续反应1.0~2.0h后降温至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斌清郑丹杨文婷龚乃超徐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