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大型空间柔性系统在轨自主构建与状态感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9471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大型空间柔性系统在轨自主构建与状态感知方法,首先采用双金字塔绳系系统构建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给出系统结构及构建策略;然后采用拉格朗日法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最后考虑系绳绳长约束给出非线性约束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最少传感器布局下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的状态精确感知。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大型空间天线尺寸的极限,可形成百米级,甚至千米级的空间网状天线技术能力,具有创新性,成本较低,更适合工程实际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大型空间柔性系统在轨自主构建与状态感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
,具体涉及一种空间柔性系统在轨自主构建与状态感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星载天线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侦察、空间通信、导航制导及深空探测等领域,是卫星系统的“眼睛”和“耳朵”,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满足多功能、多波段、大容量、高功率的需求,星载天线正朝着大口径、高精度、轻质量、高收纳比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现有火箭整流罩尺寸与发射费用的限制,要求星载天线轻且收拢体积小,故大口径星载天线必须做成可展开模式,即发射时收拢于火箭整流罩内,入轨后自动展开到位。因其广阔的军事及民用前景,使得空间可展开天线结构一直是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
[0003]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是20世纪60年代随航天科技发展需求而诞生的一类新型空间展开结构系统,它以高强度比、高刚度比、高几何稳定性、超低热胀系绳等特点的宇航材料为主体,并包含低副可动机构、驱动元件和主动或被动控制器等。此类天线在地面发射时为收拢状态,固定于卫星上;当卫星发射并进入轨道以后,由地面控制中心发射指令,按照其空间轨道上的设计要求,逐步完成展开动作,最终通过锁定并保持为工作状态。需要指出的是,大型是指反射器口径大于等于4米,通常将20米以上的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称为20米以上的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称为超大型可展开天线,将50米以上称为极大型可展开天线。
[0004]大型可展开天线分为反射面天线、阵列天线和微电子机械天线。反射面天线是各种应用卫星上使用最多的一类天线形式,可作为超高频、微波乃至毫米波波段的通信卫星天线,形成赋形区域波束、点波束、多波束及扫描波束。根据反射面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刚性反射面天线、充气反射面天线、网状反射面天线及薄膜反射面天线。目前,在轨运行的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主要为网状可展开天线。网状可展开天线主要由前后索网、调整索、支撑框架以及金属丝网组成。其中,前后索网通过调整索相连构成索网系统,金属丝网铺设在前索网上构成电磁反射面系统。支撑结构系统是一个可展开结构,由若干平行四边形单元组成,对角杆采用可伸缩的套杆机构组成,天线展开时,电机驱动穿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杆的绳索使环形桁架展开到位。前索网、后索网以及竖向拉索在结构内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位置,形成天线所需的抛物面。这类天线为柔性受力系统,因而索网的张力点、张力水平对保形能力、形面精度、展开的平稳性与可靠性均具有显著影响。现有网状反射面质量轻、易折叠、收纳率高、易于实现大口径、便于组合各种可展开的支撑结构,但存在结构较复杂,形面精度、可靠性及重复精度较低等局限性。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这类天线的口径在理论上最大可做到50m,难以满足未来空间探索对星载天线大口径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大型空间柔性系统在轨自主构建与状态感知方法,首先采用双金字塔绳系系统构建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给出系统结构及
构建策略;然后采用拉格朗日法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最后考虑系绳绳长约束给出非线性约束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最少传感器布局下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的状态精确感知。本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大型空间天线尺寸的极限,可形成百米级,甚至千米级的空间网状天线技术能力,具有创新性,成本较低,更适合工程实际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构建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在轨自主构建策略;
[0008]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系统由五颗卫星构成双金字塔绳系卫星编队系统;其中,三颗副星构成三角形基础面子系统用于支撑网状天线金属网面,顶端锚星和底端锚星位于三角形基础面两侧,三颗副星两两之间、顶端锚星与三颗副星之间、底端锚星与三颗副星之间都分别通过系绳连接,共9根系绳;顶端锚星为系统的馈源星,编号为1;底端锚星为系统的主星,编号为5;三颗副星的编号分别为2、3、4;
[0009]具体的网状天线系统在轨自主构建策略步骤如下:
[0010]步骤1

1:将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系统一次性总装发射入轨;
[0011]步骤1

2:网状天线系统自主调整系统姿态,稳定至地球重力梯度方向,系统的主星依次主动弹射出馈源星与中间三角形基础面子系统,在系绳拉伸和地球重力梯度力作用下,馈源星与中间三角形基础面子系统运动至期望位置;
[0012]步骤1

3:中间基础面子系统自主绕网状天线系统主轴以指定角速度起旋,利用自旋离心力效应展开中间基础面从而展开天线金属网面;
[0013]步骤1

4:网状天线系统主动调整姿态,利用主星和馈源星主动机动,实现天线对目标指向与变轨;
[0014]步骤2:基于拉格朗日法进行网状天线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0015]步骤2

1:进行如下假设;
[0016]1)相对于系绳长度,卫星尺寸忽略不计,将卫星视为质点;
[0017]2)系绳质量相对于卫星质量忽略不计,系绳只受拉力不受压力,只考虑其中的弹性势能;
[0018]3)天线金属网面的质量相对于卫星质量忽略不计;
[0019]4)网状天线系统作用在开普勒圆轨道上,旋转角速度为ω0;除控制力外,网状天线系统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忽略太阳光压、电磁力外力;
[0020]步骤2

