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25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由主控芯片及其驱动电路、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和高精度恒流源电路;所述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选通单元,用于控制大电流选通;所述高精度恒流源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电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回路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实时控制多个大电流用电设备。实现了实时控制多个大电流用电设备。实现了实时控制多个大电流用电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控制领域,尤其涉及种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控制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控制理论、仪器仪表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
[0003]互联网技术是物联网的发展基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发展具有运营产业化、应用商业化、互联全球化、互联宽带化、多业务综合平台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可以预见,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将大大超过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
[0004]但是目前工业上主要是控制多个小电流用电设备,控制大电流用电设备是一个技术难题,因此,如何更好的控制大电流用电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可以控制多个大电流用电设备,且实时性强。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由主控芯片及其驱动电路、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和高精度恒流源电路;所述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选通单元,用于控制大电流选通;所述高精度恒流源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电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回路电流。
[0007]优选地,所述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达林顿管阵列,所述达林顿管阵列包括:多个大功率NPN型达林顿管,多个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多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多个第一电阻和多个第二电阻;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正电压输出端同时与所有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每个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的基级分别与一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第一电阻相连接,所述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大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基极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NPN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和PNP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被控电路接线端接口相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高精度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NMOS管Q13和电阻R2;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向输入端与主控芯片相连接,其输出端和反向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和NMOS管Q13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线,所述
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还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NMOS管Q13的漏极与所述达林顿管电路相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模组还包括物联网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通过串口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模组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实时显示电流大小。
[001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控制模组,通过加入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和高精度恒流源电路,实现对大电流的选通与大小控制,实时性强,通过加入物联网模块,达到远程控制的效果,通过加入显示模块,以实时显示电流大小,实现了更加直观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大电流控制模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达林顿管阵列的电路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高精度恒流源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wifi芯片及其外接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主控芯片及其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程序下载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该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当理解为限于文中列举的实施例。更确切而言,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公开能够彻底及完整,并且能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大电流控制模组;
[0023]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包括: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由主控芯片及其驱动电路、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和高精度恒流源电路;所述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选通单元,用于控制大电流选通;所述高精度恒流源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电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回路电流。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达林顿管阵列,所述达林顿管阵列包括多个大功率NPN型达林顿管,多个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多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多个第一电阻和多个第二电阻;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正电压输出端同时与所有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每个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的基级分别与一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第一电阻相连接,所述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大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基极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NPN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和PNP
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被控电路接线端接口相连接。
[0025]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达林顿管阵列包括8个大功率NPN型达林顿管:达林顿管Q40、达林顿管Q35、达林顿管Q29、达林顿管Q34、达林顿管Q6、达林顿管Q22、达林顿管Q28、达林顿管Q23;8个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达林顿管Q5、达林顿管Q7、达林顿管Q9、达林顿管Q11、达林顿管Q19、达林顿管Q16、达林顿管Q14、达林顿管Q12;8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达林顿管Q8、达林顿管Q3、达林顿管Q2、达林顿管Q4、达林顿管Q1、达林顿管Q10、达林顿管Q17、达林顿管Q15;8个第一电阻:电阻R1、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4、电阻R4、电阻R7、电阻R11、电阻R16;8个第二电阻:电阻R3、电阻R9、电阻R13、电阻R15、电阻R5、电阻R8、电阻R12、电阻R17;
[0026]具体地,达林顿管Q5、达林顿管Q7、达林顿管Q9、达林顿管Q11、达林顿管Q19、达林顿管Q16、达林顿管Q14、达林顿管Q12的发射极与电压转换电路的正电压输出端相连接,达林顿管Q5的基级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由主控芯片及其驱动电路、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和高精度恒流源电路;所述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选通单元,用于控制大电流选通;所述高精度恒流源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构成电流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回路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达林顿管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达林顿管阵列,所述达林顿管阵列包括:多个大功率NPN型达林顿管,多个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多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多个第一电阻和多个第二电阻;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正电压输出端同时与所有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每个大功率PNP型达林顿管的基级分别与一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第一电阻相连接,每个小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大功率NPN型达林顿管的基极分别与主控芯片相连接,所述NPN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和PNP型大功率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被控电路接线端接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控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U10、桥式电路U8、电源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兵孙庆杰司孝龙丁大为杨宗立罗来辉卢小齐汪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