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0173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包括a.施工第一根钢管桩,然后施工临时辅助桩,所述临时辅助桩和钢管桩之间预留一跨拉森钢板桩的位置;b.施工拉森钢板桩,然后拔除临时辅助桩,重新定位下一跨钢板桩位置并打入临时辅助桩;c.重复步骤b施工拉森钢板桩;引入临时辅助钢管桩减小因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一端不稳定导致的倾斜误差问题,改良转角钢板桩锁扣连接方式,减少渗漏点,保证基坑安全,增强PC组合桩稳定性,提高PC工法桩施工质量。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临时辅助钢管桩可重复利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浪费,仅通过改变施工工艺即可提高拉森钢板桩的准确性,也不影响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过程中倾斜误差。倾斜误差。倾斜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C工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一般采用PC钢管+钢板组合桩及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其中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4.95m)基坑支护采用一根长16m,直径630mm,壁厚为14mm的无缝钢管与两块长9m长的SP

U400x170x15.5钢板桩组合作为支护单元体系,局部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9.95m)基坑支护桩采用一根长30m直径915mm,壁厚为14mm的无缝钢管与一块15m长SP

U400x170x15.5钢板桩作为支护单元体系。常规的施工方法是在放线定位后,再按钢管桩—拉森钢板桩—钢管桩顺序依次施工。该传统方法虽然施工速度快,但存在如下缺点:
[0003](1)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只有一端与钢管固定,另一端处于活动状态,因此施工中会造成钢板向一边倾斜,并且倾斜误差累计不易修正,施工完成后无法保证钢板桩处于中心轴上,影响后续施工。
[0004](2)在基坑转角处,受制于锁扣角度和施工误差,锁扣往往无法连接,使基坑围护不能形成真正的整体,造成基坑存在渗漏点,影响基坑安全。
[0005](3)30m长直径915mm的钢管桩在“插打、焊接、拔出”三道工序的操作难度和质量控制上均有相当大的挑战,若不能攻克,将会给基坑安全和己施工的地下结构留下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解决减小因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一端不稳定导致的倾斜误差问题,以及解决转角钢板桩连接导致的连接点渗漏问题,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a.施工第一根钢管桩,然后施工临时辅助桩,所述临时辅助桩和钢管桩之间预留一跨拉森钢板桩的位置;
[0009]b.施工拉森钢板桩,然后拔除临时辅助桩,重新定位下一跨钢板桩位置并打入临时辅助桩;
[0010]c.重复步骤b施工拉森钢板桩;
[0011]进一步,还包括转角处拉森钢板桩施工,在转角处采用转角钢板桩,所述转角钢板桩包括分别设置于拉森钢板桩连接端的卡槽和卡锁,所述卡锁可卡接于卡槽内并可沿卡槽内壁转动,所述卡槽和卡锁以可拆卸式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卡槽为弧形通槽,所述卡锁为可与弧形通槽转动配合的圆柱体,所述弧形通槽的弧度为大于圆柱体卡锁半圆弧的优弧,且开口端口径略小于圆柱体卡锁直径设置,所述弧形通槽的内腔直径略大于圆柱体卡锁直径设置;
[0013]进一步,所述弧形通槽的优角为300
°‑
315
°