2:定义地心惯性坐标系o

xyz,其原点o为地心,ox轴位于赤道面内并指向春分点方向,oz轴指向地球北极,oy轴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网状天线系统中的物理量定义如下:
[0021]1)顶端锚星的质量为m1,底端锚星的质量为m5,三颗副星的质量分别为m2、m3、m4;
[0022]2)系绳长度分别为l
nom,12
、l
nom,13
、l
nom,14
、l
nom,23
、l
nom,24
、l
nom,34
、l
nom,25
、l
nom,35
、l
nom,45
;其中下标的数字为卫星的编号;
[0023]步骤2

3:网状天线系统的动能包括五颗卫星质点的动能,表示为:
[0024][0025]式中:r
i
=[x
i y
i z
i
]T
为第i个卫星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
[0026]网状天线系统的势能包括五个卫星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和系绳中的弹性势能,其中卫星的重力势能表示为:
[0027][0028]其中,μ为引力常数,对于地球μ=3.986012
×
105km3/s2;
[0029]由于系绳具有受拉力不受压力的特性,根据胡克定律得到网状天线系统中系绳的弹性势能表示为:
[0030][0031]其中,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大型空间柔性系统在轨自主构建与状态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在轨自主构建策略;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系统由五颗卫星构成双金字塔绳系卫星编队系统;其中,三颗副星构成三角形基础面子系统用于支撑网状天线金属网面,顶端锚星和底端锚星位于三角形基础面两侧,三颗副星两两之间、顶端锚星与三颗副星之间、底端锚星与三颗副星之间都分别通过系绳连接,共9根系绳;顶端锚星为系统的馈源星,编号为1;底端锚星为系统的主星,编号为5;三颗副星的编号分别为2、3、4;具体的网状天线系统在轨自主构建策略步骤如下:步骤1

1:将极大型空间网状天线系统一次性总装发射入轨;步骤1

2:网状天线系统自主调整系统姿态,稳定至地球重力梯度方向,系统的主星依次主动弹射出馈源星与中间三角形基础面子系统,在系绳拉伸和地球重力梯度力作用下,馈源星与中间三角形基础面子系统运动至期望位置;步骤1

3:中间基础面子系统自主绕网状天线系统主轴以指定角速度起旋,利用自旋离心力效应展开中间基础面从而展开天线金属网面;步骤1

4:网状天线系统主动调整姿态,利用主星和馈源星主动机动,实现天线对目标指向与变轨;步骤2:基于拉格朗日法进行网状天线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步骤2

1:进行如下假设;1)相对于系绳长度,卫星尺寸忽略不计,将卫星视为质点;2)系绳质量相对于卫星质量忽略不计,系绳只受拉力不受压力,只考虑其中的弹性势能;3)天线金属网面的质量相对于卫星质量忽略不计;4)网状天线系统作用在开普勒圆轨道上,旋转角速度为ω0;除控制力外,网状天线系统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忽略太阳光压、电磁力外力;步骤2

2:定义地心惯性坐标系o

xyz,其原点o为地心,ox轴位于赤道面内并指向春分点方向,oz轴指向地球北极,oy轴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网状天线系统中的物理量定义如下:1)顶端锚星的质量为m1,底端锚星的质量为m5,三颗副星的质量分别为m2、m3、m4;2)系绳长度分别为l
nom,12
、l
nom,13
、l
nom,14
、l
nom,23
、l
nom,24
、l
nom,34
、l
nom,25
、l
nom,35
、l
nom,45
;其中下标的数字为卫星的编号;步骤2

3:网状天线系统的动能包括五颗卫星质点的动能,表示为:式中:r
i
=[x
i y
i z
i
]
T
为第i个卫星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
网状天线系统的势能包括五个卫星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和系绳中的弹性势能,其中卫星的重力势能表示为:其中,μ为引力常数,对于地球μ=3.986012
×
105km3/s2;由于系绳具有受拉力不受压力的特性,根据胡克定律得到网状天线系统中系绳的弹性势能表示为:其中,E为系绳弹性模量;A为系绳的横截面面积;系绳变形长度分别为l
12
,l
13
,l
14
,l
23
,l
24
,l
34
,l
25
,l
35
,l
45
,系绳无形变长度分别为l
norm,12
,l
norm,13
,l
norm,14
,l
norm,23
,l
norm,24
,l
norm,34
,l
norm,25
,l
norm,35
,l
norm,45
,当变形后系绳长度大于系绳原长时系数e
i
等于1,否则等于0;系数e
i
代表式(3)中的e
12
,e
13
,e
14
,e
23
,e
24
,e
34
,e
25
,e
35
,e
45
;其中各系绳变形后的长度具体表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步骤2

4:将系统的动能T与势能V=V
G
+V
E
带入拉格朗日方程后得到:
其中,为相应的广义力;将上式整理并化简得到:其中:q=[r
1 r
2 r
3 r
4 r5]
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攀峰方国涛张夷斋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