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再明专利>正文

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0198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部预制竖向构件、梁板叠合层和下部预制竖向构件,上部预制竖向构件中具有多根竖向钢筋,下部预制竖向构件中具有多根竖向钢筋,下部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向上突出于所述梁板叠合层的上表面并与上部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通过挤压套筒连接,相邻的竖向钢筋接头相互错开并且处于不同垂直高度,上部预制竖向构件在邻近梁板叠合层处设有错开连接区,并设有预留后浇混凝土孔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具有等同于现浇混凝土的节点构造,吊装对中定位固定方便简单,可免除构件安装中的斜撑。构件安装中的斜撑。构件安装中的斜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装配式
,具体涉及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年青劳动力的逐年减少及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国家逐步加大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广力度。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主要构件(例如,梁板等水平构件、墙柱等竖向构件、内外隔墙等围护构件)在工厂预制,在工地现场通过浇筑少量混凝土和焊接钢结构进行拼装。由于工地现场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少,从而缩短工期,提高生产效率。
[0003]然而,目前由于装配式竖向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剪力墙及柱)的节点连接构造还不是很完善,设计人员往往不愿意采用装配式剪力墙及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
[0004]目前装配式竖向构件连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装配式柱来讲,目前竖向钢筋的连接基本上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如图1所示),灌浆质量不够稳定且无法有效检测,而且钢筋的连接接头都在同一个截面上,不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受拉钢筋接头宜错开50%的规定,导致设计人员不愿采用;对装配式剪力墙来讲,目前竖向钢筋的连接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如图1所示),同样是灌浆质量不够稳定且无法有效检测,另一种是采用叠合板式剪力墙(如图2所示),两片叠合板式剪力墙之间水平方向通过桁架腹筋相连,接头处竖向钢筋插在两片叠合剪力墙的空腔中,然后用混凝土浇筑填满两片叠合剪力墙中的空腔,这种连接方式在概念上来讲效果不如灌浆套筒连接,竖向钢筋不但在同一截面搭接,而且位于截面形心轴附近,受力大打折扣。
[0005]可见,目前剪力墙的连接不论灌浆套筒连接还是叠合板式剪力墙连接均不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受拉钢筋接头宜错开50%的规定。一般来讲,虽然钢筋接头抽检试验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接头破坏,但接头就是接头,里面牵涉到人的因素,如果施工操作人员素质高,又负责任的话,接头质量就有保证,否则就有可能有些接头不合格,假如接头都位于同一截面,就加大了结构的安全风险,这就是目前设计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设计人员不愿采用竖向预制构件的根本原因。现在的情况是,只有装配率达不到要求时,设计人员才会选取一些受力较小的柱和剪力墙做成装配式,是一种被动的采用。
[0006]假如解决了竖向构件钢筋错开连接的问题,装配式竖向构件(如剪力墙及柱)将会得到大规模应用。
[0007]此外,预制竖向构件(包括剪力墙及柱)吊装对中定位及固定都比较麻烦,这也是妨碍装配式竖向构件应用的重要原因。目前绝大部分预制构件都需要支撑,尚未完全发挥装配式预制构件的优势,增加了建造造价。
[0008]随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及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将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亟需连接效果更好、固定方式更方便的预制竖向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连接简单、稳固的免支撑的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部预制竖向构件、梁板叠合层和下部预制竖向构件,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中具有多根竖向钢筋,所述下部预制竖向构件中具有多根竖向钢筋,所述下部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向上突出于所述梁板叠合层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通过挤压套筒连接,相邻的竖向钢筋接头相互错开并且处于不同的垂直高度,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在邻近所述梁板叠合层处设有错开连接区,并设有预留后浇混凝土孔道,通过所述预留后浇混凝土孔道浇筑所述错开连接区。
[0012]优选地,各竖向钢筋接头隔条错开的垂直距离为所述竖向钢筋(如竖向连接钢筋)直径的35倍。
[0013]优选地,所述错开连接区的垂直高度为0.7米至1.4米,更优选为0.8米至1.2米,最优选为1米。
[0014]优选地,所述错开连接区中还设有三角钢筋桁架,所述三角钢筋桁架包括三根竖向钢筋和多根三角形箍筋。更优选地,所述三角形箍筋的间距为20厘米至30厘米。
[0015]优选地,所述三角钢筋桁架的底部还设有调平螺帽。更优选地,所述调平螺帽安装在所述三角钢筋桁架的竖向钢筋底部。
[0016]优选地,所述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还包括定位对中固定框架,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包括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定位对中固定框架底部方框、以及将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与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底部方框连接起来的定位对中固定框架立柱。
