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395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座,所述处理座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形状为斜形,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嵌入杆,所述第一嵌入杆的形状为锥形,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内部靠下侧开设有贯穿槽,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底部且位于贯穿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长度和贯穿槽的长度相适配;通过调节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的角度,可以适应不同角度的基坑,此第一防护板进而第二防护板承载和抗压能力强,保证了边坡不容易发生塌陷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的说是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综合管廊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挖掘管廊基坑,在挖掘管廊基坑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进行基坑的支护,避免不必要的塌陷。
[0003]避免基坑塌陷,现有技术也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如公开号为CN215329917U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区域市政综合管廊基坑支护装置,包括底板、边板和压合组件,边板的底端与底板活动连接,底板的上方安装压合组件,压合组件与边板活动连接,压合组件包括中心圆柱、调整轮、上压板、滚球、下压板、斜支撑、轴座和台座。本轨道交通区域市政综合管廊基坑支护装置,边板可以沿着底板上表面滑动一定距离,以满足不同的支护效果,导向块和滑板的安装,可以使边板偏离底板边缘一定距离,满足更多的支护需求。
[0004]雨期施工中土方开挖基坑时,将开挖出的渣土及时拍实苫盖,当遇到大雨情况时,将开挖面和渣土只是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被雨水的冲刷下,可能会导致基坑边坡出现塌方或滑坡的现象,安全性较低,现在缺少应急设备来避免大雨对基坑造成的毁坏,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座,所述处理座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形状为斜形,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嵌入杆,所述第一嵌入杆的形状为锥形,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内部靠下侧开设有贯穿槽,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底部且位于贯穿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长度和贯穿槽的长度相适配,所述调节板的上方与第二防护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展弹簧,所述调节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嵌入杆,所述第二嵌入杆的形状为锥形;在轨道基坑开挖时,若出现下雨天气时,基坑两侧的边坡可能会出现塌方或滑坡的现象,目前为了防止两侧的边坡塌方或滑坡,在下雨时,将此处理座嵌入在边坡的两侧,将第一防护板底面的第一嵌入杆嵌入在边坡的表面,且将第二防护板底部调节板嵌入在边坡的底面,且通过调节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的角度,可以适应不同角度的基坑,此第一防护板进而第二防护板承载和抗压能力强,保证了边坡不容易发生塌陷或滑坡的现象,安全性高,且方便了之后基坑的继续开挖。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板的表面靠下侧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开设多个,且呈等距离设置在第二防护板的表面,所述调节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
外表面且贯穿在贯穿孔内部连接有螺纹卡柱,所述第二防护板内部设置有与螺纹卡柱相适配的螺纹,所述卡座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卡柱相适配的孔;工作时,工作人员手动旋紧螺纹卡柱,将螺纹卡柱通过贯穿孔卡在卡座的外表面,对调节板进行卡紧,当边坡的斜面距离较大时,通过将螺纹卡柱旋出,之后拉动调节板,根据边坡斜面的距离,控制调节板的拉动距离,之后再将螺纹卡柱旋进调节板内,进而能够适用不同的斜面距离,使用范围较为广泛,方便了对基坑的保护。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防护板内部且位于滑动槽内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配重座,所述配重座滑动连接在第二防护板内部,所述配重座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配重座远离凸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接腔体;所述第二防护板横向面靠近配重座的一侧开设有穿透槽,所述第二防护板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抓杆,所述第一抓杆滑动连接在穿透槽内部,所述第一抓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第一抓杆靠近配重座一侧的形状为凹面形,所述第一抓杆远离配重座一侧的形状为锥形;工作时,当未使用时,第一抓杆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内部,能够起到节省放置空间的作用;当下雨时,部分雨水会落入承接腔体的内部,之后承接腔体自身重量增大,且其自身重量大于拉伸弹簧的拉力时,承接腔体会带动配重座移动,使配重座同步带动凸块移动,之后凸块会与其下方的第一抓杆接触,使凸块挤压第一抓杆一侧的凹面,进而第一抓杆会发生移动,使第一抓杆的锥形面向护坡的一侧移动,并嵌入到护坡内,进一步提高了此处理座对护坡的支撑力,提高了此处理座的稳定性,且避免了此处理座发生偏移或沉降的现象。
[0010]优选的,所述配重座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一侧与第二防护板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滚轮设置多个,且呈等距离设置在配重座的侧表面;设置了多个滚轮,能够减小配重座与第二防护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能方便的使配重座移动,便于之后将第一抓杆嵌入在边坡的内部,使用更加方便。
