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装置、充电场地及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66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1
转接装置、充电场地及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属于充电技术领域,转接装置,包括定位桩和连接线,定位桩与连接线连接,单个定位桩上至少连接有单个连接线,连接线包括线体、充电连接口与供电连接口,充电连接口与线体连接,供电连接口与线体连接。充电场地,包括的转接装置。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充电设备停入充电场地中;将连接线上的供电连接口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将供电设备上的供电接口与转接装置上的充电连接口连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将供电设备与转接装置上的充电连接口分离,停止对待充电设备充电;将连接线上的供电连接口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进行全自动充电。电。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接装置、充电场地及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
,尤其涉及转接装置、充电场地及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与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设备将会不断发展普及。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自动充电过程中,机器人小车运行到车位(充电场地)附近后,由于两车位之间比较狭窄,机器人无法驶入,且现有市场中的机械臂臂展的长度一般较短,且机械臂不够灵活,难以完成充电的插拔动作。而且车主所停车的位置,一般都会与机械臂形成各种各样的角度,会给机器人小车的自动充电功能造成极大的困难,导致机械臂无法完成插拔动作,从而无法完成充电动作。或者汽车在等待充电设备时,汽车充电接口的充电口盖可能会自动闭合或因意外而闭合,导致机器人无法完成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转接装置、充电场地及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每个车位的充电连接口都能保持统一的方向,简化了机器人的充电动作,使得机器人的充电动作不受车主所停车的位置、充电接口所在位置及汽车充电接口是否会自动闭合或意外闭合的影响,以解决全自动充电过程中充电机器人难以完成充电动作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转接装置,包括定位桩和连接线,所述定位桩与所述连接线连接,单个所述定位桩上至少连接有单个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包括线体、充电连接口与供电连接口,所述充电连接口与所述线体连接,所述供电连接口与所述线体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定位桩包括杆体与支撑底座,所述杆体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杆体与所述支撑底座的连接方式包括活动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主体、转换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转换组件连接,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缓冲组件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转轴、齿轮和齿条,所述转轴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配合,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侧壁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底座底板连接,所述转轴与杆体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挡轴与踏板,所述挡轴用于限制所述杆体的移动,所述挡轴与所述底座侧壁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底座底板活动连接。
[0011]充电场地,包括所述的转接装置。
[0012]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S1:将待充电设备停入充电场地中;将连接线上的充电连接口卡入转接装置的杆体上;
[0014]步骤S2:将连接线上的供电连接口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
[0015]步骤S3:将供电设备上的供电接口与转接装置上的充电连接口连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0016]步骤S4:将供电设备与转接装置上的充电连接口分离,停止对待充电设备充电;
[0017]步骤S5:将连接线上的供电连接口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分离。
[0018]进一步,所述步骤S3还包括:将供电设备移动至待充电设备所停入的充电场地对应的待供电位置。
[0019]进一步,所述步骤S4还包括:所述供电设备离开所述的待供电位置。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所述转接装置,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延长至固定的位置,使得进行充电动作的机器人,无须寻找不同位置的充电接口,只需对转接装置上的具有固定位置的充电连接口进行定位,简化了全自动充电的流程,降低了全自动充电技术的难度,推动了全自动充电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体验,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等电动设备的普及与推广。且连接线上的供电连接口须先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此时若充电口盖发生闭合,则线体或供电连接口可以卡住汽车的充电口盖,使汽车在等待供电设备时,充电口盖不会彻底闭合,也不会对机器人的充电动作造成影响。
[0021]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支撑底座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支撑底座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支撑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锁止组件结构剖视图;
[0027]图6是杆体和锁止组件的位置关系剖视图。
[0028]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11、底座底板;112、底座侧壁;113、滑块;114、限位部;121、齿轮;122、转轴;123、齿条;131、连接件;132、缓冲弹簧;133、限位件;141、踏板;142、挡轴;2、杆体;31、充电连接口;32、线体;33、供电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转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定位桩和连接线,所述定位桩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定位桩与所述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包括可拆卸连接。单个所述定位桩上至少连接有单个连接
线,所述连接线包括线体32、充电连接口31与供电连接口33,所述充电连接口31与所述线体32连接,所述供电连接口33与所述线体32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位桩通过充电连接口31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用于延长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所述定位桩用于将延长的不同位置的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移动至固定的位置,便于机器人进行充电动作,简化了全自动充电的流程,降低了全自动充电技术的难度。且使用时,连接线上的供电连接口33须先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此时若充电口盖发生闭合,则线体32或供电连接口33可以卡住汽车的充电口盖,使汽车在等待供电设备时,充电口盖不会彻底闭合,也不会对机器人的充电动作造成影响。所述充电连接口31用于连接电源设备,所述供电连接口33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
[0032]所述连接线上设有指示灯,优选的,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充电连接口31上,所述指示灯与所述供电连接口33电连接,所述指示灯用于提示充电连接口31是否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连接成功,也可以验证连接线是否损坏。
[0033]所述定位桩包括杆体2与支撑底座,所述杆体2与所述支撑底座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杆体2与所述支撑底座的连接方式包括活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桩和连接线,所述定位桩与所述连接线连接,单个所述定位桩上至少连接有单个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包括线体、充电连接口与供电连接口,所述充电连接口与所述线体连接,所述供电连接口与所述线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桩包括杆体与支撑底座,所述杆体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与所述支撑底座的连接方式包括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主体、转换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转换组件连接,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缓冲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转轴、齿轮和齿条,所述转轴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配合,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侧壁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底座底板连接,所述转轴与杆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乐乐童天辰
申请(专利权)人:始途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