[0017]优选地,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具有对中固定螺栓。
[0018]优选地,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底部方框通过固定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梁板叠合层的楼面混凝土上。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一、制作上部预制竖向构件及下部预制竖向构件,预制时留好预留后浇混凝土孔道,将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和所述下部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隔条错开安装,并安装三角钢筋桁架;
[0021]步骤二、制作定位对中固定框架;
[0022]步骤三、将预制竖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
[0023]步骤四、在混凝土楼面上进行预制竖向构件中线放样;
[0024]步骤五、通过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进行定位固定,对中完成,用膨胀螺栓固定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的底部方框;
[0025]步骤六、预制竖向构件竖起起吊:利用所述三角钢筋桁架的竖向钢筋作竖起起吊的支点,当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竖起后,调整吊钩位置,使起吊过程中预制竖向构件处于垂直状态,方便吊装时顺利放入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中;
[0026]步骤七、预制竖向构件吊装定位固定:将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吊入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中,落在楼面后通过拧动所述三角钢筋桁架钢筋的底部螺帽进行调平及调整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的垂直度,调整完毕,拧紧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的上部方框的对中固定螺栓以便固定所述上部竖向预制构件,用钢筋挤压机对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的角部竖向钢筋连接的挤压套筒接头的进行挤压,然后摘除起吊挂钩取下吊装钢丝绳,完成预制竖向构件的吊装安装定位;以同样的方式,继续挤压其余竖向钢筋的挤压套筒以进行钢筋连接;
[0027]步骤八、所有竖向向钢筋连接完成后,用定型模板封闭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接头错开连接区;
[0028]步骤九、通过预制竖向构件的预留后浇混凝土孔道浇筑所述错开连接区的混凝土,完成楼层部位等同于现浇的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
[0029]本专利技术所称的“等同现浇”,是指装配式建筑的所有构件和节点都达到现浇混凝土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0030]本专利技术弃用目前通用的竖向钢筋采用灌浆套筒在同一截面进行钢筋连接的方式,而采用目前现浇结构中广泛采用的套筒挤压接头进行钢筋连接,并且连接钢筋接头隔条错开35d(d为竖向连接钢筋直径),使错开率达到50%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同现浇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上部预制竖向构件、梁板叠合层和下部预制竖向构件,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中具有多根竖向钢筋,所述下部预制竖向构件中具有多根竖向钢筋,所述下部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向上突出于所述梁板叠合层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钢筋通过挤压套筒连接,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竖向钢筋接头相互错开并且处于不同的垂直高度,所述上部预制竖向构件在邻近所述梁板叠合层处设有错开连接区,并设有预留后浇混凝土孔道,通过所述预留后浇混凝土孔道浇筑所述错开连接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各竖向钢筋接头隔条错开的垂直距离为所述竖向钢筋的直径的3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开连接区的垂直高度为0.7米至1.4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开连接区中还设有三角钢筋桁架,所述三角钢筋桁架包括三根竖向钢筋和多根三角形箍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箍筋的间距为20厘米至30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钢筋桁架的底部还设有调平螺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还包括定位对中固定框架,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包括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定位对中固定框架底部方框、以及将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与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底部方框连接起来的定位对中固定框架立柱。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预制竖向构件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对中固定框架上部方框具有对中固定螺栓。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再明
申请(专利权)人:龙再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