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732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轨道梁和下轨道梁,所述下轨道梁的截面宽度大于上轨道梁的截面宽度,可以使储能块放置于上轨道的上端,同时,下轨道梁上设有RGV小车,且RGV小车的高度小于上轨道梁的高度,使得RGV小车能够在轨道梁之间运行时,不影响轨道梁上的储能块;进一步地,储能块的宽度小于相邻两个上轨道梁的中心间距,使得多组储能块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不会发生碰撞。不会发生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力储能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轨道梁一般设置在吊车梁的上面,而且常规轨道梁也不承担结构承力的作用。受限于重力储能工艺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按照常规构件设计途径,会极大的增加装置构件,为解决这一新型重力储能项目的可行性问题,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装置构件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使得轨道梁的上端可以用于放置储能块,同时,确保RGV小车能够在轨道梁之间运行时,不影响轨道梁上的储能块。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轨道梁和下轨道梁,所述下轨道梁的截面宽度大于上轨道梁的截面宽度。
[0005]进一步地,在重力储能系统中的每一层楼层中等间距排放多个轨道梁,相邻两个轨道梁之间的区域一端为储能块的升降区,另一端为储能块的存放区。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轨道梁的上端用于放置储能块。
[0007]进一步地,相邻两个上轨道梁之间的间距小于储能块的宽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轨道梁的上端与RGV小车的行走轮接触。
[0009]进一步地,相邻两个下轨道梁之间的间距小于RGV小车两侧行走轮的距离。
[0010]进一步地,所述RGV小车的行走轮的宽度小于下轨道梁的上端部到同侧上轨道侧面的距离。r/>[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轨道梁的侧面上与RGV小车的导向轮接触。
[0012]进一步地,所述RGV小车的高度小于上轨道梁的高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RGV小车车架两侧的安全筋与下轨道梁的上端接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分为上轨道梁和下轨道梁,且下轨道梁的截面宽度大于上轨道梁的截面宽度,可以使储能块放置于上轨道的上端;同时,下轨道梁上设有RGV小车,且RGV小车的高度小于上轨道梁的高度,使得RGV小车能够在轨道梁之间运行时,不影响轨道梁上的储能块。进一步地,储能块的宽度小于相邻两个上轨道梁的中心间距,使得多组储能块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的设置示意图;
其中,1

上轨道梁,2

下轨道梁,3

储能块,4

RGV小车,5

行走轮,6

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0017]如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的截面示意图,该轨道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轨道梁1和下轨道梁2,下轨道梁2的截面宽度大于上轨道梁1的截面宽度,使得轨道梁的上端可以用于放置储能块3,同时,确保RGV小车4能够在轨道梁之间运行时,不影响轨道梁上的储能块3。
[0018]在重力储能系统中的每一层楼层中等间距排放多个轨道梁,相邻两个轨道梁之间的区域一端为储能块的升降区,另一端为储能块的存放区,通过RGV小车4在轨道梁上运行到待搬运的储能块下方,通过RGV小车4上的升降装置抬起放置在上轨道梁1上的储能块3,向储能块的存放区移动,直至到达存放区,将RGV小车上的升降装置下放,使得储能块落在存放区的上轨道梁1上。通过在每一楼层之间等间距排放多个轨道梁,能够同时实现多组储能块3的搬运,节约搬运时间。
[0019]如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的设置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中上轨道梁1的上端用于放置储能块3,相邻两个上轨道梁1之间的间距小于储能块3的宽度,同时,储能块3具有平整的底面,使得储能块3摆放在上轨道梁1上不会掉落;且相邻两个上轨道梁1的中心间距大于储能块3的宽度,使得多组储能块3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本专利技术中下轨道梁2的上端与RGV小车4的行走轮5接触,相邻两个下轨道梁2之间的间距小于RGV小车4两侧行走轮5的距离,RGV小车4的行走轮5的宽度小于下轨道梁2的上端部到同侧上轨道1侧面的距离,使得行走轮5完全在下轨道梁2上,从而确保RGV小车在下轨道梁2上运行时,不会掉落;上轨道梁1的侧面上与RGV小车4的导向轮6接触,从而保证RGV小车4在轨道梁上运行时,始终保持行走轮5、导向轮6与各面之间保持接触,使得RGV小车4在行驶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梁,保持运行的平稳性。本专利技术中RGV小车4的高度小于上轨道梁1的高度,使得小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碰撞到上轨道梁1上摆放的储能块3。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RGV小车4车架两侧的安全筋与下轨道梁2的上端接触,当RGV小车的行走轮5或导向轮6发生失效时,安全筋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其可以与下轨道梁2接触,从而保证RGV小车上储能块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不至于掉落。
[0021]本专利技术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的工作过程具体为:RGV小车4的行走轮5与下轨道梁2的上端接触,RGV小车的导向轮6与上轨道梁1的侧面接触,上轨道梁1的上端放置有储能块3,当RGV小车4需要搬运储能块3时,先将RGV小车4在轨道梁上行走,到达待搬运储能块3的下方,通过RGV小车4上的升降装置抬起放置在上轨道梁1上的储能块,进行储能块3的搬运,当到达指定存放区后,将RGV小车4上的升降装置下放,使得储能块3落在存放区的上轨道梁1上。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梁实现将储能块摆放、RGV小车的运行的功能于一体,具有结构简单、运输便捷的特点。
[0022]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轨道梁(1)和下轨道梁(2),所述下轨道梁(2)的截面宽度大于上轨道梁(1)的截面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在重力储能系统中的每一层楼层中等间距排放多个轨道梁,相邻两个轨道梁之间的区域一端为储能块的升降区,另一端为储能块的存放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梁(1)的上端用于放置储能块(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上轨道梁(1)之间的间距小于储能块(3)的宽度,且相邻两个上轨道梁(1)的中心间距大于储能块(3)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重力储能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梁(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圣军李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