[0014]进一步,所述卡槽横截面为“C”形,所述卡槽和卡锁为钢材料并焊接于拉森钢板桩
连接端,或者所述卡槽和卡锁与拉森钢板桩一体成型;
[0015]进一步,所述临时辅助桩为钢管,且直径不大于拉森钢板桩宽度;
[0016]进一步,所述临时辅助桩的钢管直径略小于拉森钢板桩的横跨宽度设置;
[0017]进一步,所述临时辅助桩的钢管长度为拉森钢板桩长度的1/2;
[0018]进一步,还包括钢管桩的轴向对接,在两根对接的钢管桩对接端管壁内设置内衬管并采用螺栓与钢管桩径向连接固定,钢管桩沿内衬管对接后再进行焊接;
[0019]进一步,所述内衬管轴向两端管壁上均等间距周向分布有螺栓孔,在对应钢管桩的对接端管壁上均设置有与内衬管对应的螺栓孔。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引入临时辅助钢管桩,减小因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一端不稳定导致的倾斜误差问题,改良转角钢板桩锁扣连接方式,减少渗漏点,保证基坑安全,增强PC组合桩稳定性,提高PC工法桩施工质量。本施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临时辅助钢管桩可重复利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浪费,仅通过改变施工工艺即可显著提高拉森钢板桩的准确性,也不影响拉森钢板桩的稳定性,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倾斜误差。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临时辅助桩分布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拉森钢板桩安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拉森钢板桩宽度与临时辅助桩的直径对比;
[0025]图4为转角拉森钢板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5、6、7为不同角度的转角拉森钢板桩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钢管桩轴向对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内衬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施例的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a.施工第一根钢管桩1,然后施工临时辅助桩3,所述临时辅助桩3和钢管桩1之间预留一跨拉森钢板桩2的位置;
[0031]b.施工拉森钢板桩2,然后拔除临时辅助桩3,重新定位下一跨钢板桩位置并打入临时辅助桩3;
[0032]c.重复步骤b施工拉森钢板桩2;在施工完第一根钢管桩1后,不立即施工拉森钢板桩2,而是增加一根用于固定拉森钢板桩2的临时辅助桩3,通过事先定位,预留出拉森钢板桩2的位置,由此施工拉森钢板桩2时,由于两端均已固定,不会造成倾斜偏移。施工完成第一跨拉森钢板桩2后,拔出固定用临时辅助桩3,重新定位下一跨拉森钢板桩2位置,并打入临时辅助桩3,以此固定下一跨拉森钢板,如此反复循环,保证每一跨拉森钢板桩2施工时,两端都有固定,确保施工质量。所谓“一跨拉森钢板桩2”是指一个拉森钢板桩2,由于拉森钢板桩2的弯折造型,因此一个拉森钢板桩2可称为一跨拉森钢板桩2。
[003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转角处拉森钢板桩2施工,在转角处采用转角钢板桩,所述转
角钢板桩包括分别设置于拉森钢板桩2连接端的卡槽201和卡锁202,所述卡锁202可卡接于卡槽201内并可沿卡槽201内壁转动,所述卡槽201和卡锁202以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卡槽201和卡锁202即可实现转角连接,可允许与其连接钢板角度一定范围内自由,消除部分误差,也可实现平角(直线)连接。所谓转角连接,是指两个钢板连接后成一定角度。卡槽201和卡锁202是可拆卸的,便于安装和拆卸。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01为弧形通槽,所述卡锁202为可与弧形通槽转动配合的圆柱体,所述弧形通槽的弧度为大于圆柱体卡锁202半圆弧的优弧,且开口端口径略小于圆柱体卡锁202直径设置,所述弧形通槽的内腔直径略大于圆柱体卡锁202直径设置;所谓“通槽”是指沿拉森钢板桩2的连接端拉通,使整个连接端都能通过卡槽201和卡锁202连接。“弧形通槽”是指卡槽201的横截面为弧形,也即卡槽201为弧形。而圆柱体卡锁202可固定于弧形通槽内并可在弧形通槽内转动,使连接钢板的角度一定范围内自由,消除部分误差。卡锁20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第一根钢管桩,然后施工临时辅助桩,所述临时辅助桩和钢管桩之间预留一跨拉森钢板桩的位置;b.施工拉森钢板桩,然后拔除临时辅助桩,重新定位下一跨钢板桩位置并打入临时辅助桩;c.重复步骤b施工拉森钢板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角处拉森钢板桩施工,在转角处采用转角钢板桩,所述转角钢板桩包括分别设置于拉森钢板桩连接端的卡槽和卡锁,所述卡锁可卡接于卡槽内并可沿卡槽内壁转动,所述卡槽和卡锁以可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弧形通槽,所述卡锁为可与弧形通槽转动配合的圆柱体,所述弧形通槽的弧度为大于圆柱体卡锁半圆弧的优弧,且开口端口径略小于圆柱体卡锁直径设置,所述弧形通槽的内腔直径略大于圆柱体卡锁直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PC组合桩稳定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通槽的优角为300
°‑
3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尚杨洋熊建平杨祖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