[0011]优选的,所述承接腔体的内部开设有盛水腔,所述承接腔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槽,所述承接腔体远离进水槽一侧开设有出水槽,所述进水槽的长度大于出水槽的长度,所述配重座和第一抓杆的数量均设置多个,且呈等距离设置在第二防护板的内部;工作时,在下雨时,部分雨水会通过进水槽进入到承接腔体内部,并随后通过出水槽流出,由于进水槽的长度大于出水槽的长度,所以此承接腔体的进水速度大于出水速度,进而能够方便的使承接腔体自身的重量变大,且在雨停时,此承接腔体内部的雨水会流出,方便此处理座的下次使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抓杆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抓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受压杆,所述受压杆的形状为锥形,所述第一抓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V型座,V型座转动连接在空腔内部,且空腔内部设置有与V型座相适配的转轴,所述V型座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受压杆设置在远离V型座的一侧,所述V型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抓杆,所述第一抓杆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与第二抓杆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受压杆的侧表面且位于第一抓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弹簧;当第一抓杆向基坑边坡的内部移动时,第一抓杆会先与较为柔软的泥土接触,且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此时受压杆所受到的压力较小,且此压力小于限位弹簧的拉伸力,所以此时受压杆不会发生变化;当第一抓杆和受压杆继续受压下,在受压杆的受到的压力大于限位弹簧的拉伸力时,受压杆会向靠近V型
座的内侧移动,随后受压杆会与V型座内侧接触,使V型座发生一定程度的偏转,进而V型座会带动两侧的第二抓杆移动,使两侧的第二抓杆嵌入在边坡内部,提高此第一抓杆的对地面的抓取力,从而使边坡不易发生滑坡或者塌方,方便了之后对基坑开挖,且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板靠近第一抓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靠近第一抓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杆,所述刮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抓杆上下两侧;在此处理座一次使用完成之后,承接腔体内部雨水流出时,在连接弹簧的复位下,会带动第一抓杆复位,在第一抓杆向初始位置移动时,会与其上下两侧的刮杆接触,使刮杆对第一抓杆表面的泥土进行刮除,方便之后对第一抓杆的再次使用。
[00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座(1),所述处理座(1)包括第一防护板(101)和第二防护板(102),所述第一防护板(101)和第二防护板(102)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102)的形状为斜形,所述第一防护板(1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嵌入杆(2),所述第一嵌入杆(2)的形状为锥形,所述第二防护板(102)的内部靠下侧开设有贯穿槽(103),所述第二防护板(102)的底部且位于贯穿槽(1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板(3),所述调节板(3)的长度和贯穿槽(103)的长度相适配,所述调节板(3)的上方与第二防护板(10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展弹簧(301),所述调节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嵌入杆(302),所述第二嵌入杆(302)的形状为锥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板(102)的表面靠下侧开设有贯穿孔(4),所述贯穿孔(4)开设多个,且呈等距离设置在第二防护板(102)的表面,所述调节板(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座(5),所述卡座(5)的外表面且贯穿在贯穿孔(4)内部连接有螺纹卡柱(51),所述第二防护板(102)内部设置有与螺纹卡柱(51)相适配的螺纹,所述卡座(5)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卡柱(51)相适配的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板(10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防护板(102)内部且位于滑动槽内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6),所述拉伸弹簧(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配重座(61),所述配重座(61)滑动连接在第二防护板(102)内部,所述配重座(6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62),所述配重座(61)远离凸块(6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接腔体(63);所述第二防护板(102)横向面靠近配重座(61)的一侧开设有穿透槽,所述第二防护板(10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抓杆(7),所述第一抓杆(7)滑动连接在穿透槽内部,所述第一抓杆(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71),所述第一抓杆(7)靠近配重座(61)一侧的形状为凹面形,所述第一抓杆(7)远离配重座(61)一侧的形状为锥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施工用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座(61)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滚轮(611),所述滚轮(611)的一侧与第二防护板(10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滚轮(611)设置多个,且呈等距离设置在配重座(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龙赵晨阳蔡锐姚彦峰张波涛庞占勇李杰田凯梁玉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