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58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涉及商务车技术领域,包括车体与车顶,通过设置第二风腔能够在车体移动过程中使外界气流自动进入并通过排气组件流出,因此在第二风腔内部形成高速流动的气流,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车厢内部空气得以通过排气口进入到第二风腔内部排出,车厢内部压强逐渐与第二风腔压强接近时,第一风腔内部压强同步降低,进而外部空气得以通过进气组件进入到车厢内部,使得车厢内部气流流动,避免了风力直接吹扫人体的情况,提高了乘车的舒适程度,而且通过设置扇叶能够使进入车厢内部的空气以相对缓和的速度进入,而且过滤网能够将外部灰尘过滤,避免灰尘进入车厢对内饰造成污染。避免灰尘进入车厢对内饰造成污染。避免灰尘进入车厢对内饰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商务车
,具体为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商务车即多用途汽车。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可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

MPV。
[0003]但是目前具有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商务车内部一般通风方式是通过开启车窗或者车顶天窗让外界空气进入,而开启车窗或者天窗后外部空气直接灌入,尤其在车速较快时,风力直接吹扫在乘车人身体上,不仅影响乘车感受,而且增加了车内部的风噪,并且外部灰尘直接通过空气进入,容易弄脏内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解决了目前商务车通风过程中风力直接吹扫在乘车人身体上,不仅影响乘车感受,而且增加了车内部的风噪以及外部灰尘直接通过空气进入,容易弄脏内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包括车体与车顶,所述车顶固定设置在车体的顶部,所述车顶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风腔与第一风腔,且车顶的顶部从左至右分别开设有若干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排气组件与进气组件,位于进气组件的上方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柱,所述车顶的左侧壁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风腔的内部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控风器,所述控风器的外壁一侧开设有通风孔,转轴的底端贯穿车顶并固定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第二风腔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排气口,所述第一风腔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通过孔,通过孔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扇叶,且通过孔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
[0006]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且排气管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防风罩,所述防风罩的外壁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交换口,且防风罩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排气管内壁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与第二风腔的内部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且进气管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交换口,且活塞的底部与进气管腔体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柱滑动连接在第二交换口的内部,所述第二交换口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风罩与排气管相接处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通过设置第二风腔能够在车体移动过程中使外界气流自动进入并通过排气组件流出,因此在第二风腔内部形成高速流动的气流,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气体和液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因此位于车顶底部即车厢内部的压强高于第二风腔内部压强,车厢内部空气得以通过排气口进入到第二风腔内部排出,车厢内部压强逐渐与第二风腔压强接近时,第一风腔内部压强同步降低,进而外部空气得以通过进气组件进入到车厢内部,使得车厢内部气流流动,避免了风力直接吹扫人体的情况,提高了乘车的舒适程度,
[0015]2、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排气组件与进气组件之间借助气体压强的关系进行联动,通过控制第二风腔内部气流的通断进而控制第一风腔内部的通风状态,操作简单,便于控制,而且通过设置扇叶能够使进入车厢内部的空气以相对缓和的速度进入,而且过滤网能够将外部灰尘过滤,避免灰尘进入车厢对内饰造成污染,同时也提高了进入车厢内部的空气质量,有利于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车顶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排气组件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排气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车体;2、车顶;3、第一风腔;4、第二风腔;5、排气组件;501、排气管;502、第一通孔;503、防风罩;504、第一交换口;505、第一弹簧;6、进气组件;601、进气管;602、第二通孔;603、活塞;604、第二交换口;605、第二弹簧;7、支撑架;8、密封柱;9、进气口;10、控风器;11、通风孔;12、调节旋钮;13、排气口;14、扇叶;1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包括车体1与车顶2,车顶2固定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车顶2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风腔4与第一风腔3,且车顶2的顶部从左至右分别开设有若干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排气组件5与进气组件6,位于进气组件6的上方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柱8,车顶2的左侧壁开设有进气口9,第二风腔4的内部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控风器10,控风器10的外壁一侧开设有通风孔11,转轴的底端贯穿车顶2并固定设置有调节旋钮12,第二风腔4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排气口13,第一风腔3的
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通过孔,通过孔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扇叶14,且通过孔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5,排气组件5包括排气管501,排气管501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502,且排气管5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防风罩503,防风罩503的外壁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交换口504,且防风罩50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505,第一弹簧505的底端与排气管501内壁相连接,进气口9与第二风腔4的内部相连通,排气口13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进气组件6包括进气管601,进气管60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602,且进气管6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603,活塞60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交换口604,且活塞603的底部与进气管601腔体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605,密封柱8滑动连接在第二交换口604的内部,第二交换口604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防风罩503与排气管501相接处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0024]使用时,在车窗完全关闭,车厢内部与外界环境相对密封前提下,调节旋钮12的外壁以及车顶2底部均设置有调节标记,当需要对车厢内部通风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务车强度优化的高顶结构,包括车体(1)与车顶(2),所述车顶(2)固定设置在车体(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2)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风腔(4)与第一风腔(3),且车顶(2)的顶部从左至右分别开设有若干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排气组件(5)与进气组件(6),位于进气组件(6)的上方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柱(8),所述车顶(2)的左侧壁开设有进气口(9),所述第二风腔(4)的内部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控风器(10),所述控风器(10)的外壁一侧开设有通风孔(11),转轴的底端贯穿车顶(2)并固定设置有调节旋钮(12),所述第二风腔(4)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排气口(13),所述第一风腔(3)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通过孔,通过孔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扇叶(14),且通过孔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5);所述排气组件(5)包括排气管(501),所述排气管(501)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502),且排气管(5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防风罩(503),所述防风罩(503)的外壁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交换口(5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敏孙海啸施建东李令宇吴茂沅刘佳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卡尔森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